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8-05-16崔丹丹
崔丹丹
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类型,患者多表现为双相或单相的情感功能异常,抑郁或躁狂情绪交替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但存在间歇性的正常状态,患者多存在抵触心理,对临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1]。本研究为进一步证实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特选110例患者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30~70岁,平均(45.85±10.38)岁;病程 5~ 18个月,平均(10.99±2.39)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32例;年龄31~69岁,平均(46.01±10.45)岁;病程5~18.5个月,平均(10.78±2.42)个月。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由具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心理及生理表现,查找资料,结合临床相应护理经验,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路径表,具体内容为患者入院时由护理人员协助办理手续,告知病房管理制度,提供医务人员的个人信息,详细听取病史,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针对自杀、冲动、走失倾向悬挂危险标识。入院1周,观察患者饮食、睡觉及服药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协助患者完成检查,指导患者应对早醒、失眠的方法,认真与患者沟通,给予安慰与关心。入院2周,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诱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等,指导患者调节心情。入院3~4周,安排患者参与疾病相关知识讲座,指导患者如何控制焦虑、宣泄情绪,并指导其自我调节,安排体育及锻炼项目。出院时,指导定期复诊,并给予生活与用药指导等。按照路径表内容逐项实施干预,并由护士长定期检查,监督护理工作落实情况,确保护理服务顺利实施。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焦虑评分标准[2](SAS量表)包含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总分80分,分数越高,焦虑症状越明显。抑郁评分标准[2](SDS量表)包含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总分80分,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明显。(2)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情况。满意度评定标准[3]:非常满意,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满意,对护理工作一般满意;不满意,对护理工作完全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依从性评定标准[4]:完全依从,患者可以完全听从护理人员嘱咐,可以积极配合完成治疗及护理;部分依从,患者可以时常听从护理人员嘱咐,大部分情况下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不依从,患者完全不依从护理人员嘱咐,不配合工作。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人数×100%。(3)根据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5]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共8个维度,36个条目,取其中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活力及精神健康6项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分数越高,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
护理前,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6,均 P >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260,均 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及抑郁情况 分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情况 例(%)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情况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X2=4.853、4.151,均 P< 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4,均P> 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667,均 P <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3 讨论
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表现为兴奋多话、情绪高涨、动作增加,且精力旺盛,睡眠时间减少,注意力无法集中,严重者甚至易激惹、易怒,存在攻击行为等,影响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健康[6]。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等方式,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有效缓解其心理情绪,改善临床症状,并根据周期性的病情评估方式,系统的评价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使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7]。其主要优势在于临床路径表可以清晰的呈现护理内容及时间,护理人员可以按照路径表内容开展护理服务,护理内容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且更全面,目的性明确,避免常规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8]。而且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可以将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内容细致到治疗的各个阶段,使护理工作定量、定人、定时,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9];通过开展临床路径护理,使护理工作变为主动性,护理服务有详细的计划性及预见性,同时患者家属可以提前了解护理服务的目标与计划,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各个护理缓解中,加强护患沟通,使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间的关系更和谐,能够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10]。临床护理路径在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避免浪费医疗资源,从而提高社会效益[11]。本研究显示,开展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优势显著(均P<0.05)。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用于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临床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单颖.纽曼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6,44(3):388,392.
[2]马彩娥.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354-355.
[3]AI-Asadi AM,Kjein B,Meyer D.Multiple comorbidities of 21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psychosocial variables:A study of the online assessment and diagnostic system within a web-based population[J].J Med Intemet Res,2015,17(2):55-57.
[4]张素娟,侯先芹,潘成艳,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伴抑郁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1):352-353.
[5]孙凤云.针对性护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2):214-215.
[6]Aaron SE,Gregory CM,Simpson AN.Lower odds of post-stroke ymptoms of depression when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met:NHANES 2011-2012[J].J Phys Act Health,2016,13(8):903-909.
[7]兰春玲,陈献宵,黄彩宜,等.延续性动机性访谈对出院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1):128-131.
[8]袁坤,尹丽娜,高丽红,等.耳穴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4):1585,1587.
[9]Clyde M,Smith KJ,Gariepy G,et al.Assessing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and stability of smoking and depression syndrome over a 4-year period in a community sam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24[J].J Diabetes,2015,7(1):95-101.
[10]薛秒,刘莉,余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7,32(5):745-748.
[11]桂琴.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1):163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