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流转、路径创新与合作社的发展走向
——基于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2018-05-16/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8年5期
关键词:成员土地农民

■ 文 / 刘 涛

河南省鹤壁市绿化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苗圃基地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农业转型加速,现代农业发展面临主体弱化、动能不足等诸多问题。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路径,规定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明确了成立、运行和监督的程序及其责任,明确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这对推动形成新的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业转型提供了可能。合作社法颁布以来,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9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93.3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的46.8%,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合作社发展的质量如何?目前呈现出怎样的格局?面临哪些困难和不足?未来将如何提升?为此,笔者从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出发,对合作社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方向与建议。

一、流动:土地流转下的合作社发展

土地流转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主要路径。河南省鹤壁市忠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反季节蔬菜种植。合作社成立初期,由村支书、技术能手和种田大户共同出资,作为启动和运营资金,合作社的运行基础较强。由于合作社以蔬菜种植为主,需要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土地,就开始动员农户进行土地流转,采取农户自愿流转、置换流转、入股流转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流转规模达2600亩。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得以形成。成员每年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合作社也被认定为河南省先进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可以说,土地流转奠定了合作社发展的坚实基础。2010年成立的周口市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托管的方式,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农户把土地委托给合作社,合作社帮助农民进行土地耕种、作物收割和产品销售。目前,合作社托管的土地达1.7万多亩,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了4500平方米的仓库,1000平方米的晒场。据调研,河南省70%的合作社都开展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让合作社发展有了依托和基础,通过土地耕种获得稳定的收益,并由此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土地流转可以让农民真正融入、参与到合作社中,获得合作社的发展收益。合作社多是由村庄内部的能人、干部成立,他们本身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都在村庄,因此更重视土地,能够较好地保护土地的肥力和生态环境,也能够确保外出务工回到村庄的农民有地可种,确保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

二、转变:模式创新与效益的提升

合作社法颁布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和数量都在迅速扩大。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自我转变和发展,机制持续完善,模式不断创新,效益逐步提升,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1.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河南省合作社主要集中在粮食、蔬菜、瓜果、畜牧等产业,这些产业都是农业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得到了农业项目和政策重点扶持,发展速度较快。而受市场影响,合作社在大蒜、西瓜、草莓、奶牛、生猪等领域的经营模式不断扩大,有些合作社采取粮食和经济作物分块种植的模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总收益的提升。同时,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向农资经营、农产品加工、农机服务以及农业旅游等方面发展,尤其是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发展较为迅速。

2.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是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合作社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不仅可以促进产品质量提高,也能够增加产品附加值,获得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目前,河南省有600多家合作社通过了各种农产品质量认证。淇县运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打造现代生态、有机、绿色、高效园区为目标,注重产品品牌培育,建立了有机蔬菜种植区、绿化用林及花卉种植区、林下立体药材种植区及生态养殖区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2015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6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郑州蜜乐源养蜂合作社积极推动先进科技的运用,在蜂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运用现代监测、制作工艺,获得QS生产许可证和有机认证,注册了商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河南省濮阳市伟业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园

3.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多数合作社都高度重视机制的建设,法人治理结构日益完善,有规范的章程、组织机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并设立成员账户,定期召开成员大会,明确以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鹤壁市忠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重内部监督机制建设,明确理事会负责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事务,监事会代表全体成员监督检查理事会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成员代表大会一年召开两次以上,在规章制度制定、审议批准财务计划、重大资产处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淇县运通种植专业合作社尤其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和执行,严格规定了财务审批程序和权限,明确大额的资金支出要经过成员大会讨论。合作社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监督,定期在成员大会上公布财务决策、盈余分配方案等。合作社购销产品的价格确定、变更都要由理事会通过,而且进行公示,做到财务及时公开。

4.合作能力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制度逐步完善,效益日益凸显,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农民的认同、支持和融入度,农民的合作意识得到提升。一些合作社实施跨地域经营,与其他村镇、县域的合作社联合发展,经营规模和效益都明显提升。焦作市绿康牛业合作社成员不仅覆盖省内的开封、济源等城市,而且涵盖了山西省部分城市。郑州荥阳市则推动养猪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成立市域范围内的联合社,联合社不仅实现购销一体化,而且扩大到加工、销售等环节,积极与科研院所、超市、企业等联合,实现了产、学、研、售的全领域融合。部分村社坚持以合作社为载体,以联合发展为动力,把相关产业融入其中,合作社竞争力持续提升,合作社利润不断增加,带动了农民增收。

三、提升:合作社的转型与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村资源外流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合作社也面临着内部动力不足、外部竞争压力增大等多种困境,亟需转型提升。

河南省周口天华种植合作社运用无人机给庄稼洒农药

1.在土地流转基础上推动农民家庭之间的合作。201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明确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路径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合作社作为小农家庭的组织载体,在动员农民、农业服务以及土地流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河南省土地的自愿、自发流转现象明显,农户家庭土地经营面积达20亩以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很多农民都有合作意愿。因此,要结合各地区的经验,推动形成以农民家庭为主体、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产业化推进为动力的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推动农民之间的联合,形成“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等多种模式,实现农业主体的集群化发展。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村社集体的统筹能力,对细碎化的土地进行调整,实现连片耕种,推动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发展。在土地相对集中后,推动形成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合作社,支持打造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园、示范区等,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

2.推动合作社的纵向一体化发展。合作社横向一体化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纵深延伸不够,除少数龙头企业引领的合作社,很多合作社仍然没有获得生产环节之外的利润,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纵向延伸。要树立纵向一体化的理念,对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进行整合,实现产、供、销的无缝对接。继续鼓励和扶持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洛阳润华葡萄专业合作社在葡萄种植、销售的基础上,引进加工技术,进行原汁葡萄酒加工销售,降低了葡萄储藏、运输等带来的损失,提高了合作社效益。信阳马氏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对茶叶进行统一加工、包装和销售,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产品价格提高10%。邓州市兴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市24个乡镇建立了物流、快递中转和电子商务营业部,并与省内大型物流公司、电商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搭建起了指尖上的快速通道,获得更多农业生产环节外的利润。

3.推动合作社向综合性服务组织转型。目前,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注重农业生产、物资购买和运输物流,也更加注重对农民的技术培训、金融服务和文化供给,成为凝聚农民、推动现代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经济转型的整体背景下,要注重发挥合作社的多元功能,对合作社的功能和分工进行整理,使得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元主体职责更加明确,功能衔接更加准确、有效,确保合作效能的最大化。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仍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要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金融机构要提供必要的低息或者无息贷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发挥合作社的社会文化功能,经常组织文化活动,繁荣村庄内部的精神文化,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和互助精神,也能有效化解合作成本过高的问题。

4.增强合作社的农民主体地位。一些合作社中,资本、企业主导明显,农民主体地位弱化,导致农民参与动力下降。要明确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原则,保障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维护成员的利益。在合作社发展谋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培育成员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内生出合作动能和推动发展的动力。还要规范合作社的相关制度,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成员的行为,增强成员责任感,落实好“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理念,让成员成为推动合作社发展的主体力量。

5.注重实现合作社的平衡发展。现实中,各个合作社发展情况差异明显,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合作社发展态势强劲,成为地区重点扶持对象,被打造成典型合作社,获得了更多外部资源。要在打造典型合作社的同时,更加注重典型合作社的带动和帮扶能力,让其成为引导其他合作社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好政策的引导、带动作用,向中小型特色合作社适度倾斜,提升扶持资金的使用绩效。同时,做好合作社区域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与组合,实现不同类型合作社的平衡发展。

猜你喜欢

成员土地农民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