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时机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

2018-05-16朱建明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发生率

朱建明 刘 奇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非外伤性及原发性的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大部分患者存活之后都会出现残疾现象。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医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共有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40~86岁,平均年龄为(48.5±6.5)岁,病程为2~15年。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CT扫描,通过扫描结果表示患者的出血部位主要包括:15例基底节区患者,20例出血部位为皮质下患者,15例出血部位为小脑患者。患者出血量为40.0~63.0 mL,平均出血量为(48.9±7.1)mL。在所有患者入院时,有8例患者的意识清醒,15例患者较为嗜睡,12例患者为昏睡,15例患者为昏迷状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出血量、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延期治疗。②观察组患者早期治疗。治疗方法为:为所有患者进行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然后对患者进行立体定向头架的安装,然后对患者实施头颅CT扫描。将最大的血肿面积的中点作为点,通过坐标测量器测量血肿点的三维坐标,之后对其进行核实,核实完成对排空仪和导向进行安装。将血肿长轴为基础实现手术引流对患者非常有利,将额部进行入路,在患者眉弓上方进行穿刺,根据不同血肿的状态使血肿长轴能够与穿刺方向相同,并且要求引流管和血肿的接触面是最大的,避开侧裂血管和功能区域,在颅内钻孔,通过大口径引流管将针芯导入,实现血肿穿刺,完成之后将针芯拔出,就能够看到棕黑色血和凝块,将血肿三分之二缓慢抽出,固定引流管之后实现患者CT的复查,以血肿引流情况为基础在血肿腔中进行注入,2小时之后就能够释放引流,然后每天两次,直到对患者复查过程中表示CT血肿将其进行吸收就能够拔管,一般在5天左右血肿就能够消失[1~2]。

1.3 观察指标 使用GCS评分对患者的意识恢复进行评定,如果患者的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越好;使用C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的言语能力及肢体活动障碍进行评分,使用BREF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患者的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越好。使用GOS量表评价患者手术之后的效果,如果患者术后机能正常,并且生活能够自理,没有神经功能障碍,表示优;患者在术后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但是生活自理,表示良;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机能恢复正常,生活自理,没有神经功能障碍,表示优;中度或者重度病残,虽然患者意识清醒,但是生活不能够自理,表示中;患者植物生存,表示差[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 (±s,分)

组别 n GCS评分 CCS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 25 12.52±1.31 8.42±1.42 60.45±4.41对照组 2511.00±1.10 16.58±2.11 43.95±3.74 t 8.215 10.925 12.321 P 0.005 0.003 0.001

2.4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 例(%)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因素就是脑内血肿占位和出血对患者脑组织的损害和导致出现的病理变化,并且其病理发展较快,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生情况和动脉硬化及血压增高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在治疗过程中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分别为非手术和手术。手术治疗要求患者出血量超过30 mL,如果手术的时间较长,就会是患者具有生命危险,所以就要对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相关研究表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半个小时之内就能够形成血肿,6小时左右具有水肿,时间越长表示症状越重,所以就要在6小时之内通过手术消除血肿,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表示,在样本量少的情况下,效果依然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重症高血压患者实施早期治疗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晚期要良好,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的恢复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肖泉,梁有明,陈海俊,等.高血压脑出血外科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10):912~915.

[2] 李志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34~35.

[3] 赵宝帅,陈文峰.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机手术治疗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3,19(16):3015~3017.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发生率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