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步放化疗对照放疗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疗效研究

2018-05-16杨吉莲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位放化疗生存率

杨吉莲

食管癌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食管癌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因此临床上患者疾病在得到确诊时,有70%~80%的患者病情已经发展为中晚期[1]。临床上对食管癌开展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2]。有资料显示,对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了使其生存期得以进一步延长,应在术后为其继续开展放疗治疗或放化疗治疗[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行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全部患者的病情均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25例患者术后行单纯放疗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25例患者术后行同步放化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0.3±5.1)岁,病变部位:胸上段2例,胸中段18例,胸下段5例,病理类型: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鳞状细胞癌23例,TNM分期:15例患者为ⅢA期,10例患者为ⅢB期;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50.1±4.7)岁,病变部位:胸上段2例,胸中段19例,胸下段4例,病理类型:腺癌1例,未分化癌2例,鳞状细胞癌22例,TNM分期:13例患者为ⅢA期,12例患者为ⅢB期。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癌、未分化癌或鳞癌;未出现食管瘘;Karnofsky评分在70分及以上;血常规PLT在100×105/L及以上,白细胞水平在4.0×109/L及以上。②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患者;存在放疗、化疗禁忌症的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应用水解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通过CT开展模拟定位,扫描范围为患者机体的中颈直到肝脏下缘,扫描层厚设置为5 mm。在对病灶的体积和靶体积进行确定后,可为患者开展放疗治疗,放疗采用6MV-X线作为放射源。放疗的总剂量为54Gy,机体胸上段和胸中段位置的照射靶区为:患者机体的食管瘤床区域、吻合口部位和双侧锁骨上端;机体胸下段位置的照射靶区为:患者机体的食管瘤床区域、吻合口位置和胃部左侧淋巴结组织的引流区。每天开展一次放疗,DT 1.8~2.0 Gy,每周共开展5次放疗,共治疗5~6周。观察组患者在放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疗,放疗剂量同对照组,化疗药物为顺铂,顺铂的用量为每次30 mg/m2,每周治疗一次,在开展化疗治疗后,若患者机体发生不良反应,则需适当调整药物用量,总化疗次数为4~5次。

1.4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安全性、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生存率包括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生存时间的计算从治疗开始(手术日)直到随访截止日或患者的死亡日期,若患者发生失访,则以末次随访时间计算生存率[4]。生活质量评分采用GQOLI-74问卷开展评估,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物质功能四方面,得分越高则提示生活质量越好[5]。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气管炎以及放射性食管炎。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计量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物质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52.56±8.40 73.94±8.19 55.83±6.65 68.63±7.31 56.95±6.45 72.65±7.01 55.27±6.28 70.62±6.02观察组 25 52.88±8.16 65.03±8.22 55.30±6.57 62.17±7.43 56.46±6.14 62.64±7.15 55.47±6.33 64.64±6.85 t 0.137 3.839 0.283 3.099 0.275 4.998 0.112 3.279 P 0.892 0.001 0.778 0.003 0.784 0.001 0.911 0.002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45个月,平均(33.8±3.7)个月,长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7~43个月,平均(26.1±2.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 例(%)

3 讨 论

食管癌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食管癌的主要发病人群为年龄超过40岁的中老年群体,食管癌发病的早期阶段,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异物感、哽咽感和胸骨后灼烧感,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因此很容易出现漏诊,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以确诊时已经发展为中晚期[6]。

临床上对食管癌早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治疗,其可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根治,但和病变长度、肿瘤范围以及肿瘤生长部位有关。而当患者的病情发展到晚期时,则可能已经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临床上对其开展治疗的方法为放化疗。放疗属于局部治疗疗法,其严重并发症发生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小,而化疗的开展则可有效巩固手术治疗效果,促使肿瘤细胞组织凋亡速度加快,并且可对病灶组织出现亚致死损伤现象后的再次修复得以避免。但由于化疗药物具备毒副作用,因此在对肿瘤组织进行杀灭的同时,也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给患者带来痛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28.00%,低于肖泽芬等人的研究报告中单纯放疗食管癌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41.3%,分析其原由,可能与本次研究所选取样本量较小有关。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45个月,平均(33.8±3.7)个月,长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7~43个月,平均(26.1±2.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稍好于单纯放疗,可使患者的存活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中位生存时间得以延长。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化疗的开展使食管癌根治术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被降低。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异。提示化疗药物的应用不会明显增加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食管癌根治术后行同步放化疗可适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同时也会由于不良反应的增加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光明,毛文奎,黄德波,等.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15(8):595~598.[2] 宋继东.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16(22):4144~4145.

[3] 王琳,陈梅,明智,等.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不良反应与临床因素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17,22(9):1482~1485.

[4] 孙佳,郑凤燕,郑琼.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J].浙江临床医学,2017,38(11):2129~2130.

[5] 司保达,雷树林,孙风林,等.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并辅助术后化疗治疗食管癌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35(27):43~44.

[6] 冉刚,周丽珍,周超,等.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7,41(8):874~879.

猜你喜欢

中位放化疗生存率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真相的力量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跟踪导练(4)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