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环科:冲出转型困局的黑马
2018-05-15邢帆
邢帆
2017年一份证券研究报告评价显示,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工环科”)电力造价业务爆发,收翻倍贡献稳定现金流。监测新模式稳步推进,大气端业务回暖……这样的描述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一份增长信心的报告。但是谁能想到几年前的理工环科不仅对于环保是门外汉,甚至还面临着业绩负增长的困局。
黑马的前身
理工环科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能源及智慧环保的企业,目前已成长为行业内位居前列的智慧环保解决方案提供商。2016年首度提出以数据采购的模式向政府提供环境监测服务,进而降低政府项目审批难、一次性投入大、项目建设后运维难等问题,提升公司内生创新服务动力。
当今世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在新形势下,基层环保部門必须乘势而为,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程,善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科学决策、监管执法、便民服务的水平。
创立多年来,理工环科一直专注于监测行业,不断开拓市场,通过对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延伸,逐步在智能电网、能效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探索并成为行业翘楚。
企业上市之后,理工环科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但在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为提升状态监测系统装置质量及运行可靠性,开展了输变电设备监测系统治理提升工作,放缓了在线监测方面工程建设,导致公司业绩出现负增长情况,最严重时甚至出现了降幅37%的不利局面。至此,公司开始认识到产品单一所带来的问题。因此,公司管理层决定在保持原有电力在线监测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拓展。在商言商,通过对智慧城市领域进行市场分析,公司发现智慧环保领域既能服务民生,又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考虑到公司本身并未涉及环保领域,从零开始不仅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于研发,还存在风险。于是以资本市场并购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于2015年收购了博微新技术和尚洋环科两家公司100%的股权,在加强电力在线监测本身实力的同时,迈出了转型第一步。
为了在环保行业做精做强,2016年9月理工环科与湖南碧蓝成功实施了战略重组,正式形成了从环境监测到环保信息化以及环境治理的全产业链布局,这标志着理工环科已成为一家能够独立提供智慧环保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新模式驾驭黑马奔腾
事实上理工环科并不是一家新公司,即便2016年才正式形成全产业链布局,但在环保领域的实力却不容小觑。理工环科也正是凭借这些实力,开创出了环保领域的一些新模式。
在国家提出发展绿色GDP的大背景下,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和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中提出“政府数据采购模式”,明确了“用数据说明问题,用数据追究责任,用数据检验效果”的环境监管新理念,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化、环境监测自动化、环境监管信息化、责任考核数据化、环境治理决策精准化。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也表明,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治水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的落实。
为解决以往水质监测集成建设模式下的问题,理工环科通过对“项目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数据服务”方式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企业在线监测技术,发现企业前期虽然投入比较大,但能在后续几年逐渐收回成本,还能够打造当地稳定的运维队伍,更好地对当地政府进行服务。2016年理工环科开始在浙江省进行环保行业首创的“政府数据采购模式”(采用标准化的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按效付费的数据采购方式相结合,即甲方(政府部门)提出项目需求,乙方(中标方)出资进行项目设计、建设、运营及运维,项目采取第三方进行数据有效性考核,甲方根据第三方数据考核结果每年向乙方支付一定的数据采购服务费用)建设,全面助力浙江省“五水共治”工程。
考虑到传统水质监测站的一些弊端,理工环科自主研发了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微型水站”)。通过质控手段远程自动化、运行管理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提高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信度,保障检测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微型水站基础设施进行监控,还能够提前预警现场设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确保微型水站运转顺畅。
据统计,通过首创的环保领域“政府数据采购模式”建设,能够为政府机关节约项目建设成本约52% ,极大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将原来的2~3年建设周期缩减到3个月左右时间)。基于该创新模式,政府只需要根据业务需求提出具体数据要求,并做好第三方公司提供数据成效核实即能实现对水质信息的监管,项目的数据采集及基础建设、运维均有理工环科公司完成,全面缓解了集成建设模式下的项目用地审批难度大,项目审批周期长、建设成本大以及项目后期政府运维人员不足等问题。
未来,理工环科将围绕环保和能源的数据获取领域、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处理及以预警、决策和治理(土地修复、重金属治理、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治理等)为目标的数据应用等三大业务板块,并结合地面监测站和遥感技术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环保天网,逐步转型成为涵盖环境监测与治理全产业链的智慧环保综合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