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故事》,伯恩斯坦的世俗情怀
2018-05-15天田
天田
2017年年底,世界著名的音樂剧《西区故事》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十六场,这部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经典此次上海首次原版引进,也是全球巡演中央国内地唯一一站,我有幸现场欣赏了这部音乐剧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1956年,百老汇首演于冬季花园剧院举行,首轮连演七百余场,并不断在全世界范围复演,还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永久剧目,同时它也是最为接近古典气质与高雅艺术范畴的当代音乐剧精品。
《西区故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故事发生在五十年代的纽约,也被称为“现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主创人员均是音乐剧界及古典音乐界泰斗级人物,比如作曲伯恩斯坦不仅是音乐剧作曲大家,同时也是古典音乐指挥大师与作曲大家,作词史蒂夫·桑德汉姆这位当年的小年轻后来成为了美国概念音乐剧的鼻祖和最高产的美国式大制作音乐剧创作者。剧本作者是当时百老汇公认的第一编剧亚瑟·劳伦斯,编舞是百老汇舞蹈界著名编舞杰若姆·罗宾斯,被称为“美国现代舞之父”,制作人兼导演哈罗德·普林斯后来也成为世界知名的音乐剧导演,还在三十年后导演了《剧院魅影》,这些当时及后来被证明的创作巨匠为《西区故事》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导演乔伊·麦克尼利是《西区故事》原版编舞杰罗姆·罗宾斯的学生,曾被提名托尼奖最佳编舞。此版《西区故事》既还原了杰罗姆·罗宾斯的创作,又融入了全新的服装、灯光和舞美设计。在麦克尼利看来,《西区故事》之所以在音乐剧史上意义非凡,首先在于它拓展了音乐剧的故事和主题。上世纪五十年代,百老汇喜剧风靡一时,在人们心目中,音乐剧就是开开心心唱歌跳舞,结尾皆大欢喜。而在《西区故事》中,当时已享有盛名的剧作家阿瑟·劳伦斯注入了仇恨、暴力和悲情,他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挪到了曼哈顿西部贫民区,贵族世仇变成了帮派之争,充满了现实的张力。在《西区故事》之后,人们发现无论是精神疾病还是连环杀手,音乐剧可以讲述任何故事,可以表现真正的生活。
当然,提到《西区故事》不得不提到伯恩斯坦创作的不朽音乐。这次随《西区故事》来上海巡演的音乐总监唐纳德·陈指挥了三千多场《西区故事》,包括2000年和2003年在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的特别制作,他在伯恩斯坦晚年时与其相识,对《西区故事》音乐细节的熟稔程度远超他人。唐纳德·陈表示:“伯恩斯坦的音乐是《西区故事》的灵魂,它将恢宏的歌剧和古典音乐与爵士乐、拉丁音乐融合,因此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音乐喜好的观众的热爱。”
《西区故事》是伯恩斯坦最成功的音乐剧,也是史上生命力最强的音乐剧之一。故事把经典莎士比亚剧《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情节搬到纽约西区,原来的两个敌对家族变成了两个青少年帮派“飞机帮”和“鲨鱼帮”,前者是美国本地人,后者是波多黎各移民,男女主角分别是美国少年托尼和波多黎各少女玛丽亚。伯恩斯坦的音乐写得跌宕起伏,情感炽烈。作为音乐剧,作品是非常交响化的,不少地方体现出了伯思斯坦作为古典音乐家的特质,比如五声部对位重唱段《今夜》是音乐剧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难段落,令人叹为观止,《交响舞曲》把《西区故事》里的舞曲段落集中起来,除去人声,连成一体。伯思斯坦的朋友、作曲家杰克· 戈特利普说:“为什么说这些舞曲有交响性?只是因为《西区故事》里的舞曲本来就是以交响性的方式构思的。主题材料相对较少,彼此叠加、经过变形构建成不同的舞曲,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要。然而,这些舞曲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自成一体的整体,听者无需了解剧情就完全可以欣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