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锡林郭勒盟气候事件与灾害及对多个行业的影响
2018-05-15乌日恒
乌日恒
1 基本气候情况
研究表明,锡林郭勒盟的基本气候特点主要体现在气温、降水、大风以及日照。在气温方面,2017年锡林郭勒盟全年平均气温4.5℃,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5℃。全盟冬季平均气温-13.6℃,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2.0℃。其中,阿巴嘎旗与苏尼特左旗地区的偏高度数甚至达到了5℃。春季全盟平均气温6.4℃,較常年同期偏高1℃。夏季全盟平均气温20.9℃,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2℃。
在降水方面,全盟年平均降水量219.5毫米,偏少21%。全盟冬季平均降雪总量13.1毫米,偏多73%。大风方面,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苏尼特右旗29~65天,其余地区12~19天。大风日数与常年同期相比,二连浩特偏多2天,其余地区偏少8~56天。
日照方面,全盟年日照时数,乌拉盖、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3063.4~3276.0小时,其余地区为2739.0~2982.8小时。日照时数与常年同期相比,乌拉盖、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镶黄旗、太仆寺旗偏多34.3(镶黄旗)~190.5(乌拉盖)小时,其余地区偏少12.6(苏尼特右旗)~288.2小时(正蓝旗)。
2 气候事件与灾害发生情况
2.1 暴雨、山洪、冰雹灾害
锡林郭勒盟的夏季气候具有短时强降雨多发特点,这意味着局部地区的暴雨天气较多。全盟南部与东乌珠穆沁旗均发生了暴雨、冰雹与洪涝等气候灾害。据统计,虽与常年比较灾害发生有所下降,仍给农牧业的生产建设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2.2 草原虫害
此类灾害主要集中在夏季,与去年同期相比,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即涉及虫害的面积为1335.7亩,严重为害面积为755.8万亩。经分析统计,锡林郭勒盟夏季发生的草原虫害有芜菁、草原蝗虫以及沙葱萤叶甲。
2.3 旱灾
夏季锡林郭勒盟的大部地区的降水偏少且温度偏高,为干旱灾害的持续提供了环境。由于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全盟的北部地区。据权威数据统计,全盟受干旱灾害影响人数高达23.353万人受灾,因干旱灾害需要生活救助的人口为11.0413万人。其中因旱饮水困难的救助人口为9.4204万人。从经济角度来看,受干旱灾害影响的牲畜为113.14万头只,农作物受灾面积为3.6865万公顷,造成了经济损失为6.8563亿元。
上述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将工作重点集中在统计灾害对多个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以为影响问题解决提供信息数据。
3 气候事件与灾害对多个行业的影响分析
3.1 畜牧业
除了锡林郭勒盟的西北部,冬季其他地区的积雪覆盖日数与常年比较偏多,影响了牲畜出牧采食。但从其他方面,土壤的增湿保墒、降低火险等级以及抑制沙尘天气来看,具有一定优势。此外,春季气温偏高,牧草返青后因降水量减少降低了生长速度。当进入夏季后,雨日数减少使土壤墒情变差,使干旱灾害持续无法得到控制。即大部地区的旱情严重,局部地区出现了牧草黄枯死亡现象。此外,全盟大部分地区出现的35℃以上高温天气,恶化了牧草与牲畜生长繁殖的环境。在秋季,虽然大部分地区的气温略高且前期降水偏少,但为牧草和农作物的晾晒与收贮提供了有利条件。站在土壤增湿保墒、沙尘天气抑制以及降低火险等级角度,秋季气候的影响呈负面状态。从总体角度来看,2017年锡林郭勒盟牧业气象条件弊多利少,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进行改善控制。
3.2 农业
2017年锡林郭勒盟的干旱、暴雨洪涝、冰雹以及大风等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初夏锡盟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偏高且降水偏少,降低了农田墒情的维持或是改善措施运用的效果价值。再加上,由于夏季是农作物主要生长发育期,严重的伏旱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严重的甚至出现农作物枯死、生长发育偏差现象。好的方面,如冬季降水偏多,利于春播期间土壤的保墒,即春季大部分农区的墒情适宜且热量充足,为春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8月雨水偏少,为农作物的早熟与收贮工作提供了气象条件。但从总体角度来看,全盟农业气象条件仍差于去年同期。
3.3 生态
由于2017年全盟的大风日数偏少,冬季草场大部分地区处于被积雪覆盖状态,即积雪日数偏多,不仅对植物根系破坏与土壤肥力起到了保护作用,还减轻了土壤风蚀影响。此情况下,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开展能够顺利进行。而且,还提升了全盟空气与抑制沙尘天气的质量效果,降低了草原发生火险的等级。
3.4 能源
在能源行业方面,气候事件与灾害影响是积极的。如冬季气温偏高,取暖所消耗的煤量减少降低了同期取暖所需的造价成本。与此同时,有害气体排放量的下降,有效控制了对城市空气环境的污染影响。
综上所述,2017年锡林郭勒盟的暴雨、山洪、冰雹灾害,草原虫害以及旱灾,会对畜牧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能源消耗带来影响。但影响并不全是负面的,相关人员应积极面对气候事件与灾害所带来的影响,进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