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8-05-15鞠学军
鞠学军
[摘要] 目的 分析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纳入96例,观察组共纳入92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每位患者随访至入组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分别为(5.7±0.3)mmol/L、(7.4±0.5)mmol/L,(5.6±0.2)%,(36.4±3.3)U,优于对照组的(7.1±0.4)mmol/L、(8.8±0.9)mmol/L、(6.8±0.4)%、(44.3±3.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率为95.7%(88例)vs. 83.3%(80例),低血糖发生率[4.3%(4例)vs14.6%(14例)],体重增加发生率[6.5%(6例)vs18.8%(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格列美脲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联合用药血糖控制效果明确,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轻不良反应,可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格列美脲;2型糖尿病;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2(a)-0109-0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变化,糖尿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并且,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终生用药,且慢性并发症往往给你患者带来巨大的烦恼。目前胰岛素治疗是该病的重要部分,二作为一种常见的降糖药物,格列美脲具有显著疗效[1]。该次2016年1月—2017年6月对188例患者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讨论了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就诊的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共纳入96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0.1±4.6)岁,男性53例,女性43例,体重57~81 kg,平均(62.0±5.3)kg,伴有高血压30例,高脂血症32例,空腹血糖(8.3±0.8)mmol/L,餐后2 h血糖(16.7±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0.2)%。观察组共纳入92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51.1±3.8)岁,男性52例,女性40例,体重56~85 kg,平均(62.4±4.7)kg,伴有高血压33例,高脂血症31例。空腹血糖(8.2±0.7)mmol/L,餐后2 h血糖(15.9±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4±0.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血糖、伴随疾病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者: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OGTT试验餐后2 h血糖≥11.1mmol/L或者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符合其中一项即可诊断[2];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能够配合治疗和研究方案;所有入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入组时即已出现严重的靶器官损伤或者并发症者,伴有其他严重内科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
1.2.2 治疗方法 每例患者均根据自身疾病情况给予控制血压、调整血脂等治疗,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随访至入组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情况,胰岛素用量、体重增加情况、是否出现低血糖等。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计量资料(x±s)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n(%)]的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的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分别为(5.7±0.3)mmol/L,(7.4±0.5)mmol/L,(5.6±0.2)%,(36.4±3.3)U,优于对照组的(7.1±0.4)mmol/L,(8.8±0.9)mmol/L,(6.8±0.4)%,(44.3±3.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比较
血糖达标率为95.7%(88例)vs.83.3%(80例),低血糖发生率4.3%(4例)vs.14.6%(14例),体重增加发生率6.5%(6例)vs.18.8%(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主要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不足,因此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具有重要作用[3]。格列美脲属于新型的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其亮点是具有胰内和胰外双重作用,通过作用于K+通道发挥作用,具有长效、不良反应少、不易引发低血糖等优点[4],其在临床研究中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后,使得低血糖发生率降低,血糖控制稳定,总有效率提高,安全性佳[5]。
这一结论同样适应于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一项比较格列美脲与格列喹酮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伴有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治疗效果更显著,血糖水品、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腰围等指标的比较均占优势[6]。老年人中糖尿病发生率高,而且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和低血糖事件,出现低血糖后处理不及时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值得关注。初晓芳[7]一项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显示,格列美脲不但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而且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张潭[8]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该药对于维持血糖平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该次研究得出了与既往类似的结论,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分别为(5.7±0.3)mmol/L,(7.4±0.5)mmol/L,(5.6±0.2)%,(36.4±3.3)U,优于对照组的(7.1±0.4)mmol/L,(8.8±0.9)mmol/L,(6.8±0.4)%,(44.3±3.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率为95.7%(88例)vs.83.3%(80例),低血糖发生率4.3%(4例)vs.14.6%(14例),体重增加发生率6.5%(6例)vs.18.8%(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格列美脲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联合用药血糖控制效果明确,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轻不良反应,可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毕顺昌.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6-27.
[2] 李暢,史琳涛,李广琦,等.WHO与IADPSG诊断标准关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率的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5):385-388.
[3] 汤向芬.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药理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13(2):30-31.
[4] 王耀伟.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理作用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4):118-119.
[5] 徐宏旦.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107-108.
[6] 庞淑梅.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1):40-41.
[7] 初晓芳.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5):501-502.
[8] 张潭.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9):5-7.
(收稿日期: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