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健康促进的青少年体育学习动机激励探究
2018-05-15李骁航
李骁航
摘 要:在体育健康促进视域下,既要掌握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情况,同时也要清楚青少年学习技能和动机激励因素,以及进行体育活动时候的行为表现。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就青少年学习动机激励因素在物质、制度、精神、自我实现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针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学习动机激励的因素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发展策略,以推动其实现终身体育的思维觀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体育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学习;动机激励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1.019
所谓动机激励,首先要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动机一词的提出在诸多心理学研究领域已然根深蒂固,本研究所引入的动机激励还涉及了管理学领域,是对某一团体或个人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或方法[1]。心理学上对于动机的理解,即为能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导向某一目标(即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过程称之为动机。心理学家用动机概念把生物学与行为学联系起来,用来解释个体行为的变化,从外部行为来推断个体内心状态,把责任感归结到行动,彰显职业的行为能力[2]。何为激励?激励一词是外来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激励”的词语解释为“激发勉励,使振作”。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来解释,激励是在满足个体的内心需要和内在动机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的行为目标。在全新健康促进背景下,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同时,提高体育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来改善高校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因此,提高高校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体育课程评价,完善体育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进行优化,加入更多的健康因素,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助力青少年形成终身体育的思维观念。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1.2 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5点记分法,即每个项目上得分是1-5之间的整数:“1”代表非常认同;“2”代表认同;“3”代表 一般;“4”代表不认同;“5”代表非常不认同。围绕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共发放172份,对吉首大学青少年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
1.3 逻辑分析法
在调研结束后,依据各方面的调查结果和对专家进行问卷访谈之后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且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相关分析数据,总结其中的规律,为本研究服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方面
根据表1统计结果显示,说明不同性别青少年在物质方面、环境方面认可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根据均值比较,物质方面,男性青少年均值(12.14)小于女性青少年(15.66),说明男性青少年的物质方面认可度低于女性青少年。环境方面,女性青少年均值(19.66)小于男性青少年(21.04),说明女性青少年的环境方面认可度低于男性青少年。而不同性别青少年在制度方面、精神方面和自我实现方面的比较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环境方面,女性青少年认可度低于男性青少年,这是由于体育课的学习环境及上课条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外场地,决定了男性青少年更加适合,而女性青少年期望学习环境及上课条件的提高。男、女青少年在制度方面、精神方面和自我实现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转变,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同样对学习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2.2 年龄方面
根据表2统计结果得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在物质方面、自我实现方面认可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将青少年年龄分为18岁及以下、20-22岁、23-28岁三个年龄段,物质方面的差异性比较说明这三个年龄段青少年在物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个年龄段与第四个年龄段通过比较得出在物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对物质方面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第四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第二、第三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对物质方面的认可度最低。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在物质方面认可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由于20-22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刚步入高校学习时间短,对学习充满新鲜感,将提高运动水平、丰富运动经验作为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对物质方面没有过高的要求;20-22岁、23-2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进入了学习的平稳阶段,会有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学习压力大使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对物质方面的认可度降低。
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在自我实现方面认可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由于20-22岁青少年属于青少年阶段,精力充沛,因此会将更多的体育课及各种学习任务交给他们去做,自主安排的时间少,而其他年龄段的青少年则没有更多的学习,量相对较少;23-2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临近毕业,找工作压力大,产生不平衡感,失去体育学习热情。
2.3 学历方面
根据表3结果得出,不同学历的青少年对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自我实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均值比较,学历越高,各方面的认可度越低。这是由于自身的学历越高,对体育课程质量要求越高,对于体育运动学习的期望值就越高,而目前的教育体制没有充分体现学历应有的课程教学价值。
2.4 不同年级青少年情况
根据表4统计结果可知,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物质方面认可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制度方面、环境方面、精神方面和自我实现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物质方面的认可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年级与实践经验、环境设置等物质方面紧密联系的,年级越高,物质方面的待遇越高,物质方面的认可度就越高。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制度方面、环境方面、精神方面和自我实现方面的认可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年级越高,学习时间越长,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积累了更多学习、生活经验,性格趋于稳重。
3 体育健康促进理念指导下青少年体育学习动机激励的策略
3.1 优化物质激励形式,实现青少年体育运动需求合理分配
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迫切得到满足的需要,只有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有其他的需要[3]。而物质保障是个体的最低层次需要,作为激励学习的外部手段,青少年只有在实践经验、环境设置上得到满足,才能积极、顺利的进行教学与学习。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学习具有特殊性,对于学习的付出与回报是否成正比、是否科学合理,影响其对于体育运动学习的积极性。青少年在正确认识到职业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之后,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价值观念。学校依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切实保证生活、教学、社交等方面的物质利益。尽可能创造条件,解决青少年的实际问题,满足青少年的诸多需要。如解决运动场馆、改善青少年的学习环境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氛围。总之,青少年合理的物质经济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满足,能起到使青少年安心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的作用。
3.2 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方面,增加体育室内场地,完善体育器材数量。调查发现,高校青少年提出教学场地不能满足上课需求,学校应根据班级比例增加体育教学场地和室内体育场馆建设;满足青少年每年对体育器材的申请;根据青少年数量,完善球类、跳绳等体育器材数量,保证上课能1-2人有一个体育器材[4]。另一方面,落实体育课程教学科研活动,提升青少年自我专业发展。提升青少年自我专业发展,进行青少年之间的学习、帮助、合作,例如青少年之间互相观课,进行微信、QQ 等网络学习交流,对于每学期制定的科研活动,要落实执行,如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周召开体育组会议,对每次科研活动进行详细记录。学校要监督青少年科研活动的落实情况,体育组组长要起到带头、负责的作用,使每次科研活动落实到行动中,使科研活动能够真正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学习有所帮助。
3.3 完善体育课程奖评激励制度,发挥青少年学习动机激励的最大效果
公平理论认为,个人主观的投入同其他人相比较应该得到公平的健康回報。因此考核评价、年级评定的公开、公平性对青少年动机激励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学校中,青少年的年级评定标准对主科青少年有优势。按照年级评定的要求,改变以往的以发表论文、教学研究等科研方面为重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德育、教学业绩、教学效果等与自身能力相关的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标准下,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评定标准,注重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增加针对青少年的加分项,对取得突出表现及突破性成果的青少年要在年级评定上应有所倾斜,能够真正根据青少年自身能力评定。
3.4 充实精神状态,重塑学习价值
其一,对青少年学习的情感动机激励。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情感动机或激励是个体能动性的积极因素,能够有效的激发个体端正态度、积极热情的从事各种职业活动。学校青少年的情感动机激励,在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使青少年领会或感受到管理者的期望关怀以及组织温暖,从而衍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赋予了丰厚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职业态度。其二,青少年在得到相应的物质保障后,更加希望得到认可、尊重、荣誉感等精神方面的激励和支持。学校要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严禁其他学科青少年随意挤占体育课;重视体育教学,学校支持青少年利用特长,进行特色体育教学;鼓励支持青少年参加教学竞赛、培训,使青少年感受到公平待遇。其三,学校管理者应该关心青少年需要,要对体育课程教学学习的开展提出的要求,应该和青少年进行交流、沟通,虚心接受青少年意见与建议,使青少年能平衡日常体育教学和业余体育训练。
3.5 确定自我实现目标,促进体育课程优化发展
自我实现目标是青少年对于职业的最高认同,是一种理想信念和价值感官,自我实现的目标逾高,对自身内在的动机激励逾强,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处于最高位置,是价值实现的理想状态。因此,通过不同程度的动机激励来满足青少年自我实现目标需要,其积极性和态度表现最为稳定和持久。依据以上理论,学校对于青少年的物质、环境、精神、制度等方面的动机激励外,尤为注重青少年的自我发展和目标实现的期望。青少年不仅仅是学习,还应该在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科研训练,努力专研体育运动方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学习方式方法,使自身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乃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更高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芸,宋艳萍,谢媛媛.高职青少年学习动机激励策略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 (17):98-99.
[2] 黄美峰.动机激励法在青少年专业篮球训练实践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01):185-187.
[3] 张荣美. 学习动机与动机激励策略[D].东华大学,2005.
[4] 张宏伟,沈辉.生命哲学视域下体育课程评价特征分析[J].张家界体育学院学报,2010,44(03):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