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励志男孩孙邦正:童年的爱好助他实现报国梦

2018-05-15吕超然

现代家长 2018年4期
关键词:日全食天文学天文

吕超然

最近,浙江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向广大读者力荐一本好书——《心阅星空》。这是一本介绍天文学知识的书,文笔流畅,兼具科学与文学价值。作者剥、邦正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在读高中。如今他在美国留学,并明确表示学成后决不贪图国外的高薪报酬,要回国效力——

童年的星空激发好奇心

199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奉化的孙邦正,小时候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奉化山区晚上经常停电,每次停电时小邦正就坐在家门口,在大人聊天的时候自个儿数星星。疼爱孙子的爷爷常坐在他身边,给他指点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位置,并告诉他,星空对人类的帮助是巨大的,古代的航海家们就是通过观测九颗选定的恒星(航海九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来判断航向,而当代的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飞船,也是通过光学定位仪借助恒星进行定位,以确保飞船沿既定轨道运行。

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爷孙俩正举目仰望夜空,忽然看见一道明亮的闪光划破夜空,给寂寞的星空带来一丝生气。小邦正好奇地问爷爷:“那是什么?”“那是一颗流星。”爷爷回答。“奇怪了,为什么只有这一颗星星会流动,而其他星星都不会流动呢?”小邦正追问道。小孙子对未知事物有如此刨根问底的精神,爷爷觉得难能可贵,但老人没有立即回答孙子的追问,而是给他找来一本天文学知识的科普书,要他自己从书中寻求答案。小邦正看完这本书,终于知道了:原来流星也是天空中的一颗星体,它在接近地球的时候,因为被地球强大的引力所吸引,进入了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起来产生光迹,成为人们肉眼所见的流星。

从此小邦正对看天文书识天象产生了浓厚兴趣,读小学时他常在夜里仰望星空,观测各种星象,周末就到图书馆查阅各类天文学书刊。尽管书中很多知识他一时还看不懂,但他就是爱看,就像在沙漠中跋涉的人看到绿洲,又似久渴之人饮到甘露,从中得到莫大的满足。

让爱好点亮梦想

孙邦正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天文观测是在2009年。这年7月2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遇到一次可见的日全食,这是近百年来地球上出现的最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当时老师要求所有同学认真观测,然后写一篇作文。

孙邦正事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查资料了解到,7月22日我国境内可观测的这次日全食,虽然离上一次发生在2008年的日全食不到一年,但这两次日全食可谓天差地别。

2008年8月1日的日全食发生在傍晚时分,全食时太阳已经斜垂在西方低空,持续时间只有2分多钟。而这次日全食则将发生在上午9点以后,此时的太阳高挂在东方,不容易被建筑物或低空雾霭遮挡。最重要的是,这次日全食的持续时间长达6分39秒,在我国境内最长可持续5分55秒。

之所以会持续这么久,主要是因为日食发生前几小时,月球刚刚从近地点经过,而太阳又恰恰处在远地点附近。因此,平时看起来跟太阳差不多大的月亮,此时看上去会比太阳大8%,投射在地球上的阴影也会比往常宽得多。实际上,这次日全食將是未来123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可谓“绝后”——至少现在活着的人基本上都看不到下一场持续更久的日全食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次日全食又可谓“空前”。日全食发生时,只有月球阴影直接扫过的狭窄长条状地带,即全食带内才能看到月球将太阳完全遮挡。上次的全食带扫过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中国西北地区,有幸目睹的人不多。而这次日全食,月球阴影将从我国人口最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掠过,途经全国九省二市,是有史以来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还有一条理由,使即将发生的这次日全食显得尤为珍贵。这次日全食结束之后,月球阴影将再度远离我国,未来25年内,在我国境内不会再观测到任何日全食。错过了这次“空前绝后”的日全食,除非走出国门去追随月影,否则就只有等到2034年3月20日,在青藏高原荒凉的无人区,在傍晚时分的西方低空中,才能迎来一次持续时间不足2分钟的日全食。因此,7月22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这次日全食,绝对不容错过。

了解了这些,接下来就是如何才能找到观测日全食的绝佳地点了,孙邦正进行了认真选址。杭州市位于全食带中轴线以南50千米,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将在9点34分12秒迎来日全食,持续时长5分19秒,尽管湖边的雾气可能会影响天空的通透性,但孙邦正认为西子湖畔还是很理想的观测地点。

7月22日这天,孙邦正凌晨4点就起床做好了全部准备,早餐只啃了几口馒头,凌晨6点就到达观测地点,开始了激动人心的等待。早上8:15左右,太阳开始出现缺口,然后缺口慢慢变大。大概9:17左右,整个太阳被月亮完全吞噬,天空瞬间变暗,白昼如同黑夜。白天的黑夜,多么神奇的变化!孙邦正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日全食过程大概持续了5分19秒,之后天空慢慢变亮,出现了美丽的“贝利珠”。大概10:42左右,太阳重现,孙邦正感到好兴奋。

随后,孙邦正写了一篇作文,名为《见证瞬间的美丽》,详细描述了日全食发生的整个过程,把太阳的渐亏与恢复过程描写得细致入微。他在文章结尾写道:“……短暂的日全食在眨眼间就灰飞烟灭了。相信今生我会难忘这几分钟美妙而别致的体验。日全食如一道闪电,划破天空,那么震撼人心,又那么短暂。只有善于把握机会的人,才能享受这瞬间的美丽。”

小学毕业后,孙邦正进入杭州市第十三中学读初中。中学的课程多了,学习更紧张了,但孙邦正在努力学好功课的同时,仍保持着对天文研究的浓厚兴趣。

2012年1月3日,孙邦正年满13岁,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一台望远镜。虽然这只是一台入门级的纯手动天狼80毫米望远镜,但孙邦正还是欣喜不已。从此,他用这台望远镜和同学们一起观测月球、木星、土星等比较容易发现的天体,扩展自己的天文学知识。

2012年6月,孙邦正进入杭州学军中学读高中。他与学校里一群同样爱好天文的同学成立了学军中学天文社,同学们选举孙邦正担任社长。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们有益的课余活动,为了支持这个天文社,先后投入了数十万元资金,购置各种设备,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天文观测,同时还指定学校的徐勤老师负责指导天文社的工作。

徐勤老师每次在开展活动前都会给大家讲解有关知识,但在后来的活动中,徐老师发现孙邦正的天文学知识比自己还丰富。这一发现让徐老师由衷地高兴,他对孙邦正说:“以后我就不讲课了,改由你来讲,这对你来说也是个锻炼的机会。”

就这样,孙邦正挑起了组织天文社各项活动的重担,除了亲自策划每一次活动,带领天文社的同学外出观测天象,还要给同学们讲授天文课程。每次出去观测都很有趣,因为都是同龄人,大家在一起很开心,也积累了很多难忘的观测经历。2013年8月,孙邦正领着同学们上山观测英仙座流星雨。当大家为看到流星雨欢呼不已时,孙邦正更为有这样一个团队一起来追求天文梦想而激动。

在学校的支持与孙邦正的努力下,天文社取得了不少成果,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级优秀学生社团,2014年被评为杭州市优秀学生社团。

大胆做自己喜欢的事

为了给同学们上好天文课,孙邦正每次备课都要查阅很多图书资料,但他发现,适合中学生的天文学书籍太少了。而当时全国各地中学里的天文学社团正蓬勃兴起,孙邦正敏锐地意识到,各个中学天文社可能都很需要一本具有教程性质与功能的天文学读物。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写一本这样的书。

2013年8月,高一暑假即将结束时,孙邦正开始动笔写这本教程。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孙邦正一投入写作便遭遇两大困难,一是他发现自己对天文学知识的了解还非常不全面,以至于连这本书的大纲都不能完整地列出来。二是他发现自己的文字功底不足,写的时候常常詞不达意。怎么办?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他加强了对天文学的学习和研究。后一个问题,他的解决办法是“恶补”——多阅读、多练笔。同时他还认为,写书最重要的是用心,不必把过多时间浪费在遣词造句、精雕细琢上,而是要把书的内容做充实。

经过一年艰苦创作,孙邦正完成了这本教程的最初版本,印制成册后名为《杭州学军中学天文社团基础教程和社员手册》。《手册》共87页,成了学军中学的校本教材。后来他多次修改,并于2017年3月将书稿投寄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社责任编辑陈源看完全书,觉得非常好也非常专业,决定出版。由于书中涉及大量天文学知识,出版社特地从外单位请来一位专家帮忙把关。

经过严格编辑,这本书终于在2017年9月以《心阅星空》为名正式出版。书中,孙邦正在“感悟宇宙”一章中畅谈了他对天文学的感悟,希望中学生能从中初识这门学科的魅力,并试着让这门学科影响人们的心灵。

第二章“仰望宇宙”到第五章“星系和宇宙”,是孙邦正精选出的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天文学知识;在深度上,他在“不用看就懂”和“完全看不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为先,因此孙邦正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专业知识,并结合许多幽默的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

在中学天文社团中,相比于天文学知识,社员们往往更希望自己有“摆弄”精密天文仪器的能力,并拍摄出令人震撼的天体图片。因此,《心阅星空》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观测实践基础”。孙邦正以社团经历为基础,从基本的影像处理技术和天文仪器操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能够帮助几乎没有接触过天文摄影的社员在短时间内学会拍摄并制作出精美的摄影作品。

高中毕业,孙邦正进入中国计量学院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但他实在割舍不下对天文学的热爱,大二就申请去美国读大学,当时有两个专业供他选择:金融专业和天文学专业。谁都知道,金融乃当今热门中之热门,今日学金融,他日做金融,就相当于把金子握在手心里,想不富都难。学天文,“钱”途根本不能与学金融相提并论。但孙邦正考虑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国家需要。他说:“现在世界上研究天体物理的人非常少,我们中国更少。截至2015年底,全美也不过6000人,全中国仅有2000人,所以国家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迫切。”故此他毅然放弃了金融专业,选择了学习天文学,并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录取。

入学后,孙邦正知道美国的Alexandre教授是著名天文学家,是Alexandre Lazarian教授科研团队的成员之一,他很想得到Alexandre教授的教导。可这位教授已经有7年时间没有招收过本科生,他能破例招收自己吗?孙邦正大胆地给这位教授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诉说自己的仰慕之情和求学之愿。让他欣喜的是,他竟然得到了教授的赏识,获得了面试机会。更加让他高兴的是,教授最终正式录取了他。

孙邦正非常珍惜在这位顶尖专家身边学习和工作的机会,他开始写论文给杂志投稿,有时一篇文章要改几十遍,但他毫不气馁。不久前,孙邦正的一篇论文被全球天体物理界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天体物理学报》)发表。

接受采访时孙邦正说:“能把自己的爱好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日全食天文学天文
天文篇
日全食
天文冒险
天文与地理
日全食
我天文学会退出国际天文学协会
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
天文学,地球科学
伽利略与天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