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探讨

2018-05-15郭安民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尿常规蛋白尿糖尿病

郭安民

[摘要] 目的 分析尿常规定性检验在判定糖尿病蛋白尿中的具体作用。方法 对2015年3月—2017年3月胜利油田所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与尿常规定性检验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尿常规定性检验对判断糖尿病蛋白尿的具体价值。 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了61例蛋白尿,发生率为61%。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为81.58%,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为91.72%,说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与出现蛋白尿的几率呈正相关。结论 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判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并且发现,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也就越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引起注意。

[关键词] 糖尿病;蛋白尿;尿常规;定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 R44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2(b)-0066-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生活的不规律,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一种终身性质的慢性代谢疾病,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肾脏、心脏、心脑血管等器官的损伤,甚至引发严重的肾脏疾病。但是在糖尿病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的肾脏疾病表现,主要临床特征就是蛋白尿,所以,对于蛋白尿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早期评估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程度的标准之一[1-2]。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文通过对10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尿常规定性检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尿常规定性检验在判定糖尿病蛋白尿中的具体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了胜利油田所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住院部调取了100例患者的基础资料,并从实验室调取了100例患者的尿常规定性检验结果资料,作为分析依据。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4例,有女性患者46例,年龄在19~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1±2.13)岁。患者的病程为1~22年,平均病程为(10.78±4.12)年。100例患者的患病情况和检查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对比研究对象。

1.2 方法

患者入院就診后,由护理人员协同患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验,使用该院实验室的URIT-500B尿液分析仪器为患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验,选用仪器配套的试剂盒。在检查之前,叮嘱患者禁食10 h,不能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使用该院实验室提供的采尿杯,收集患者的中段尿(晨尿),采集量为4 mL左右,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对蛋白尿结果为+++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对尿常规定性检验结果进行分析[3-4]。

1.3 观察指标

患者送检尿液中的尿微量蛋白含量超过30 mg/24 h,则认定为阳性,送检尿液中的尿微量蛋白含量低于30 mg/24 h,则认定为阴性。分别记录出现一次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的情况,作为研究使用的数据结果。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蛋白尿发生情况

在该次参与研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39例患者未出现蛋白尿,共有61例患者检测除了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现率为61%。在61例蛋白尿的患者中,有36例患者出现了一次性蛋白尿,一次性蛋白尿出现率为36%;有25例患者出现了持续性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的出现率为25%。见表1。

2.2 患者年龄与蛋白发生几率的关系

100例接受检查的糖尿病患者中有61例患者出现了蛋白尿,其中年龄高于60岁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最高,而年龄低于20岁的患者的,出现蛋白尿的几率最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几率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明显,年龄越大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长短病程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情况统计

100例接受检查的糖尿病患者中有61例患者出现了蛋白尿,其中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最高,而病程低于5年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最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几率受病程因素的影响明显,病程越长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近些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受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影响明显,同时糖尿病还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因素也是导致患者患上糖尿病的一种重要因素。长时间受到糖尿病的困扰,会导致患者的体液平衡状态受到破坏,还会损伤患者的眼睛、患者的神经系统、以及部分血管和肾脏,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朔评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各种并发症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治疗,这就使得糖尿病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生活质量,生存周期也有明显的延长[5]。但是,由于糖尿病会严重累及患者的肾脏,患者肾脏损伤的情况的情况较为严重,糖尿病引发的肾病,是发病率最高,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虽然目前针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对糖尿病肾病的因素尚未有完全的定论,但已经证实,糖尿病肾病的发作,与代谢系统紊乱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患者的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使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变化,使肾脏功能和肾脏脏器本身受到损伤,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可能会演变成终末期肾脏疾病[6]。到了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阶段,不仅患者将会承受更多的痛苦,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将会极大的提高。

蛋白尿是各种慢性肾病早期最显著的症状,通过对蛋白尿的测定,可以有效对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受损程度进行预估。一般来讲,未出现肾脏疾病的患者尿液中的尿微量蛋白含量低于30 mg/24 h,而如果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尿微量蛋白含量超过30 mg/24 h,则认定为阳性[7-8]。

在该次的研究中,1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39例患者未出现蛋白尿,共有61例患者检测除了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现率为61%。在61例蛋白尿的患者中,有36例患者出现了一次性蛋白尿,一次性蛋白尿出现率为36%;有25例患者出现了持续性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的出现率为25%。年龄高于60岁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最高,而年龄低于20岁的患者的,出现蛋白尿的几率最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几率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明显,年龄越大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越高。病程超過20年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最高,而病程低于5年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最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几率受病程因素的影响明显,病程越长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判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并且发现,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也就越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 樊鹏飞.血清及尿液特定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b6):1648.

[2] 钟巧玲.尿液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4):532-533.

[3] 宋霖,张宁.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3):348-349.

[4] 周伟,张珏,陈建中,等.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检测尿mAlb/Cr、NAG、RBP和血Cys-c的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 17(6):486-488.

[5] 范瑾.血清及尿液特定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5):689-690.

[6] 邸平,徐菡,乐家新,等.多项蛋白尿联合筛查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5(5):9-12.

[7] 彭海英,宗先旭,裴莉.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5(6):648-649.

[8] 阳翔莲.2型糖尿病肾病尿液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5(7):1442-1443.

(收稿日期:2017-09-24)

猜你喜欢

尿常规蛋白尿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