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出版强国
2018-05-15钟轩初
钟轩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则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高度的中华民族自觉、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在历经近代以来国运文运兴衰沉浮、迎来伟大历史飞跃的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理性成熟、坚定从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走好自己的道路就有了无比坚实的底气定力,文化创新创造也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深邃的境界、更加厚重的意蕴。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版是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对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出版工作新使命、新任务,要求出版工作呈现新气象、新作为。广大出版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
一、做好主题出版,更好发挥凝心聚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告诉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既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客观要求和逻辑必然,又是支撑和形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文化要素的整体呈现。出版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要完整而系统地体现在坚定“四个自信”上,体现在更好发挥凝心聚力作用上,通过推出更多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的主题出版物,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引导全社会各方面同心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战线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纪念建党9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建军90周年等重大主题、重大活动,推出了一大批导向正确、质量上乘、社会影响力大的优秀主题出版物。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先后推出24个语种、27个版本,全球发行660多万册,第二卷中英文版全球发行现已突破1300万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发行超过5600万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发行超过l40万套。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主题出版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出版热点与亮点,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又为党和国家大局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出版战线要以更加饱满主动的精神态度,高质量做好主题出版工作。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出版一批导向正确、内容权威、质量精优的研究著作和通俗理论读物,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成为引领我们前进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让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成为全党全社会最嘹亮的主旋律、最昂扬的精气神,通过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阐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新的思想武装、新的理念举措、新的党风党貌,书写好新时代人们寻梦的理想和追梦的奋斗,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把坚定理想信念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积极宣传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从今年起,我们将陆续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紧迫感,加强选题策划,坚持不懈抓创作出版,着力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志性出版物。
二、坚持“双创”方针,更好发挥传承文脉作用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风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国是出版历史最悠久、文字典籍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先发明造纸术、印刷术,出版印刷发行事业最先发达的国家。如果从有简牍和帛书的时代起,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图书出版的历史,流传至今的古籍总数当不少于10万种。正是通过《二十四史》、“四大名著”、《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一部部古往今来的著作,我们的历史得以承载,文脉得以传承,精神得以弘扬。我们为中华民族如此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出版生命力感到无比自豪和自信。出版战线要以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對人类文明发展负责的态度,更好担负起传播文化、传承文脉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战线围绕中华文化继承创新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化传承引领作用的标志性出版物,比如,5000多万字38卷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大辞海》历经17年编纂,于2015年底全部出版;点校本《-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陆续出版《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魏书》等;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推出《宋画全集》《元画全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多家海外机构收藏;《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纂工作全面展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中国文化精神》等一批普及类大众读物,也受到读者喜爱和欢迎。可以说,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发扬与光大,通过我们一部部精品图书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文脉延续几千年,传承着我们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即使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刻,这条文脉也不曾被打断。在新时代,我们更要通过出版守护好文脉、传承好文脉,并努力使其发扬光大。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出版工作者神圣而永恒的重任。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既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又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出一批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观念的出版物,推出一批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的出版物,推出一批传承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出版物,推出一批发扬中华文化中有利于滋润心灵、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的出版物,努力用中华民族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我们要注意,出版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解决今天中国的现实问题,积极回应时代关切,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智慧转化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精神财富,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与此同时,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还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使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三、传播科学文化,更好发挥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
出版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记录整理和复制传播,是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是科学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在开启民智、传承文明、推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版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重要影响。从世界出版史角度看,现代科学知识的传播归根结底就是书籍的传播,以及依赖于书籍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普及。具体到中国,自120年前中国现代出版从商务印书馆发端以来,几代出版人不懈努力,积极编印出版各科教科书、工具书、学术图书,刊行各类杂志,兴办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等,在建设现代教育制度、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学术进步、促进社会观念更新、提升国民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卓绝的努力,为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出版了一大批反映哲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点出版物。比如,近年出版的《中国通史》《世界是通的: “一带一路”的逻辑》《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大飞机出版工程》《载人航天出版工程》《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等著作就受到业界赞誉和读者喜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定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时代,一定是一个国民素质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幅跃升的时代,一定是一个人民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精神力量不断增强的时代。出版决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智力保障。出版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文育人、成风化俗,厚植厚培文化文明,推出一批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出版物,推出一批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出版物,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做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的新时代中国人,使中华民族永远健康向上、充满希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前沿科学问题、基础科学问题,聚焦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方向,推出一批积极介绍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成果的出版物,一批全面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技创新等方面丰硕成果的出版物。要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推出一批积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出版物,一批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奢侈浪费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出版物。还要加强诚信建设、倡导志愿服务,推出一批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的出版物。
四、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发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增强的进程。出版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出版坚定文化自信,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我们的图书能不能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作出我们的贡献。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世界渴望听到更多中国声音,中国也迫切需要提升话语影响力。在这方面,出版工作者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和引进品种比例从2012年的1:2.1提高到2016年的1:l.5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等一批主题图书走向世界,中国理念、中国制度、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理解和认可。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一批优秀作家,凭借代表作图书走出去,先后获得国际大奖,走进国际文学舞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下一步,要继续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总要求,突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这个根本任务,坚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中国内容与国际表达、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推动图书走出去实现新突破。走出去的图书,要切实发挥以书为媒、以文化人的作用,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生动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全面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大力传播中华文化精髓,生动展现中国老百姓现实生活,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中国人民勤劳吃苦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让海外读者通过中国图书,了解中国历史、中国现实、中国文化,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通过图书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 “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在图书走出去过程中,我们也要坚持开放包容,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身处新时代,出版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站在新起点,出版战线必须永葆初心,不负人民重托,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出版的文化使命。当前要重点在“四个强”上着力:
(1)提高质量强出版。“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出版繁荣、文化兴盛的标志,就在于能不能推出更高质量的传世之作,影响世人,泽被后世。这就要求出版战线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图书的期望和需求,坚持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多出好书放在第一位,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把面向现实、突出原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我们奉献给社会的图书,一定具有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一定会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检验,一定是父母读过子女还要读。
(2)深化改革强出版。当前,出版格局、出版生态、读者对象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版内容、出版载体、出版渠道的更新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出版战线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健全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体现文化特点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突出出版主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办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面向市场与引导市场的关系,确保我们出版企业始终“谋出版”“做出版”,重市场而不唯市场,重产业发展更重文化影响力。
(3)融合发展强出版。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出版业又站在了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可以说,坚持出版融合发展,既是时务之急、应时之举,又是引领之策、发展之要。我们要继续推动出版内容数字化升级,打造一批具有主导地位的融合出版“龙头”企业,实现传统出版与先进技术有效对接、优势互补,把传统出版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的竞争优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实现优质内容资源的立体化、最大化传播,做到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种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走出一条“融出版”之路。
(4)建好队伍强出版。出版工作者是精神食粮的生产者,不能只滿足于做一般的“编书匠”,要立志做有理想、有追求、有良知的出版家。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治家办报 “五条标准”贯穿到出版工作全过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好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关、内容题材关、出版质量关,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要加强出版队伍的教育培训,注重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出版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以专门家的标准提升素质,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做业务精湛的行家里手。要继承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郑振铎、巴金、叶圣陶等出版大家名家一辈子热爱出版、许身出版的情怀特质,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发扬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在出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