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8-05-15吴波
李 瑾 吴波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吴波为本文通讯作者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可根据病理分型将其分为两大类,即慢性冠脉病以及急性冠脉病;若不及时对其采用有效治疗手段,可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一般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1-2]。我院为了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见正文描述: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本院住院部(2015年1月25日至2017年1月26日)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可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即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观察组:男、女性冠心病患者各占比例为25、25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6岁,下限值:43岁,年龄平均值(54.91±3.71)岁;其中慢性冠脉病 25 例、急性冠脉病25例。
对照组:男、女性冠心病患者各占比例为26、24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7岁,下限值:44岁,年龄平均值(54.95±3.75)岁;其中慢性冠脉病 26 例、急性冠脉病24例。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数据差异比较小,P值大于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排除标准:①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同意参加研究;②年龄在40-80岁之间;③排除全身感染性疾病;④排除认知功能障碍,并存在精神疾病。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53020321、云南云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剂量50mg/次,一天两次;美托洛尔(国药准字H20057290、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口服剂量25mg/次,一天两次;洛伐他汀(国药准字H10970091、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口服剂量20mg,一天一次;疗程为3周。
1.2.2 观察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83405、上海寿如松药业泌阳制药有限公司)口服剂量10mg,一天一次,疗程为3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BNP水平值。
1.3.1 临床总有效率 显效: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80%以上,并且每次发作时间均有缩短趋势;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但是发作时间无改变;无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并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显效+有效)/单组例数(50例)×百分比。
1.3.2 BNP 水平 正常值范围 0-154.70ng/ml。
1.4 统计学标准
全文数据利用SPSS20.00进行处理和分析,并采用百分比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BNP水平值);当P大于0.05时,则说明对比的数据无差异;当P小于0.05时,则说明对比的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BNP水平
如表3所示,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值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表2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3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BNP水平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可对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按照疾病进展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冠心病、慢性冠心病,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急性冠心病可伴有不稳定性心绞痛,而慢性冠心病则呈现为稳定性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为高血压,主要是因为机体内的冠状动脉供血功能出现减弱现象,长时间可促使心血管血液得不到满足,从而引起心绞痛[3]。
临床上一般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促使心血管功能恢复正常化;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上可对冠张动脉起到扩张作用,从而对供血功能起到稳定作用,并且还能缓解心脏负荷;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对冠张动脉起到舒张作用,主要是促使血液可以通畅的进行循环;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可对心率过快、血压过高等现象起到调节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本院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转化,同时还能在最大限度下保证血管紧张素Ⅱ不会出现无限增加现象,同时可增加心肌供氧量,减少冠张动脉和其他血管压力,最后达到降低蛋白尿水平以及增加肾血流量的目的;同时在机体内可通过多种机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对内皮功能起到改善作用,从而增加缓激肽水平;除此之外,还能对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起到改善功效[4-5]。本研究结果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从表2中可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安全性比较高。从表3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 BNP 水平值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由此可说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在机体内控制BNP水平,并促使其逐渐恢复正常值。
总而言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火城,钟思干,刘凌等.冠心病预测评分系统的建立及评价[J].山东医药,2016,56(31):58-60.
[2] 周香,施尚鹏,曾力群等.早发冠心病与晚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 [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7):638-641.
[3] 王波,王临池,赵翼洪等.2009-2013年苏州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变化趋势及类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24):2952-2956.
[4] 石燕昆,杨丽霞,齐峰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J].重庆医学,2008,37(23):2660-2662.
[5] 华琦,李东宝.从HOPE、EUROPA、PEACE试验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J].临床荟萃,2007,22(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