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2018-05-15邱柳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外科

邱柳清

(福建省漳州市人民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来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通过关节置换,可以达到解除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丹麦外科医生Kehlet首先提出的。它指的是在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各种已取得循证医学证据的有效的护理方法,来阻断或减少病人的创伤、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的一系列护理措施[1]。主要内容包括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多模式镇痛、控制输液,尽早拔除引流管,早期营养支持和下地活动,预防血栓等并发症。

本文总结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探讨护理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有效应用该理念指导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在我院骨科病房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其中2015年6月-2016年7月40例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7月的4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责任护士按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常规术前准备,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术后自控镇痛泵镇痛、补液疗法,活动肢体以预防深静脉血栓,指导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等。

1.2.2 观察组患者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

(1)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术前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方式,制定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计划,采用口头或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多媒体等方式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宣教,使患者和家属了解快速康复的优势,接受、支持、主动配合。责任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法,术后恢复过程及预后情况,消除顾虑和恐惧,对拟定的治疗方案的充分理解。患者术后担心过早下地活动会引起切口裂开、引流管脱落、意外跌倒等不适,对早期下床活动有思想顾虑,且对下床活动时间、活动量、活动方法不了解,缺乏信心,护士应加强宣教和思想疏导,说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重视并能积极主动配合。

(2)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积极的镇痛治疗可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肺不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率[2]。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有赖于良好的镇痛方案的实施。目前提倡多模式镇痛,患者术后患肢肿胀、切口疼痛、若给予足量自控镇痛泵镇痛,由患者控制,既可减轻患者焦虑感、增加安全感,且副作用少,偶有恶心呕吐及尿潴留,暂时关闭后,待病人缓解即可重新使用。还可配合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或神经阻滞药等。因此在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前通过多模式镇痛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不适。

(3)充分营养支持是快速康复的关键条件,术前缩短禁饮时间可以增加病人的舒适,缓解病人的焦虑和饥饿感,提高手术耐受力,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减轻术后呕吐的发生。因此观察组患者术前禁食6小时,术前4小时口服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由于本手术未涉及胃肠道,术后患者无不适即可开始进食,选取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以补充患者体力,通过食物刺激,可使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4)控制输液量。有研究表明[3],术后适当控制液体输入,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缩短卧床时间,实现患者尽早下地活动。因此病人如无明显体液不足或感染征象时,应控制输液总量,并尽早停止输液。

(5)术后引流管管理。术后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目的是为了引流出伤口内的积血、积液、消除死腔、预防感染、促进切口愈合。一般术后首日采用非负压引流,隔日采用负压引流,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状,并尽早拔除引流,以减轻患者不适和心理负担。

(6)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传统护理认为术后早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以恢复体力。而快速康复外科主张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促进肠蠕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减少尿潴留发生。早期下床活动指术后床椅转移、床边坐立、床旁站立及平地行走[4]。在快速康复外科中,多模式镇痛减轻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及早进食和控制输液量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且为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供能量。及早拔除引流管减轻患者的不适和心理负担,各项措施都为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创造了条件。在患者麻醉清醒即进行双下肢股四头肌康复训练,以增加肌力,为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供条件。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3-7天,而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提前至术后1-2天,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5]。

(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关节脱位、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本组病人除发生两例肺部感染和1例管道滑脱,与对照组比较,发生率明显下降。

1.3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统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内容涉及服务方面、医护人员技术操作方面、康复指导等共17项,在患者出院当日发放当日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结果的记录,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采用 t检验。P<0.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见表1和表2。

由表1可见,观察组在术后平均住院日数、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比较例(%)

由表2可见,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良好的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护士通过术前全面评估,充分准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维护机体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恢复。其各项措施的落实直接关系到病人能否实现快速康复。因此,要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必须多学科人员的协调配合,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个性化、全程、系统的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意外发生,以减少患者生理、心理上遭受创伤和应激,防止发生并发症。从表1可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护理下,术后平均住院日数、下地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实施,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快速康复外科指导下,责任护士从病人入院后,即根据快速康复理念,全面评估病人情况,找出影响患者手术和康复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患者减轻焦虑恐惧状态,愉快轻松地接受护士的指导,配合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准备,及术后康复锻炼,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提前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卧床导致的各种不适感,在护士专业化知识技能的指导下,病人术后快速康复,使其较快重获自理能力,增强了患者和家属对康复的信心,因此病人对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已在外科多个疾病治疗中得到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行的护理模式,它的实施,优化了整体护理流程,加速患者的康复,应用后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11-115

[2]丁萍.快速康复外科在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0):1854-1857.

[3]向娜,马玉芬,李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 [J].中国护理管理,2017,9:1268-1272.

[4]张建,卢林,康立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4):1269-1273.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外科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