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发型发展视角下丽江旅游业与农业相融合的必要性研究

2018-05-15蒋蕾蒋葳

壹读 2018年5期
关键词:丽江市丽江旅游业

蒋蕾 蒋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融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为一体,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资金、土地等发展“三要素”也大规模流出,导致“三农”问题加剧。而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品。“三农”问题也是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又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近年来,关于农业经济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一直是个热点。而在丽江,“三农”问题也相对较严重,城乡差距较大,但是旅游资源却丰富多彩,且丽江的旅游发展一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是旅游形态越来越丰富,旅游群体越来越多样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创新方式。推动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并形成新的产业支撑,不仅可以使丽江的旅游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也可以有效的解决丽江的“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本论文从内发型发展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旅游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丽江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问题。

一、理论基础

(一)内发型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加大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从而带动区域内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或招募外来企业前来投资设厂,扩大区域内产业总体规模的外来型产业振兴模式。而另一种是培育和发展壮大区域内既有的产业和企业或依靠区域自身的力量来创立区域内没有的新产业的内发型产业振兴模式。

关于内发型发展理论的提出,其一是由Dag Hammarskjld财团于1975年在国联经济特别总会的报告中提出。当时Dag Hammarskjld财团提出“还有一种发展”的两种形式分别为内发型发展(endogenous development)和自力更生(self-reliance)。Dag Hammarskjld财团提出“个体也好社会也罢,如果发展是以解放和自我发展为目标的话,这种发展就必须从社会内部开始”。而关于内发型发展理论的另一个提出,是在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区域发展不均衡等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负面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为了消除和预防工业化发展的弊端,由日本社会学者鹤见和子于1976年在《国际学-理论与展望》一书中提出的。在书中,写到了内发型发展和外来型发展的分类和后发型社会的发展方式。就其中心内容内发型发展,日本学者保母武彦概括为“充分有效地利用区域内的软性(人才、技术、文化)和硬性(自然资源、气候、地理区位优势等)两种资源,通过区域积极的创造力的发挥,来提高区域经济的自立性”。而伊藤正昭则概括为“通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来振兴区域主体产业,从而实现区域发展”。

(二)内发型发展的必要性

1、外来型发展的弊端。外来型发展虽然可以为区域带来先进的技术与人才、大量的资金投资,带动区域的就业就职、增大区域产业规模,但是也存在弊端:第一,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掌握在区域外(中央政府和外部企业),造成区域发展战略和措施的实施处于被动地位;第二,外来企业获得的经营利润最终会流向区域外母公司所在地而难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扩大再生产;第三,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低、经营安定性差,容易造成区域经济的波动;第四,外来企业难以完全按照区域政府和居民的意志来推动区域产业的振兴。而内发型发展则可以弥补外来型发展的这些弊端。

2、从“居民参加”到“居民主体”的区域发展理念。区域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应该是居民生活的改善与提升。在促进经济发展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很容易犯过度重视游客、外来企业和旅游收入而忽视了当地居民切身利益的错误。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区域的主体是当地的居民,特别像丽江这样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就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而居民的生活样貌更是

不可替代的文化旅游资源。区域发展的第一受益人应该是当地居民,而旅游开发也不例外。大量外来资本、外来企业和外来人口的流入虽然可以实现短期的旅游收入增加和游客增多,但这并不是长远之道。并且有部分的外来企业和外来旅行社为谋取私利、迎合游客而制定不合市场的低价旅行团扰乱市场。或以低成本低质量雷同度高的旅游产品开发为主,这不仅容易造成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矛盾,并且容易使丽江失去固有的特色文化,降低旅游竞争力,不利于推动旅游产业的优质开发。因此,应该重视居民的利益与意志,改变区域发展理念,实现 “居民参加”到“居民主体”的旅游开发和区域发展。

二、研究对象概况

(一)丽江的区域特点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起伏较大,山区、平坝、河谷并存。最高海拔为玉龙雪山扇子斗5596m,最低海拔为华坪县石龙坝乡塘坝河口1015m,海拔高差4581m,立体气候显著。既可以种植高原农作物,也可以种植热带水果等。且丽江的年均气温为12.6~19.9度,全年无霜期为191~310天,日照时间为2321~2554小时,水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农业发展的可能性很大。并且丽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民族文化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主,涵盖了东巴文字、东八经、东巴乐舞、东巴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文化已拥有上千年历史。丽江旅游资源也丰富多彩,像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束河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拉市海、泸沽湖、黎明千龟山等一百多个景点,还拥有多种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字服饰和饮食文化。

(二)丽江的产业特点

首先,农业仍是丽江经济发展的基础。丽江是传统的农业区,农业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农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丽江市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的发展也采用了很多公司、协会、基地和农户结合的新模式。2016年,丽江市着力巩固提升传统农作物种植水平和质量,通过落实政策、科技支撑、调整结构,促进全年粮食丰收。丽江的生态林果、生物药材都是特色优势农产业,近年来也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但是由于农业基础较弱,虽然丽江农业总产值保持增长态势,实现了“十三连增”, 但增长率却不高,对丽江经济的贡献率也不够理想。

其次,积极发展工业是实现丽江经济突破的关键。工业化是区域经济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工业发展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就业机会,支持其他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经济。但丽江工业支柱产业煤炭业容易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电力产业也易受市场、电力运送通道制约影响,本土传统手工制造业也容易受到外来企业的冲击,因此工业是仍是丽江的薄弱环节,并且因为丽江是旅游城市,自然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这也制约了工业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丽江工业没有良好前景。

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丽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丽江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发展到世人向往的旅游天堂。1997年丽江古城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貌以及灿烂的文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东巴文被称之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丽江的旅游业高速发展,并成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个城市”之一和“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访丽游客达到1599.1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211.21亿元人民币。2015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55.9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14.5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483.48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是丽江的支柱产业,旅游对丽江地区的经济贡献是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

三、内发型发展视角下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

(一)丽江的旅游业发展

丽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两山、一城、一江、一湖、一文化、一风情”。“两山”指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 级旅游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旅游开发区,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物宝库;老君山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域,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种类丰富的动植物群落,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一城”指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有800 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古代城镇。“一江”即金沙江,流经丽江615 公里,沿江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代表性的有万里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宝山石头城、塔城唐代铁桥遗址等。“一湖”即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泸沽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是集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纳西文化体系,东巴古籍文献已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一风情”即女儿国摩梭风情,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习俗,被称为“人类母系文化最后一片净土”。丽江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彩、品位高、组合性良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丽江还获得国际国内外众多殊荣,成为国家的名片,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丽江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十一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清洁能源基地”、“生态产业发展基地”和“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三大发展目标。为全面推动丽江旅游“二次创业”,加快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步伐,在2008 年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谈,提出了实现丽江旅游发展的“六个转变”,即在发展模式上,实现由政府主导为主逐步向政府引导调控、市场主导为主转变;在发展质量上,实现由数量规模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在旅游功能上,实现由旅游目的逐步向旅游集散地转变;在旅游管理上,实现由行政手段管理为主逐步向依法治旅为主转变。至2016年,全市已有149家旅行社,注册导游1934名;有8家旅游汽车公司,600多辆旅游车;已建成开业的国际知名品牌酒店有安缦、悦榕庄、和府皇冠、英迪格洲际、铂尔曼、金茂君悦、实力希尔顿,以及即将开业和正在建设的丽思卡尔顿、瑞吉等10余家高端酒店。全市有星级饭店(国标)253家,其中五星3家,四星16家,三星49家,其余三星以下185家;特色民居客栈(云南省地方标准)120多家,其中:五星级20家,四星级21家,三星级50家,二星级29家。

(二)旅游业与农业的相关性

旅游业涉及衣、食、住、行等多个行业,是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它几乎与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联系。旅游业与农业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最初,农业主要通过餐饮业部门,间接服务于旅游业部门,而旅游业则通过旅游消费增长拉动餐饮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间接拉动农业的发展。而后,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农村生活和农业都发生了改变。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城市中心部周围的传统农业景观都渐渐消失,旅游设施却在增加。农村土地也逐渐变成酒店、餐厅等。其次,农产品的种类也受到旅游业的影响发生了改变。像雪桃、高原草莓、薰衣草等及其加工业得到了发展。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精神享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村优美的乡村风景、自然的田园景观、淳朴的民俗文化、原始的农事生产活动、清新的空气等农业资源正逐渐成为新的、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农业对旅游业的产品供给更加趋于丰富化、多元化,使得旅游业与农业之间关联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高。

丽江的农业与旅游业也得到了较好的融合。除了丽江古城、束河古城、玉龙雪山等较有名的景区外,丽江还拥有许多奇特美丽的自然旅游景区,比如拉市海风景区、宝山石头城、七河玫瑰小镇、石鼓、程海等。而这些景区大多都位于农村,景区的开发利用也与农民息息相关,与当地的农业发展紧密相连。近年来,丽江市也通过积极探索,将丽江的高原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2013年,丽江市编制了《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提出了“农旅结合,开放活农”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两区一基地”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六大板块建设内容,部署了“培植4个百亿元产业,打造10个精品庄园,建设30个农业园区,壮大10大农产品品牌”等重点任务,谋划了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省委提出发展庄园经济的新思路后,丽江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庄园认定标准》《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庄园管理办法》和《丽江市市级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庄园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努力将丽江发展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精品示范区、云南农旅结合互动发展的样板示范区,云南外向型生态农业产业基地。丽江市目前已规划了程海养生庄园、华坪芒果庄园、宁蒗苹果庄园、鲁甸重楼庄园、拉市雪桃庄园、金山蓝莓庄园、文海玛咖庄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庄园,通过以精品农庄引领园区发展,实现旅游和高原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丽江永胜县的程海湖,是世界天然生长螺旋藻的三大湖泊之一。保尔公司投资16亿元建设2000多亩螺旋藻生产、加工基地;程海边的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5000多亩葡萄基地,平均亩产值超万元;投资6亿元在程海建成云南省唯一的边屯文化博览园。这三者形成了程海边有风光、有产业、有文化的靓丽风景线。另外,丽江还在市区周边农村还开发了七彩玫瑰小镇、三股水、观音峡等旅游景点,在分流了古城等景区的游客量外,还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提到了农民的收入。丽江也成为了云南农产品的集散地,包括螺旋藻、玛咖、牦牛肉、雪茶、虫草、天麻、人参等土特产品,做到了旅游业与农业的相互促进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单一发展

表-1 1995年-2015年丽江各产业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率较高,都维持在10%以上,但与之相对比,2014年第一产业的增长率为7.46%,2015年降低到0.82%。尽管第三产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但2014年丽江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困难,全年经济发展速度降到了4.6%。因此,要实现丽江可持续、可循环的经济发展,就应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各产业协同发展。建立有利于城乡二元降级结构的体制,缩小城乡差别,通过旅游业的助推跨越,促进丽江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外来因素影响较大

旅游业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天气、疾病、灾害、舆情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也容易受到外来因素,如外来资本、外来企业和外来人口的影响。一旦这些外来资源流失,将会对旅游业造成损失。因此,丽江必须发展自律的、内发型的经济。而内发型发展就要充分依托当地资源、依靠当地居民。丽江市土地面积为21219km2,其中山间部,半山间部占总面积的92.3%。丽江市总人口为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97.6万人,占86%,丽江市是一个以农业为基本构架的典型山区市。丽江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农业,应该将旅游反哺农业做到实处。发挥丽江地域与环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协调发展。重视农民的利益与意志,实现由“他律的”区域发展转变为“自律的”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丽江市丽江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丽江三朵节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丽江的荒
丽江市大、中学生群众体育调查研究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丽江市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
云南·丽江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谁说丽江是艳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