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生态宜居重要内容努力建设最美田园城市
2018-05-14刘刚
刘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及成都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部署,为蒲江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蒲江将巩固提升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创建成果,紧紧把握生态宜居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最美田园城市。
一、深刻认识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重大意义
提高政治站位,从回应人民新时代新期待的要求建设生态宜居家园。蒲江乡村人口占比高,农民群众对生态宜居家园的向往日益强烈,县委将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摆在工作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全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持续提升。蒲江生态环境优良,近年来不断丰富和完善“绿色化+”发展路径,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奠定了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坚实基础。
提升认知水平,从生态文明的要求系统思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传统城市相比较,乡村是更亲近自然的地理空間,乡村宜居性首先来自良好的生态环境。蒲江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着力建设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最美现代田园城市,将点亮现代都市人群的田园梦想。
创新思维理念,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建设生态宜居家园。蒲江县委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打破就农业说农业、就农村说农村、就蒲江谈区域发展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推动思维观念的转变与提升。坚持从城乡规划通盘编制、产业链条有序衔接、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公共服务均衡配置等融合发展理念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新路径。
二、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蒲江实践
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实现生态宜居家园建设科学引领。编制完成全省首个丘陵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率先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地方性环境功能区划编制,科学划定县域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推进环境规划、国土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多规合一。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全域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构建“山水相融、产田相融、城田相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实施川西林盘保护和修复,保护和传承乡土文明,建设各具特色、错落有致、功能互补的林盘聚落。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筑牢生态宜居家园建设强劲支撑。在全国率先整县推进有机农业建设,实施耕地保护与土壤质量提升行动;突出发展茶叶、柑橘、猕猴桃三大产业,并成功培育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加速发展生态工业,西部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落户蒲江,推动建设现代化、绿色化、和谐化的国际生态精工新城。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推进全域景区化景观化建设,持续举办猕猴桃节等生态旅游节会,引导发展乡村文创产业,农旅文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彰显生态宜居家园建设优质本底。通过市场化招标、网格化运作、常态化督察、标准化监管、责任化考核方式,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广垃圾分类,推动秸秆还田、水果套袋等农垃规模化无害化处理。坚守环境质量安全底线,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水土共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方位守护好蒲江的蓝天碧水净土。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最佳范本。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自来水、天然气等基础设施,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水电气、道路公交、光纤通信等实现城乡全覆盖;集中调配教师、医务及社区工作者等公共服务资源,义务教育、医疗卫生、金融服务、便民中心、乡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融合、公共服务融合和社区形态融合。优化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设施现代化水平,使乡村生活同样方便快捷、多姿多彩,让城里人真正羡慕向往乡村生活。
三、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经验启示
牢固树立一种意识。蒲江县委响亮提出并坚定“生态立县”不动摇,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带头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必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动员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推进乡村文明创建,教育帮助群众养成环保时尚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全民共识。
辨证处理两层关系。一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看待发展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既不因噎废食,也不违背自然规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保护。二是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在新时代必须更加注重城市反哺农村、农村吸纳城市,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能。要在保持乡村独立性和差异化前提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依托乡土差异引领生态文明,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
认真保护三重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业的生产环境、宜居的人居环境三者互相交融、不可分离,损其一则余者俱损。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必须齐头并进、多向发力,通过开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等工作,统筹保护好生态环境、生产环境、人居环境,保护、建设和发展优良生态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