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成都农村水利现代化

2018-05-14阳昌寿

先锋 2018年1期
关键词:水利生态农村

阳昌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水利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成都农村水利工作成效显著,满足农业发展、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功能性需求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加快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但全市农村水利还面临着“水缺”“水患”“水脏”以及信息化支撑体系不足等严峻考验。基于此,成都农村水利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突破,以高效节水灌溉、饮水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利信息化为重点,建设傍水成街、临水成路、引水成园、依水成业、逐水成景、因水成势的水美乡村,奋力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加快构建农村水安全支撑体系

(一)全面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三条红线”“四项制度”落地落实,加快推进水源工程规划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强化农业节约用水,为农业发展夯实水资源基础。

(二)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按照设施完备、灌溉高效、管理先进、生态健康的要求,统筹灌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灌区水利设施网络现代化改造。加快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互联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配套灌区管理体制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片建设“灌区、园区、景区”深度融合的乡村精品水利。

(三)完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防洪规划体系,加大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产业兴旺的防洪安全保障。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构建农村水生态保护体系

(一)夯实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制定和实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方案,结合“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配套花园式、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黑臭河渠综合治理等末端治理措施,确保污水不下河,不断提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率。

(二)加快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通过广辟水源、科学调度、河湖连通,构建“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联通”的城乡水系;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严格保护水体水质,推动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强化河湖水体的自净和生态修复能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河湖。

(三)强化水土保持预防与监督。论证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系统建设,高标准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增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功能,积极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科技示范园,积极凸显水土保持生态价值。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加快构建农村水文化传承体系

(一)推进水景观建设。围绕“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目标,依托农田、塘堰、河湖及川西林盘等农田斑块和城镇节点,推进水景观建设,融入蜀水文化元素,展现水利、生态、景观功能,争创国家、省级水美新村。

(二)注重水文化传承。特色性、独特性开展在用古代水利工程普查与保护工作,开展世界灌溉遗产创建工作。依托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鱼凫王墓等珍贵水文化资源,营造水民俗活动氛围,打造富有特色的水文化遗产旅游品牌。

(三)開展水文明宣传。不断拓展宣传渠道,积极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在全社会广泛进行“爱水、惜水、节水、护水”宣传教育;有效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汇集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治水兴水的实践中来,积极弘扬灿烂的蜀水文化和“善待水、善治水”的优良传统,以传承文化引导形成乡风文明的正能量,汇聚水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加快构建农村水管理创新体系

(一)坚持依法治水。深入贯彻落实好《农田水利条例》和《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确保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充分发挥乡(镇)、村级河长作用,建立洁水美村自治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实现城乡水环境治理由流域治理向全域治理转变。

(二)加强农村水利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村水利职业化管理的市场体系,贯彻水利厅《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服务的指导意见》,开展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购买服务试点,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

(三)创新农村水利治理手段。制定水美乡村建设标准并积极创建,引导社会对乡村水生态环境的自主建设与治理;不断强化农村水利管理的考核与监督,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补充建设资金。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快构建农村水价值开发体系

(一)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有序推进现有城镇水厂扩能提升、大水厂自来水管网进村入户、村镇供水工程扩容改造、村镇输配水管网延伸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快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依法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探索开展湿地水源地保护模式建设,夯实城乡供水均等化发展基础。

(二)积极挖掘农村水利生态价值。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河湖水系和水库、山平塘等水体,高标谋划、严格标准、限制准入,集约化打造和包装水利风景区、多路径开发水体的生态价值,严格执行水库的生态化养殖标准,合理开发水体的养殖功能,积极推进生态型水利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全面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加快落实改革各项措施,加快推进九龙滩灌区、湔江堰灌区和青白江东支七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简阳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推动成都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水利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水利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