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活动性体操研究
2018-05-14王雪
摘要:活动性体操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于推动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活动性体操教学也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做出了必要的调整与创新,但其课程设置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影响着体育专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体育教育专业活动性体操课程开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 体育专业 活动性体操
近年来,全民健身计划、阳光体育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关注,这与新课程标准具有一致性。为了迎合这一目标,活动性体操课程应当积极开展改革与调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努力提升体操的娱乐性与健身性,使体育教育专业活动性体操课程的教育作用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对高校体育专业活动性体操课程开展的有效途径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活动性体操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素质教育带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继而实现对教学的创新。但是当前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依旧较深,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在活动性体操教学中,教师大多将注意力放在教授技术性动作方面,但是却忽略了对体操健身能力的挖掘;教师将学生体操专业素养的培养作为了重点,但是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知识活动性体操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以及教育功能無法充分发挥出来。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活动性体操教学的方式通常较为单一。首先,教师先将基础性的动作进行讲解;其次,教师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再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解练习;接着,教师要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最后,让学生将整套体操动作完整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极为被动,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与主导性,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将极大地降低。
(三)教学内容较为枯燥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普通高校仍然将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以及经济水平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的创新性与娱乐性明显不足。在课堂上,学生感受不到活动性体操的乐趣与魅力,因此很难在学习中投入激情与努力。由于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激发,他们可能会认为体操学习是无用的,因此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活动性体操课程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将终身锻炼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健康第一理念融入到活动性体操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应当关注到学生身体素养、心理素养、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使教学具有较强的广度与深度,使教学内涵可以得到较好的丰富与拓展。
(二)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体操的娱乐性与健身性特征能够有效凸现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自己编一段体操,这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体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能够对体操学习产生兴趣。
(三)加强理论教学
虽然活动性体操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也不能完全忽略理论教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操锻炼思想、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体操训练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与难度的。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到一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体操的锻炼技巧传授给学生,并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体育故事或者体育历史的内容,使课堂能够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特征,让课堂变得丰富多样,体育故事与体育历史的引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体操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掌握体操技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
活动性体操课程对于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素养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实践与理论脱节、评价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学生身体素养以及心理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应当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第一要创新教学理念;第二要创新教学方法;第三要丰富教学内容;第四要加强理论教学;第五要改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黄亚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5.
[2]王敬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选课程教学内容现状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3]颜维宝.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05).
(作者简介:王雪,女,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体操)(责任编辑 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