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烟花爆竹燃放安全与技术》课程改革

2018-05-14刘玲

科技风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摘 要:烟花爆竹燃放技术的发展,对燃放专业人员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花爆竹燃放安全与技术》是烟花爆竹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焰火燃放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创建教学情境、实施教学。并以此实践总结出应通过充分调研、教师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工作过程;焰火燃放;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意义

烟花爆竹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如今烟花爆竹燃放已经从最原始的形态发展到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焰火燃放,随着大型焰火燃放兴起,尤其是我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焰火燃放设备后,我国的燃放技术高速发展,燃放过程中涉及的安全问题也尤为重要。这就对燃放专业人员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的培养中,课程建设是重点和出发点,《烟花爆竹燃放安全与技术》是面向花炮生产与管理专业(燃放方向)、烟花爆竹质量与技术(安监方向)开设的核心职业技能课。以燃放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对课程进行改革,将实际工作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通过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使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应和衔接,有助于实现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零对接,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加职业适应性。

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部分现场认知实习,学生没有亲自操作和实践,且理论与实习完全脱离,学生在课堂中难以想象真实的工作场景,在实习中,走马观花,因此培养效果有待提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建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一)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突出职业能力训练

打破以传授大型焰火燃放相关规程内容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烟花爆竹燃放课程模式,以实际焰火燃放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建立以燃放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即以燃放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职业能力,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课程改革内容上突出对职业能力的训练,焰火燃放的安全與技术理论知识以“实用为先,够用为度”为原则,紧密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取,并融入相关安全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二)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改革传统的教师主体的课堂,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的作用,调动其积极性,教学过程通过实训、案例、情境等多种途径实施,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习者真实工作场景,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教学效果评价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的方式,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习者在真是工作场景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程度。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烟花爆竹燃放安全与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具体过程如下。

(一)焰火燃放岗位的确定

代表我国先进燃放水平的焰火燃放公司主要集中在浏阳,对浏阳市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浏阳市辉旗焰火燃放公司、浏阳金生花炮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进行调研,与已毕业的10名在燃放岗位上的学生进行回访,并与烟火燃放工艺美术大师访谈,确定了焰火燃放岗位信息。为了使课程具有一定前瞻性,岗位分为初始就业岗位和晋升岗位。初始就业岗位为燃放作业人员、燃放安全员,在对产品、现场十分熟悉,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可晋升为燃放技术员(现场管理人员)、燃放设计员。

(二)焰火燃放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能力分析

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及能力分析是对焰火燃放岗位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职业能力分析如下表所示。

(三)归纳任务领域

对表1的内容按照便于课程实施的要求进行归类、整理,以便将其转化成对应的课程的章节。任务领域包括(1)燃放前的准备工作:安排燃放准备工作、设计编排焰火;(2)现场施工:固定燃放器材、安装产品、接线、检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应急管理;(3)燃放实施及清场:点火、清场、安全管理

(四)任务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以及对应的能力需求,以及安排章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成为《烟花爆竹燃放安全与技术》课程的一个章节。在工作内容前增加一个知识准备模块,具体包括以下四大模块:焰火燃放基础知识、前期准备、现场施工、点火和清场。

(五)设计学习情境

确定了学习领域之后,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来达到学习领域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整个课程受一个完整的大型焰火燃放项目的驱动,模块一的情境是受主办方的委托,举办一场特定主题的焰火晚会,通过讲授和介绍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焰火燃放的基础知识。模块二的情境是根据主办方的要求,对燃放的篇章进行设计,并完成产品的编排,同时掌握产品、工具等准备方法。模块三的情境是参与现场安装设备和产品,并在此过程中,授予安全技能、管理技能、应急能力等。模块四是参与点火和燃放后的清场,并演练出现意外情况时如何处置。

(六)形成教学文件

课程改革的成果形式用教学文件表现。根据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案或者教学引导文等,完成课程的改革。教学文件的编制,也是促使教学过程标准化、改革成果可见化的重要手段。

四、课程改革经验

通过对《烟花爆竹燃放安全与技术》课程的改革实践,总结出以下经验。

(一)充分调研是改革目标实现的基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进行改革,前提是对工作过程的充分了解。这不仅包括熟悉工作的内容,还需要与企业充分沟通,了解工作岗位上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近年来在此工作岗位上无法胜任的职员缺乏的是什么等。充分调研包括调研的企业的范围具有代表性,调研的方式方法具有科学性等。

(二)教师团队培养是改革目标实现的前提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既具有教师的基本功底,比如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热情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等,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可通过设置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团队,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或者行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安排专职教师定期挂职锻炼等方式组建优秀课程改革教师团队,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三)实训条件建设是改革目标实现的保障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中需要一定数量、具有良好实施设施的实训基地来支撑教学过程。因此应加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保障课程建设的实施场所。还可同校外具备条件的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整合优势资源,另一方面为学习者创造真实、贴切、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烟花爆竹燃放安全与技术》课程改革是以焰火燃放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创建教学情境、实施教学。并以此实践总结出应通过充分调研、教师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10.

[2]刘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安全课程建设探讨[J].商,2014(36):286-286.

[3]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75-79.

[4]龚爱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业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11):252.

作者简介:刘玲(1984-),女,汉族,主要从事烟花爆竹教学、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