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2018-05-14胡永岗
胡永岗
摘 要:房屋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技术,虽然难度较大,但实际效果明显,是现阶段房屋建筑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自重及支撑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转换层结构施工势必会存在各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所以施工单位还需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施工水平,确保施工效果,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应用
1 转换层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房屋建筑物普遍存在低层商用、办公用,上部为住宅等多种不同功能集合在一起的现象。这种楼层低层因为商业、办公等要求多为大空间结构,而上方又是住宅必须要求存在多墙多柱的小空间,这个时候往往都需要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来进行转换,也就是在建筑物中加设转换层,它的作用在于协调建筑物上下结构,对结构整体应力进行处理。在当今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转换层的作用主要包含:为建筑物提供巨大的室内空间、满足建筑物大入口需求;在建筑物中部提供大空间、大开间。
2 房屋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模板工程
(1)底模板以及支撑系统的设置。设置支撑系统时,可以利用钢管脚手架进行主要的支撑工作,将脚手架的大小控制在48×3.5mm,然后根据有关的参数标准等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例如需要计算立杆、剪刀撑等指标。在立杆的顶端位置需要设置顶托,底端需要铺设垫板,主楞骨要利用大小为100mm×100mm的方木,次楞骨主要采用大小为50mm的厚方木,而且要求将厚度为0.6mm的塑料薄膜铺设在大小为12mm的竹胶合板模版上面,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底部温度的散发。通过立杆的方式起到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这种做法可以创造有力的施工条件以及满足荷载的需求等。要求保证纵距在560mm之间,双立杆之间的距离在270mm左右,步高控制在850mm左右,横向距离要保持在400mm左右。要求双向扫地杆之间的距离在3600mm之间,与此同时要设置相应的双向剪刀撑。
(2)侧模支撑。转换层需要设置在16.21m的标准高度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出现胀膜等现象,确保混凝土达到相关的质量等要求,施工过程中使用全钢的高度为3170mm的侧模。与此同时要做好侧模的固定工作,利用规范的锚固螺栓对其进行固定,此外在链接锚固螺栓以及混凝土等时要注意正确的方式,保证整个支撑系统的稳固。把二、三道螺栓固定焊接在钢筋上面,如果结构无柱,则需要把第二螺栓固定在梁上准备埋设钢筋的位置,把第三螺栓固定在10槽钢处。针对大模板散热过快,易加大混凝土表面和环境的温度差距,甚至超出25℃,这就需要在施工时将钢模版进行拆除,有效的控制二者之间的温度差距。
2.2 钢筋的制作以及绑扎钢筋的技术
在主体结构进行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为钢筋,因此其施工工艺是如果制作钢筋以及绑扎钢筋需要用到的技术。所以,首先需要将一些U形的钢支架按照一定的距离固定在钢筋的四周,主要用于确保钢筋的垂直程度以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除此之外还能够在绑扎转换梁钢筋的过程中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在对转换梁的钢筋进行绑扎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的规范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房屋建筑在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2.3 混凝土施工准备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在施工之前不但要准备好使用材料、所需施工机具以及施工工艺技能等,还应该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材料及设备进行合理分配,如:水泵、测温设备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施工方案的编制进行合理设计,这关系着施工操作的实施过程。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将重点放在降低约束,划分尺寸等方面;并参照相关的参数指标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温度做好计算,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将材料的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2.4 施工过程中采取的防裂技术以及措施
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很多,尤其在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面。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后果不堪设想。但是由于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多是高标号混凝土,加有多种外加剂(早强剂、防冻剂、减水剂等),材料来源广泛,成分多样,施工工序繁多,硬化又需要较长的时间,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引起混凝土开裂。
为了有效的控制梁核心中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的现象,需要在梁中沿着竖直的方向设置两套专门用语降温的循环管道以及水箱回路,其中循环降温管的管径规定为25mm,而且要求管道在两个方向上的间隔距离要保持在50cm,在对混凝土进行加温过程中,需要利用降温管尽量的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输送出去,最大限度的把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到最低程度。可以将20%以上的水泥通过与14.75%的粉煤灰掺入进行替换,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将混凝土的水化热以及水灰比最大程度的降低,与此同时还能更加便于和易混凝土。还可以参入一定量的缓凝剂,这也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一个有效方式,同时还对水化热的峰值起到延缓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在梁底模以及梁侧模等位置加盖2层塑料薄膜等,作为其保温层,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的散热以及蒸发等过快的现象,防治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距过大。根据相关数据可以知道,该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夏季八月份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胶合板的内外部温度差距一直在22~30℃之间变化。在对混凝土表面养护的过程中,需要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的8 h之后,加筑120×120mm(h)砖进行维护工作,而且养护时间必须在一个星期以上。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测量工作,在监控时可以利用JDC-2 电子测温仪,通过在整个平面上设置9个测试点,然后在每个测试点上在安装3个测温传感器、探头等,该工作需要在对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就进行埋设。混凝土的整个升温过程中需要利用测温仪每2h测试一次,在混凝土降温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测温仪每4h测试一次,在后期阶段只需要每个6~8h测试一次即可,在测量混凝土温度时还需要对周围大气的温度进行测量。根据相关测试数据可以知道,在实际测量中心,其测试最高温度达到73.8℃,板底和板面的温度分别为55.6℃和50.3℃,说明混凝土内外部之间的温度差距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转换层的设置起到传承上部结构荷载,保持结构稳定的作用,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 周青松.房屋建筑工程結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1.
[2] 周亮.浅论结构转换层的应用及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