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枢纽型青年组织:欧洲青年论坛

2018-05-14刘凯

中国共青团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事会会员欧洲

刘凯

欧洲青年论坛是欧洲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青年组织联合体,会员组织涵盖100个全国性和国际性青年组织,它在欧盟机构、青年组织和广大青年之间搭建了桥梁纽带,成为欧盟层面事实上的枢纽型青年组织。

决策和运行机制

欧洲青年论坛的决策和运行机制主要由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三部分组成。

论坛的最高决策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由各个会员组织推荐代表参加,一般总规模在200人左右。代表大会主要内容包括总结论坛过去的成绩和经验,选举新的理事会成员,制定未来两年的工作计划、预算、青年政策文件等。在大会闭幕期间,论坛的日常工作主要由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决策和执行。

理事会是欧洲青年论坛的领导机构。理事会包括1名主席、2名副主席和8名理事。候选人由各会员组织推荐,在会员代表大会上公开演讲和接受质询,以差额选举的方式由各会员组织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都是兼职,定期参与论坛的理事会会议,制定组织的工作方针,同时代表欧洲青年论坛出席一些重要活动。他们的工作属于志愿性质,仅仅支取最低的工作补贴。工作任期结束以后,他们可竞选连任。

秘书处设在欧盟首都布鲁塞尔,负责论坛日常事务和政策执行。秘书处均为专职工作人员,由秘书长领导开展工作。秘书长可从秘书处内部晋升,也可从其他国际组织中招募选拔比较有经验的人来担任。秘书处总规模为30人左右,由办公室、政策倡导部和管理财务部三个部门组成。

欧洲青年论坛约80%的活动经费来自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总司的拨款,约3%来自欧洲委员会,5%为会员费,其它来自联合国、各级政府以及合作组织给予的支持。欧洲青年论坛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代表大会上选举出财务监督委员会,对论坛的经费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并在每年财政年度结束后向社会披露经费来源和支出明细。

反映青年声音 提高组织水平

一、反映青年声音,推动青年相关政策制定

1.反映青年群体利益诉求。欧洲青年论坛的一项日常工作是政策倡导,定期就重大时事和与青年相关重要问题公开发表看法,反映青年诉求和呼声,维护青年权益,力图影响政策走向,为青年营造良好政策和社会环境。不管是发生难民危机、恐怖爆炸,还是在金融危机中,论坛都会第一时间发声,为青年请愿,争取权益。论坛还定期就青年的就业、维权等问题进行倡导,呼吁欧盟及成员国政府为青年就业提供政策支持、技能培训等保障。

2.推动制定相关青年政策。欧盟委员会作为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有28个委员分别负责各领域的事务。近年来,欧洲青年论坛相继推动欧盟委员会出台了鼓励成员国为青年就业制定政策措施和配备资源的青年就业一揽子计划,如青年保证计划、高质量培训框架、实习联盟等,在欧盟关于教育、技能认证、非正规学习等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中也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3.承办政府青年活动。2014年1月,欧盟启动了“伊拉斯謨+”计划,即欧盟“2014年至2020年教育、培训、青年和体育”计划,是欧盟有史以来实施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育交流合作项目,整个项目预算达到147亿欧元。欧盟委员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通过 “伊拉斯谟+”计划把项目交由社会组织来承办。欧洲青年论坛自身的大部分项目以及预算是通过承接该计划而获得的,它还积极协助其会员组织申请承接计划内的活动。同时,根据章程规定,欧洲青年论坛是“伊拉斯谟+”计划的重要“利益相关者”,负有定期提供信息、建议的职责。

4.提供政策咨询。欧洲青年论坛的另一项主要职责是开展研究,利用自己与青年组织和青年群体的紧密联系和多种渠道,收集一手数据和材料,听取各方声音和意见,然后进行调研分析。论坛每年都出版大量研究报告,为欧盟及成员国官方和青年组织提供参考。

二、提高组织水平,加强会员能力建设

加强青年组织建设是欧洲青年论坛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组织建设不仅包括论坛对自身的建设,也包括对会员组织的联系和能力建设,持续为其提供政策呼吁、平台、工具等支持。

1. 对申请加入的会员组织严格筛选。欧洲青年论坛对会员组织的性质、规模、活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严格把控入口,保证会员质量。目前论坛共有100个会员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级青年理事会,是成员国全国性的半官方青年组织,联系和代表本国大多数非政府青年组织,在国家层面上承担着枢纽型青年组织的作用。另一类是国际性青年组织,包含党派、宗教、社会等各类国际或区域青年组织。会员组织分为三个级别:完全会员组织(占大多数)、候选会员组织、观察员组织。其中,只有完全会员组织具有投票权。组织的级别由其规模决定。

2.为会员组织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从本质上来说,欧洲青年论坛与会员组织之间是一种认同和接受的关系。论坛与会员组织的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存在上下级和领导关系。会员关系的建立主要是基于组织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如会员组织必须认同欧洲青年论坛的工作目标和章程,有民主的目标和组织架构,决策由青年组织独立进行等。欧洲青年论坛主要通过欧盟“伊拉斯谟+”项目为会员组织争取资金支持。同时,论坛还推动欧盟通过了把“志愿服务时间”折算成“资金贡献”的一项政策,间接为青年组织提供了支持。

3.为会员组织提供工具支持。欧洲青年论坛在组织建设、青年工作发展等方面为会员组织持续提供专业性的工具支持。例如, 2014-2015年期间,论坛为10个国家青年理事会提供了组织发展方面的工具支持,举办了30多场能力建设和培训活动,拍摄关于基层青年工作的视频并进行广泛传播。

三、重视联系青年,促进青年广泛参与

欧洲青年论坛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是促进青年参与,提高青年自治和融入水平。论坛根据青年现状和需求,打造了旗舰类、品牌性的青年项目,促进青年广泛参与。

1.促进青年政治参与。2013年起,欧洲青年论坛在25个欧盟成员国通过27个国家青年理事会和5个国际组织建立了“青年投票者联盟”。该联盟依托互联网开展工作,主要针对25岁以下青年(包括18岁以下青年),鼓励青年注册以定期接收欧洲有关政策、议员选举信息等,邀请青年参加当地青年理事会、青年市长、青年议会、青年论坛等政治性活动,鼓励18岁以上青年参加选举投票,收集青年感兴趣的议题并递交给欧洲议会,等等。联盟不但建立了有不同语言设置的总部网页,还在各国建立了符合当地情况的国别网页,同时在脸谱和推特上建立推广主页。

2.打造品牌项目,在各国轮流掀起青年活動高潮。欧洲青年论坛于2009年起实施了“欧洲青年首都”项目,到目前已经连续举办7届。该项目每年赋予一个欧洲城市“欧洲青年首都”的荣誉称号,当选的城市在这一年里要全方位地举办和展示各类青年活动,并要最大范围地动员当地青年参与到青年活动的设计、实施中来,为青年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有关城市举办“欧洲青年首都”的活动可以申请到欧盟委员会“伊拉斯谟+”项目的部分资金支持,极大地促进当地青年发展。对于城市来说,还将获得促进旅游和提高国际知名度的额外收益。

评审过程体现了参与性和严谨的特点。论坛首先组建一个独立的、高级别的评审委员会。在第一轮评审中,各个有意愿的城市递交申请(一般会有十多个城市参与),评审委员会不仅要考察该城市与青年相关的政治、文化、社会活动,城市如何与青年互动合作等,还要评估城市的长期青年政策和青年发展情况。一般会有5个候选城市胜出进入第二轮。他们将递交一个更为详细的申报书,由高级评审委员会和青年组成的团体再次评估,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对申报书进行修改。评审委员会最终审议后宣布获得“欧洲青年首都”称号的城市。

3.通过社交媒体与青年互动,提升影响力。论坛非常重视倡导、宣传的作用,定期出版各种刊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论坛也转变宣传方式,更多把注意力放在新媒体宣传上,并强调通过与青年的互动来实现影响、覆盖的目标。

成就有口皆碑

在国际上,欧洲青年论坛的成就有口皆碑,是一个成功的枢纽型组织案例。论坛的一些理念和模式值得思考和借鉴。一方面,欧盟委员会在政策和资金上对论坛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了合作共建、协同治理的模式。另一方面,论坛根据青年和时代特点,不断调适创新,在政府、青年组织和青年之间搭建桥梁,较好地实现了枢纽型青年组织的使命。

1.公开透明,注重青年的主体地位。青年组织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是青年。欧洲青年论坛一直强调该组织是由青年领导治理、与青年一起工作、为青年服务的一个组织,在活动中处处体现“以青年为本”的思想。论坛开展政策倡导的核心宗旨是为青年争取权益。这种青年的主体意识也反映在青年决策和项目执行中。征求青年意见、青年参与实施是青年决策和项目执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例如,在技术手段成熟的条件下,论坛代表大会在讨论青年工作规划时,场外青年可通过网络实时观看规划过程并参与投票。

2.兼容并蓄,搭建开放的工作体系。欧洲青年论坛利用会员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各个项目中成立专家工作小组,从事咨询、评审、工具开发等工作,搭建一个开放的外围工作网络,从而提升了青年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例如,论坛成立了青年政策专家工作小组,围绕青年政策开发“青年政策的8个质量标准”等一些实用工具,通过一些指标、参数的建立,为青年组织如何评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青年政策提供参考。青年政策专家工作小组主要由各地的会员组织代表组成,使得政策工具的开发更好地契合了各地的实际情况。

3.多方联动,构建立体合作网络。作为一个枢纽型青年组织,单打独斗无法实现其联动上下、整合资源的要求,维护和扩大自身的社会网络是枢纽型组织持续发挥作用的一个基础。欧洲青年论坛在联合国、欧盟、国家多个层面以及双边、多边多个平台上与青年事务相关的各种官方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同时与基金会、企业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建立伙伴关系,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合作,不断扩大合作网络,使得青年形象和组织代表性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为青年争取权益的目标。

4.打造品牌,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枢纽型青年组织打造的品牌项目,要着眼引领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例如,论坛开展的“欧洲青年首都”项目,动员欧洲各国的诸多城市参与,激发了地方青年组织参与更高层面青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青年的广泛参与;论坛结合青年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习惯和粘性,建立了网络“青年投票者联盟”,为青年积极参与政治提供平台。通过打造持续性、大规模的品牌项目,论坛不断扩大对青年的覆盖面,提升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理事会会员欧洲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会员专区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会员天地
会员天地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会员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