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西文化因素造成的缺项或不等值现象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2018-05-14张璇
张璇
近年来,随着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关于翻译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探讨越来越多。在国内,很多学者都对汉西互译中,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等值现象做过解释与探究,但关于其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本文根据Hurtado和Molina在2006年提出的关于翻译技巧的分类建议,对汉译西中因文化因素导致的语言缺项和不等值现象的翻译技巧进行简要分析。
一、文化因素造成的语言缺项或不等值
1. “文化假朋友”
“文化假朋友”即因文化因素造成的语言不等值。Falsos amigos(假朋友)一词源于法语,是指两种语言中形式相同或非常相似,但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词。如:英语中的exit和西班牙语中existir。 Molina根据这一观点,尝试提出Falsos amigos culturales(文化假朋友), 即指一些相同的概念,事物,行为,动作等,在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有不详之兆,在西班牙则是智慧的象征。
2. 文化因素造成的语言缺项
文化因素造成的缺项,是指在一种文化中独有的元素,无法再另一种文化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文化元素。在汉译西中比較常见的有:中医的学位,中国的节气等。这些只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的意象,无法翻译成对应的西班牙语。也就是我们说的翻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
二、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
为更好理解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造成的缺项和不等值现象的翻译技巧,我们需要对翻译过程中的几个常见易混淆概念进行区分。翻译策略,即宏观层面上解决翻译问题的方案。翻译策略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是基于翻译策略,采取的具体的处理翻译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有:改译、创译,仿译,意译。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有:零翻译、音译、逐词翻译、直译。最后,翻译技巧是指在实行这种手段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
三、汉译西中文化缺项或不等值的翻译技巧
Hurtado和Molina在2006年提出了关于翻译技巧的分类建议,细致划分18种具体的翻译技巧。以下将对在笔译过程中常用的翻译技巧,结合汉译西的简单实例进行分析。其中较为直观的,直译、省略、以及口译中常用的将语言转化为动作等,未做详尽阐述。翻译示例出自1994年在西班牙上映的台湾电影《饮食男女》的字幕翻译。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翻译技巧与翻译方法存在一定的重合。
改译(Adaptación): 用目标语言中存在的、被人熟知的文化要素代替源语言
中的文化要素。如:将“仙姑”翻译成sacerdotista。将
“鳖”翻译成tortuga。将“翅羹”翻译成salsa。
语言补充(Ampliación lingüística):增加语言要素。如:将“没门儿”翻译
成 De ninguna de las maneras 而不是
En absoluto。
释义(Amplificación):增加原文中没有的必要解释。添加脚注即为其中一种。
如:将“保送大学”译为 una beca para la universidad。
加译(Compensación):在原文单词的不对应位置添加相应的信息。如:将
“黑胡椒”译成filetes de pimienta negra,将“实验室”
译成 laboratorio de química。
语言简化(Compresión lingüística):简化语言要素。如:将“药膳作用”译
成efecto。
创译(Creación discursiva):创造只符合某种特定语境里的对等或平衡。该
技巧在一些电影或文学作品名字的翻译中较为
常见。如:台湾导演蔡明亮1993年导演的电影
《青少年哪吒》在西班牙上映是译成REBELDES
DEL DIOS NE?N。
描述(descripción):描述其形式或功能。如:将“喊拳”译成jugar para beber。
完全对应(Equivalente Acu?ado):如:“警察”译成policía。
普遍化(Generalización):用更为普遍的说法代替具体的说法。如:将“卖
保险”译为trabajar。
转换(Modulación):变换视角。如;将“他要有孩子了。”译成Va a ser padre。
将“教书”译成Es profesor。
个别化(Particularización):用更为具体的说法代替概括的说法。如:将“帽
子”译成sombrero。
音译(Préstamo):如:将“湖南省“译成La provincia de Hunan。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