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分析
2018-05-14潘艳华
潘艳华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育课程越来越重,不仅影响这课程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高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人生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的意义,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回归生活
引言:
初中的生活品德课进行生活化教育,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新的教学中体现了学习源于生活,生活为了学习的思想。高等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学习的真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自由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行为。
1.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的意义
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不单是一种志向、一种抱负、一种担当,对于马克思来说更是终其一生的考验和磨砺。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饱尝艰辛而初心不改,用奋斗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就要从马克思的伟大一生、伟大人格中检视和滋养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穿越时空,光耀千秋。我们每一个真正信仰他的思想的人,都应心怀无限向往、由衷崇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伟大而崇高的理想不懈奋斗。
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老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制定教学的目标,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的模式,学校还可以邀请军人和先进的人物到学校进行开展讲座,,对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进行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例如,国家节日和八一,学校可以开展大合唱和放电影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文化[1],同时还可以设立文化社团,文化社团是专门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和实践的社团。学校还应该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学生发扬优秀文化精神。让大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心中怀念祖国,激发学生对革命烈士的敬意。
2.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思想品德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它更注重的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以教师的讲为主,不能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效果,而是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2.1做课堂教学的“创新者”
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吸收别人优秀的方法,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关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做课堂教学的“创新者”。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2],分组讨论;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等。这些方式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教得愉快,学生也学得轻松。
2.2选取生活化素材,丰富课程资源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在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有教育意义,生活中处处有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根据教材结合生活,不仅体现了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思想性,还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在学习《权利义务伴我行》[3]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家性质懂得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了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掌握了我国公民的权利涉及人们社会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帮助学生如何行使公民的权利等。
2.3引领学生关注生活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要结合时事政治,进行紧密的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前行。政治老师要有针对性搜索和引用时事政治,结合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内容,应用多媒体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意识到社会的发展的经济的进步,进口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在思想政治课堂便了活跃起来,展现出独有的特色。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顺应学生的心理满足需要,能使拔尖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最终使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最终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程甦.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教学模式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2):82-85.
[2]張瑾.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服务生活——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04):128-129+138.
[3]颛孙伟伟.教学回归本真 生活引领成长——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2):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