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低年段阅读教学中“读”的策略
2018-05-14覃彩霞
覃彩霞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既达到教书育人,又能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达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读;策略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训练中,老师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老师备课,就是备‘读。”读是发展语文陶冶情操的途径,是文学转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策略。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以读为本,笔者试作如下浅探。
一、通过读渗透育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并不是其智力比成绩优的学生特别差,而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刻苦精神,更没具有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去学习。要从根本上端正这类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教书育人就是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渲染,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身心健康的人,。
在语文的课文中,有的课文富有生活哲理,能唤起学生的向往与追求,有的课文美与丑、善与恶形成鲜明的对照,能唤起学生的爱和憎,使学生接受德育和美育,有的课文蕴含着浓厚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果我们老师很好地抓住这些课文中的有关段落,有关语句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学生就会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得到语言的熏陶,从而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从心目中萌发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如《难忘的一课》,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充分自学,了解语文内容,理解层次,在抓住课文中老师教孩子们学国语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以及他们学习的态度“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进行反复朗读,并结合方时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台湾人民学习国语的时代背景去指导学生深情朗读。学生通过绘声绘色地读领悟到课文中的台湾师生对祖国语言多么的充满爱和渴望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此时此刻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所知,而且对课文中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悟、道德情操心领神会,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了课文中主人翁的爱国思想,从心目中萌发出一种“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爱国情怀。
二、通过读激发情趣
教学是师生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自主、积极的认识过程。教师的主导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他们引进知识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里极力吮吸精神养料,懂得掌握知识的技能技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注意以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为出发点,用富有趣味的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读书的浓厚兴趣。我们可以从读题入手,阅读教学中设计好读题释题的技巧,能诱发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思维动机。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首先引导学生读题,找出中心词“奇”后,提出若干个问题“为什么称之为奇石?”、“为什么把黄山中的石称为奇石?”、“那又是怎样的‘奇法?”此时,学生顿生悬念,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欲望。接着,将一幅奇丽的黄山奇石画像展现在学生眼前,并结合课文指导学生朗读,图文并茂地让学生找到“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并分别说出其名称。这样,“奇”就体现出来了,也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带一种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阅读教学要使学生读出“情”读出“趣”,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实践。因为无论怎样类型的文章,总是在特定的语言文字中表达出特定的感情。同时,特定的表情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的联系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时,着手于语言文字实践,对学生进行赏花语感训练,就能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情潜移默化的滋润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有情有趣地閱读。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代替“讲”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急于求成,在课堂上不是引导学生去发挥其主体作用去进行阅读教学,而是老师包揽地讲解分析满堂灌,久而久之,学生既产生一种依赖老师的心理而养成不动脑地懒情绪,更不能学到自我“觅食”的方法去学习。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代替老师的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老师范读全文后,先组织学生全班开“火车”读,再分男女生扮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朗读。然后,选出学生代表分别戴上青蛙和小鸟的头饰的道具进行分角色的对话朗读。
师: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生: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哪!
生:不信,你跳出来看一看吧。
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朗读后,不用老师怎样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也能理解出小鸟和青蛙对天大小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了。
总之,训练学生“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老师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不是以教师为主导,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的“教”为重而是以学生的“学”为重,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向爱平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11年5月1版
[2]《方利民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9年1月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