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助我们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2018-05-14向茈燕
向茈燕
今天岳麓区中学语文教研员黄晓莲老师给我们上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与评价》一课,黄老师从课堂观察这一角度,向我们诠释什么是专业的听评课,以及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设计量表进行课堂观察,我觉得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听评课在教学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节课往往会因为有专业的授课和评课而精彩,授课者会因为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同样也会因为专业的授課而豁然开朗,毫无疑问,专业的听评课是教学智慧的源泉,也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的听课却总是缺乏热情,流于形式,评课则是一团和气,缺少专业的高度和批判的眼光,这种无效听评课的现象从侧面出反映了我们对专业的听评课缺少思考与认识,听课时不知道专注什么,当然评课时也就会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说起,而黄老师的这一堂课让我们明白了课堂观察是一种听评课的新范式,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实反映,也是一种促进团队合作的校园文化的方法,有效的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始终是围绕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而运转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课堂观察呢?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者观察者带有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索等,并分散给每一位观察者,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黄晓莲老师认为,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学习效果如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合作过程,学习情感,同伴关系,进行细致观察,把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中心,真正的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的落脚点。当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并不是忽视教师专业素质在课堂中的作用,只是将观察的侧重点向学生转移,以学论教。
课堂观察应围绕它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来设计观察量表。一、学生学习可以从学生准备、倾听、自主、互动和达成等方面来确定观察点,如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准备的怎么样?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讲课?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时有哪些辅助行为?参与提问与回答的人数是多少?小组讨论的人数是多少?学生的互动习惯怎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困生和学优生情况怎么样?学生自主学习质量如何?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有多少人达成?这堂课效果如何?二、教师教学可以从环节、呈现、对话、指导以及机智五方面观察,如教学有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讲解是否有效,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媒体?是怎样呈现的?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维度、时间怎样是否有效?是怎样指导学生自主?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如何?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呈现哪些非语言行为?效果怎样?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和思想)。三、课程性质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资源等视角设立观察点,如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目标是根据什么拟定的(课标、学生、教材)?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教材是如何处理的?是否合理?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四、课堂文化应该从思考、关爱和特质三个方面确立观察点,如课堂气氛如何?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牵引)?综合评价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了吗?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座位安排是否得当?课堂话语行为如何?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从课堂观察的定义和四个维度我们可以看出观察量表的重要性,它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决定了我们的课堂观察是否有效,课堂评价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理有据,那么,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可以尝试着组织组内教师研讨制定合理的观察量表开始,改变传统的听课模式,积极推进课堂观察的专业性和实效性,让我们的听评课越来越专业化,让课堂观察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的有效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