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与综合材料结合的探究

2018-05-14施旭彤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新

摘要:艺术家要做的事就是实现这个世界所存在的潜在可能性,即创新,创新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如材料、题材、观察方法、表现技法等。我把水墨与综合材料相结合的可能进行了不太深入的探究。总结了原始美术的艺术特色并追求把原始人对生命原力的追求带入画面。

关键词:创新;符号性语言;原始美术;生命焦虑;审美需求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纠结在水墨表现的材质以及基本的构图和水墨章法里,对国画的认知被框在各种皴法,以及三远法的构图上。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主观的“人”。后来渐渐对我在开始热衷的绘画失去了兴趣,我开始渐渐反思。

古人总结的各种墨法,笔法,章法,不过是他们的经验总结,并不是说用了新的表现手法,就脱离了国画的范畴,慢慢的觉得自己认知狭隘了,因为我所喜欢的不只是国画,而是表现艺术。

有人说,绘画是表达内心情感与想法,其实无论是文字还是肢体语言,都是在表达情感,传达观念,我最近看到了一个理论——世界上有无数种可能性,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本来存在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不只单单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对潜在可能性的实现,是对之前的现实形势的一种“应对”。每个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情感的不同给予了绘画新的可能性。

在绘画中创新,无非是重组或创新艺术语言。造型是最基本的艺术语言,其手法包括线、面、色彩等。创新,首先就要从观察方法上有不同于既有风格的区别。《易传》中关于“象”有“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两个规定,一个确立了象本身的意义,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二是“象”取自万物,但是又不等同于万物,是由人主观加工处理过的,不能照搬。要以画者自身的审美追求及感受进行艺术处理,使之有意境。而这个处理方法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们对不同材料,色彩,形象有不同的感受,作者用不同的理念组合它们,就形成了不同的作品面貌。

我们要实现更多的可能性,绘画材料就不能有局限,人们用到的最多的与水墨相结合的就是岩彩。岩画的出现比水墨更早,更有质感,表现力更加强烈。不要把岩彩或其它材料看作是绘画的媒介,要把它们也当做为一种可以转化进行艺术处理的“物”。材料是最具有自然之美,让人的心灵与自然发生碰撞,满足人们对物的联想等审美心理。正确的选取与运用材料,利用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色彩进行创作,作品会更有张力和表现力。应用现代科技和现代材料,我们的作品才更加有时代感和生命力,无论是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有何变化,创作目的都是给人以审美感受,符合人们对于,境界,趣味,力量,空间,舒适,生命力,错觉等联想的审美心理。

简约夸张、充满张力的新颖的符号性语言,更容易让人为之震撼,最简单有效的就是“一目了然”的视觉冲击。图像在经过连续,重复,排列及对称等形式的秩序处理后,更容易有视觉冲击力。这可能与舒缓平和的节奏能给人带来安定感一样。贡布希里在《秩序感》中说到“过于简单的图案可能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过于复杂的图案可能使人眼花缭乱”。当一个图像过于简单的时候,就会有些单调,人们反而会忽视掉它。就好像大家会自动忽略过于熟悉的事物,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下,对周遭的敏感程度和兴趣度都会降低,所以在图像构建的时候,要在秩序感中寻找节奏感。克孜尔石窟壁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运用大量相同的,菱格图式,每个菱格里面有不同的佛教故事,但是壁画的整体构图又是大量菱格的有序组合,虽然构造一样,但表现内容却在佛像的衣服和背景颜色上有一定的变化,在有序中又有变化。这种表现方式既有设计感,又有秩序感,气势威严,又不失变化,特别适合来表现宗教。

原始美术时期,人们带有与生俱来的“生命焦虑”,虽然绘画内容还大多停留在记事实用性上,但是,绘画却很有主观性,运用了平涂等造型手法,注重轮廓线粗细浓淡及抑扬顿挫的变化,色彩主要运用矿物颜料,以黄,橙,红,赭石,深褐,黑,白为主,线条狂野有力,造型写意色彩浓重,而今看来经过了沧海桑田的时空变迁,已经变得斑驳,这种变化让人感受到的是,时空交错厚重的历史感、强而有力的生命力,以及人与自然对抗的生命悲壮感。

那时候的绘画,实用性中带有装饰性,还有质朴的美感,许多人在绘画技法熟练之后,又回过头来追求童趣,追求“拙”的味道。卢沉老师在姚鸣京跟他学画的时候经常让他去少年宫取获奖的儿童画作品回来学习。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还很纯粹,没有太多的杂念,也没有过于娴熟的技巧,更不会受到透视等法则的约束,正因如此,他们的话往往主题表达更加的明确,用色更加大胆,造型稚拙,所以往往表现力更加出其不意也给人一种轻松寫意的感觉。

原始美术中造型的平面性,装饰性,意象性,创造性,间接性等特点,非常契合中国画唱神写意的审美追求。而把国画,与综合材料相结合,是我们探究创新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国画历史发展的时代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学术论丛——造型艺术卷》《总体艺术论》《原始美术》

作者简介:施旭彤(1992-)女 汉语 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 西安美术学院2016级研究生 国画山水专业 学位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山水画创作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