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2018-05-14
经过13年的努力,来自20个国家73个研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终于绘制完成完整的小麦基因组图谱。这项“里程碑”工作为培育产量更高、营养更丰富、气候适应性更强的小麦品种奠定了基础。
研究人员以一种叫做“中国春”的小麦遗传研究模式品种为材料,研究整合了21条小麦染色体参考序列,获得107891个基因的精确位置、超过400万个分子标记以及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信息。科学家相信,小麦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可幫助培育出抗旱、抗病和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
“创优31”破解寒地杂交稻难题
近日,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在黑龙江佳木斯育种站举行了寒地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创优31”的观摩会。该品种由创世纪种业选育,适合黑龙江省三积温带种植,属于高产、优质、多抗的三系杂交粳稻,已于今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创优31”寒地杂交粳稻的选育,主要实现了四个技术创新:超亲早熟的特殊配合力,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高,比常规稻增产10%~20%,抗性基因的叠加作用明显,耐冷性好、抗病性强,导入了优质食味的主要基因,胶稠度达到80.0mm,符合国家二级优质稻标准。
科学家研制出马铃薯纳米促芽剂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出马铃薯种薯纳米促芽剂,为马铃薯种薯的催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于促进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马铃薯种薯的发芽速度,主要依赖于其表面的水分和空气的比例。然而,对于大多数品种来说,因马铃薯种薯表皮水气比不适宜,导致其发芽率较低,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新材料也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同时,这项技术具有成本低、简便、环境友好等优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浙江攻克铁皮石斛绿色防控难题
铁皮石斛有“药中黄金”之称,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铁皮石斛开始大面积人工种植。由于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方面随意性大,导致石斛品质参差不齐,而其中的农残问题,更成为消费者对石斛品质的最大担忧。
日前,浙江省建德市攻克“铁皮石斛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技术难题,使用此方法栽培铁皮石斛,不喷洒农药和化肥即可让石斛茁壮生长。
海口菜农自建“立体式”排水系统
海南省海口市灵山镇群山村的菜农梁法高,通过一套自建的地上地下“立体式”排水系统,让自己的菜地经受住了暴雨的“洗礼”。
每垄菜之间以及菜地四周都挖了明沟,菜地东部低洼处一根直径50cm的白色PVC管道露出半截,其余部分深扎进水沟,直达地下3m,一直通到南渡江,总长度逾190m。这套排水系统的关键之处就是立体排水。地下暗管落差大,管径粗,排得快。明沟加下面两条暗管,地上地下同时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专家认为认为,这套排水系统造价低、效果好,各蔬菜基地可因地制宜借鉴。
超级杂交稻产量再创新高
2018年9月2日,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的2018年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现场观摩会,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举行。来自中国水稻所、华南农大等9家单位的有关专家,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稻“超优千号”101亩攻关片进行了测产验收。
专家组随机抽取3块攻关田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到1152.3kg,高产丘块亩产达到1209.5kg。示范片水稻长势均衡,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无主要病害。验收结果再次刷新了水稻大面积种植产量的世界纪录。
细毛羊新品种将加速落地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承担的“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项目启动会,在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举行。
该项目将立足国家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以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目的,在逐步提高高山美利奴羊毛及羊肉生产性能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所、育种场、推广站、合作社等“科研、生产、管理、服务”部门的联合攻关,解析高山美利奴羊遗传基因,开发准确有效的功能基因,着力培育出多胎、超细、肉用和无角新品系,完善品种结构,并大面积推广,打造我国细毛羊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试验示范样板基地”。
“纳米雨衣”可防控麦穗发芽
小麦成熟期常会遇到阴雨天气导致麦穗发芽,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丽芳课题组利用纳米材料制备出一种新型防护剂,可为麦穗穿上防控发芽的“纳米雨衣”,替代传统的农药防控方式。
这种材料可以在小麦籽粒表面形成致密疏水结构,显著抑制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以及对水分的吸收,防控小麦穗发芽。这种新材料施用简便,对提高小麦品质和减少化学农药释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