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突破

2018-05-14王婧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突破路径隐性教育校园文化

[摘要]“文化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显性教育模式在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成效逐渐降低,因此隐性教育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隐性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包括物質文化特色不够突出、规章制度文化流于形式、网络文化发展滞后以及娱乐文化过于单调等。我国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以氛围感化人;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激励人;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从“微”育人;打造校园活动文化,育人于活动之中。

[关键词]隐性教育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困境 突破路径

[作者简介]王婧(1984- ),女,河北保定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重庆 401331)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生态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GX-18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9-0052-04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和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途径和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多采用开设思政课等比较直接的显性教育模式。然而实践表明,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隐性教育模式,比显性教育模式更易于被接受,成效也更高。因此,隐性教育理论的应用,对于完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隐性教育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关系

隐性教育,顾名思义,是与显性教育模式区别开来的一个概念,此处我们引用一个比较贴切的定义:隐性教育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手段,对学生的观念、行为、心理等造成影响的教育,其中寓教于乐是典型代表之一。要探讨隐性教育视域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便需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进行隐性教育的主要载体

隐性教育需要直接的载体,这个载体受教育者必须时刻身处其中。毋庸置疑,校园就是这个载体。高职学生生活于高职院校这样一个集体内,便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无论是教学楼走廊上的名人名言,还是图书馆中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他们交往攀谈的师生伙伴,都在无形之中产生深刻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把隐性教育的目标包含在内。

一所学校历经时代和历史积淀的文化氛围像一座巨大的磁场一般,对置身其中的师生进行隐性的感染和熏陶,这种作用不容忽视。除了环境的感染,师生互动也是一种动态的隐性教育方式。优秀的教育者为人师表,以自身为榜样,用得体的言行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引导和启发,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的制度文化也是隐性教育的一大载体,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行为,无形间就将制度和规范内化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之中,意义深远。

(二)隐性教育引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社会文化多元繁杂,社会风气也日渐浮躁。高职院校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科学干预校园文化的发展,避免校园文化发展误入歧途。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三观”尚未成型,社会经验还远远不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这就要求学校通过隐性教育的多元途径,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主导,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正确引领,营造积极向上、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无意识之中将优良文化内化于心,增强他们对不良文化的抵抗力。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能够实现隐性教育价值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置身其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隐性教育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从隐性教育视域出发,探究校园文化如何建设,是推进“文化育人”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价值引导,即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取向产生指导作用,使他们明辨是非;二是环境熏陶,即通过校园环境净化师生心灵,升华精神境界;三是精神激励,即通过优秀文化传递正能量,激励学生拼搏进取;四是行为规范,即通过制度文化的约束作用使学生学会自律,抑制不良行为。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困境

从隐性教育视域出发,考量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仍然可以发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物质文化特色不够突出

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都隐含其中。物质本身不能完全代表文化,但是它能够承载文化、凸显文化。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可以发现,大部分受访的高职院校学生都认为自己学校的校园特色不够突出、校园环境平淡无奇,这就说明当前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亮点和文化内涵。其实,校园物质文化具有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楼一亭都折射了一所学校的独特风采和历史积淀。校园建设必须适应大学生群体的鲜明特点,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基础上凸显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从而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二)规章制度文化流于形式

通过对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考量,我们可以基本得知该所院校实际的管理能力。经过实际的调查可以发现,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存在管理制度僵化陈旧、发展思路缺乏创新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校园规章制度文化在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和师生日常行为的约束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直接作用,维系着学校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未能帮助学生自觉自律地形成有效的规范意识,因此对隐性教育功能的发挥造成阻碍。

(三)网络文化发展滞后

教育要与时俱进,校园文化建设也要拓宽视野。当下,“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但众多高职院校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关注度不够,网络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完善,校园网覆盖程度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优化和隐性教育功能的发挥。

(四)娱乐文化过于单调

从隐性教育的角度来看,文体娱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文体娱乐活动大多存在形式单调、内容乏味、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就大大削弱了隐性教育的效果。

三、隐性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困境的突破路径

基于隐性教育视域,高职院校在物质文化、规章制度文化、网络文化以及娱乐文化等方面的不足,势必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改善对策。

(一)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规划中体现大局意识、特色以及人文性

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具象体现,校园的物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容马虎。物质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环节,要真正推进隐性教育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程,必须从物质文化建设入手。

首先,高职院校在校园建设规划上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也就是说要在整体把控的基础上体现细节上的人性化。注重整体规划,从根本上说就是在遵循学校实际和满足师生需求的原则上明确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目标,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落实硬件设施完善、资源合理优化、环境和谐构建等具体要求,为置身其中的师生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增强其归属感。

其次,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要有自己的风格,凸显办学特色。一是不能模仿或照搬其他学校,既避免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也不会出现“东施效颦”的尴尬。试想当我们走进一所校园,满目所及都是与其他学校一般无二的景致,何谈“吸引力”?二是高职院校要注重发扬本校的历史传统和校风,注重校园标志性建筑物的建设。例如,建设文化大礼堂等蕴含隐性教育价值、具有文化意义的建筑,使它们成为校园文化的象征。

最后,高职院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体现人文气息,让校园成为鲜活的文化课堂。可以利用展板、海报、横幅等装饰品细化文化层次,或通过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校园道路的命名等方式,增强精神文化内涵。例如,将教师办公楼命名为“秉烛楼”,教学楼和小径命名为“勤思楼”“明德路”等。

(二)规章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确保规章制度的质量与效率

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文化是其对历史传统的继承,是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规章制度文化通过具有强限制性、强约束力的具体条例,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现代社会对青年人的要求包含其中,从而对学生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高职院校要注重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营造人人主动自觉谨遵校园制度的氛围,把隐性教育内化到制度文化当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并规范受教育者的言行举止,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完善的性格。

要发挥制度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前提就是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好的制度首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职院校一定要明确这一点。规章制度不能仅仅为了管人、罚人,而应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服务人,这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思想。随着时代发展和经济进步,高职院校校内外环境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期望值也逐渐提高。因此,制度文化要根据时代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要与现代管理制度接轨,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理论,并借鉴其他学校优秀、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

学校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还要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位,这直接关系到校园制度文化隐性教育功能的发挥。要将校园制度文化落到实处,首要的是增强师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和信服力。这要求高职院校尽可能地尊重师生的发言权,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听取他们的合理建议。这样有助于减少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抵触情绪,从而充分发挥校园制度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做到管理与教育相结合。

(三)网络文化建设方面:善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大学生无形中多了一个“网民”的身份。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好好利用这一媒介,注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从“微”育人。

首先,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与电子设备可谓形影不离,而纸媒的吸引力大大降低。高职院校必须利用电子报刊这一媒介,提高学生对校报、校刊的关注度。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学校网站开办一系列网络专栏、直播栏目等,邀请文化名人或优秀教师开展在线德育课堂等,借助校园网络文化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其次,利用“微博”和“微信”等交互平台开展育人工作。在互联网时代,微博和微信凭借其自身丰富的内容、迅捷的传播速度、简洁的操作界面以及即时通信等特点而快速普及开来,高职院校完全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打造一个全新的校园文化传播平台。

最后,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吸引学生“眼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精神距离。要利用自媒体的即时性,通过文字结合音频、图片、表情等灵活有趣的载体将精神文化教育内容蕴含其中,改变显性教育方法一贯的严肃呆板,让学生在上网娱乐的过程中接受校园优秀文化的浸染。例如,可以开设“一日美文”“就业指南”“微党课”等多样化平台,满足学生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传播时政新闻、宣传学校大事、弘扬正能量事迹、发布优质文章等,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空间。

此外,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腾讯QQ、微信群等通信方式实现良性互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小组、生活交流小组、心理咨询聊天室等,使师生和谐共振,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的隐性渗透功能。

(四)娱乐文化建设方面:以娱乐活动形式开展育人工作

文体娱乐活动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隐性教育方式,因此高职院校要对此投入更多的精力。

首先,高职院校在校园活动策划上要充分发挥活动主体即参与者的能动性。要真正了解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尽可能主动地收集他们的意见和提议,避免形式化。在活动的策划过程中,要融入主题理念、精神文化内涵和相关理论知识等,这样才能在活动开展中潜移默化地输出给参与者,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要在活动中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通过言传身教收获最佳的教育效果。

其次,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把握好教育与娱乐的关系,坚持教育性为主、娱乐性为辅。不能一味追求娱乐消遣,也不能一味强调教育意义而使文体娱乐互动失去趣味性和吸引力,应当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校园文化活动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弘扬时代主旋律,继承和发扬学校优秀的传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隐性教育方式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三观”。

最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创新,打造有自身品牌特色的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应当在文体娱乐活动的策划过程中拔高自身的文化品位,打造符合学校实际、展现办学特色、满足人才全面发展需求的文化活动,多出精品、形成品牌,这样才能真正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校园文化活动不能单调老套、流于形式,要善于借鉴、推陈出新,从而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刘红,胡红.教育是一段幸福的旅程——記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学校“魅力旅商,幸福旅程”校园文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0).

[2]杨悦新,赵继伦.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包容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社会科学战线,2017(8).

[3]施蕾芬.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三重”困境及化解[J].教育与职业,2014(36).

[4]陈铭彬,张婧.社会学习理论下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引导策略探析[J].学术论坛,2015,38(5).

[5]刘奕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20).

[6]郝连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

猜你喜欢

突破路径隐性教育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风景摄影的现状及突破路径探析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与突破路径的研究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现障碍与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