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管窥”:动力电池投资迎来“小高潮”
2018-05-14翟玉梅
翟玉梅
动力电池企业2017年年报陆续发布,大部分企业利润高速增长,但由于上游原材料的上涨,来自整车企业进一步降成本的压力,以及补贴新政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的提高,动力电池今年竞争加剧。
“从去年开始,动力电池产销大增,行业已变得火热起来。”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向记者表示,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扩大,动力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大,这对动力电池企业形成利好。
从今年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披露的年报来看,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的改善,产业效应进一步传导到动力电池产业上,升温明显,引来各路资本抢滩。
据不完全统计,单是今年1-3月份,关于动力电池项目的投资就将近700亿元。业内专家预测,今年的动力电池还将延续火热状态,预计投资额达干亿以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游原材料的上涨,来自整车企业进一步降成本的压力,以及补贴新政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的提高,动力电池今年竞争加剧。
基于多方因素影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将是动力电池产业洗牌加剧的一年。
协同效应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曾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7.7万辆,同比增长53.3%,市场份额达到2.7%,比20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截止到2017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70万辆。另据中汽协预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100万-110万辆之间。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升温,也带动了动力电池的产销量。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数据,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44.5GWh,同比增长44%。动力电池产值725亿元,同比增长12%。产业的协同效应明显。
另一方面,从近期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统计的电池上游企业年报来看,2017年,80%企业在2017年利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上涨最快的是赣锋锂业,净利润增长达到了213.95%,而赚钱最多的则是天齐锂业,利润额超过了20亿。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供应商出货量的显著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上游的电池材料价格的增长。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总监吴辉表示,虽然去年电池上游材料价格上涨,但受益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动力电池价格是下降的,并未对动力电池去年的产销量产生影响,动力电池产销量依然有大幅提升。
3月12日,宁德时代更新了招股说明书,尤其对2017年的年报信息进行了披露。新版招股书显示,2017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199.97亿元,同比增长逾34%;实现净利润39.72亿元,同比增长31.4%。动力电池出货量高达12GWh,稳居全球第一。
3月27日,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比亚迪也发布2017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指出,自2017年首次宣布对外开放动力电池供应后,2018年动力电池产能预计达28GWh。
而从今年的补贴新政来看,新能源汽车只有达到2万公里的营运里程要求,才能拨付全部的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传导到动力电池企业上。据内业电池专家透露:“整车厂因为资金压力,在双方签订合约前,就会拉长还款时间,致使‘长期款现象突出。”在此多重作用下,一些规模小的、没有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企业今年资金情况并不可观,部分企业将被淘汰,动力电池今年扩产压力也随之加大。
投资火热
2019年,国家将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促使所有在国内生产、销售的车企加速开发和投放新能源汽车,2018年会有更多企业参与,更多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市场。作为新能源车核心部件,随着产业环境的优化升级,更多资本争相涌入动力电池产业,收割动力电池市场。
目前,宁德时代正筹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计划融资131亿元,用于动力锂电池的生产基地、动力与储能电池研发两个项目建设。
杉杉股份近日也发布一则《关于公司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根据公告,杉杉股份将募集资金的16.76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项目”。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3月,关于动力电池投资项目将近700亿元。动力电池市场前景广阔和利润空间巨大。不论是行业内电池企业还是行业外公司,纷纷通过收购股权、发行股票、建立合资公司等多种资本操作方式,进行规划和布局。
不过,由于补贴新政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的提高,要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在105Wh/kg以上,这促使企业在动力电池研发投入上也不遗余力,特别是在致力于提高电池的系统能量比。而且铿电池的能量密度普遍高于磷酸铁锂,今年将是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更替的分水岭。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统计,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TOP30企业,大多主攻三元锂路线,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差异性会越来越大。
寻求突破
雖然国内动力电池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有一问题不可回避,动力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成为动力电池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各相关主体责任,以动力蓄电池编码标准和溯源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动力蓄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完善的标准和监管体系,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健康持续发展。
据行业专家从企业质保期限、电池循环寿命、车辆使用工况等方面综合测算,2018年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预计到2020年累计将超过20万吨(24.6GWh),这将促使电池回收市场的整体规模迅速扩大至百亿以上。
如果按照动力电池的设计寿命5-8年来计算,从今年开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即将迎来一波动力电池退役的“小高潮”。
相关电池企业也看到这一巨大蛋糕。像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一流的电池制造商,也都已规划和布局电池回收和再利用。
近日,上汽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不同于2017年6月双方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电池系统生产基地,这一次双方将目光转向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不同于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拥有车企和电池制造商双重身份的比亚迪,在电池回收的渠道主要先委托授权经销商来回收废旧动力电池,当有客户要求或报废车辆需要更换动力电池时,经销商会将动力电池从车体中取出,并运送到比亚迪工厂进行初步检测。如果废旧电池可以再利用且继续使用,废旧电池会在工厂进行进一步检测,这些电池未来也将会继续应用在家庭储能或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
据记者了解,其他动力电池企业也在跃跃欲试,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和商业模式寻求突破,带动动力电池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