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评《社会历史主体》的同课异构

2018-05-14郁小亚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满堂知识点记忆

郁小亚

2017年5月2日,观摩了韩志敏老师和李映霞老师关于《社会历史的主体》的两节公开课,他们既有教学的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色,如各自的知识结构、个人性格、讲述风格、语言特色、思维方式等都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教学风格上的差异。我们知道,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注定了教育不可能是无差别的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我们就不能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我们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教师。个性教学,关注到教育对象的不同,关注到教育内容的不同,同时关注到教师的不同,韩志敏老师和李映霞老师的课做到了让前来听课的老师们眼前一亮。

一、教学过程中的共同亮点

1.遵循哲学思维的特点,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在《社会历史的主体》这节课上,韩老师和李老师都将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紧紧锁定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之上,试图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后,形成清晰的世界观意识和方法论意识,在生活中,能够避免由于部分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英雄史观客观存在的干扰;能够弥补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辩证地认识历史发展的动力;以致达到情感的升华,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践行懂得牢固群众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这种教学定位,有助于学生哲学思想铸造,有助于思维方式提升,它抓住了哲学教学的真谛,体现了用哲学思维教哲学的要求。

2.从教学技能方面来看,都体现了一个“强”

该堂课显示了韩老师和李老师驾驭课堂和教材的能力,如知识点透彻,能将哲学上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政治生活国家性质和主人等的知识点联系到一起,构成一条知识线,知识面广,能将政治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驾驭课堂上表现在教师应变能力强,对学生的回答的问题,能用自己储备的知识进行拓展、引导。

3.课堂中都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

二、韩志敏老师的教学特色

第一,在教学全程中教态始终自然、亲切、大方,表现出了极高的亲和力与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充满了教学激情,能极好的从情绪上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从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第二,整堂课以劳动节为主线,把整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先是以“庆祝劳动节有什么意义”引出劳动者地位作用,进而是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接着提问“你的爸爸妈妈是人民群众吗?你们爱他吗?那你们爱不爱人民群众?”层层推进的问题,把教学的境界提到了另一高度。接着问“目前作为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你们该怎么做?”整堂课利用劳动节这一刚刚过去的节日,紧紧围绕这社会历史的主体展开活动,化难为易,既有话题性,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体现出了社会历史主体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三,教学中非常注重情感教育的升华,让我深受启发。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的最高要求是情感价值观的落实,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引导和亲自体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李映霞老师的教学特色

1.教学模式新颖,采用导学案和小组探究相结合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三个探究:谁创造了历史?两种不同观点的碰撞,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接着引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通过播放“扶贫脱贫”相关新闻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国家扶贫脱贫已成历史必然”,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其依据的兴趣。最后让学生自我小结,当堂记忆背诵。教学新课完成后,还及时进行了反馈练习。

2.教法的运用比较“活”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李老师在本节课中,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她的一大特色。有小组探究、有新闻视频、有学生自我小结、有学生互评、有各式各样的背诵,再回答问题上,有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回答,某群体回答等方式,充分的展示了“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3.紧扣高考主题,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能力

训练题都是经过精心选取,力争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和原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主要巩固本节课的理论基础,检测学生的识记能力,简答题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周边知识的拓展,紧密联系时政热点和时代脉搏,充分体现了教学重难点。学生点评为主,老师补充,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适应考试的要求。

四、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一节课是否讨论次数越多越好

首先,課堂讨论不要流于形式。其次,课堂讨论问题的针对性一定要强,能突出重点、难点。再次,确定讨论的问题应难易适中,能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确定讨论的问题应有“争议性”,能利于学生思辨。最后,课堂讨论教师要有良好的监控手段,做到“放”和“收”相结合。

2.“满堂灌”,“满堂问”应如何看待

“满堂”的本质是什么?是极端,是强加,是对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背离。课堂教学一旦陷入一种极端性的强加,所以,无论是“满堂灌”,还是“满堂问”,都是应该加以反对的。既然问题都出在“满堂”上,那么我们就立即去掉这两个字好了。“灌”和“问”,还是大有必要的,课堂教学怎么能够离得开老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呢!但是,除了老师的“灌”,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学”起来;师生互动,这样就不会“满堂”了。

3.当堂记忆背诵时间是不是越短越好

“记忆有术”,是说增强记忆,是有一定技巧的。要提高记忆能力,必须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记忆方法,是大有益处的。 但不要搞一刀切,当堂背诵的任何知识都是几十秒。我们也得分是什么课型,是什么知识点,难易度怎样,学生学情如何等等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追求为背诵而背诵。

总而言之,两位老师的上课,风格严谨,板书凝炼,语言规范,方法得当,很好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是两节较成功的同课异构政治课。可见,教师需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才能培养具有个性化的学生,要不断学习,善于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个性,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做一个特色鲜明的教师。

猜你喜欢

满堂知识点记忆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雅客满堂》
坚强的“满堂”
真假秘方
又见榆钱白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