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教学营造魅力课堂
2018-05-14叶银开
叶银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说得真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就要真正把教学的空间还给学生。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自由飞翔,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课改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的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实践,下面我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意识,营造魅力课堂的四个做法。
一、树立自信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动作及神态都应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首先,多一些民主和平等。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要凸现学生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其次,多一些信任和尊重。一方面是相信学生的能;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在教学时,经常用“你真行”“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真聪明,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好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最后,多一些宽容和激励。教师要宽容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意见,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保护学生迸发的探究火花。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求全责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将从一次次的斥责、嘲笑中逐渐消失,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享受自由
“选择”,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有选择,才有自由,有自由,才有梦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选择机制,让学生享有自由,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也十分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一篇课文中,有许多使用确切妥贴、生动传神的好词佳句,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喜好。所以,我经常让学生挑最喜爱的词句来品赏、交流,读读背背。
三、展示自我
课堂教学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主要阵地和渠道,是孩子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理应是属于孩子们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充分展示自我,这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孩子好学、乐学、主动的学?我们认为就是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情感体验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
开放语文课堂就是要淡化对教材面面俱到的包揽分析,优化课堂的知识结构和时间分配,多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读,依靠对语境的深刻了解,对文句之间关系和联系的把握,对文本字里行间蕴义的揣摩以及从写出来的文字中预测出未写出来的意思。并能自由地质疑问难,自由的各抒己见。
例如,学生可根据自己自学的程度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联系等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学生一致要求由他们自己登台表演“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的过程。故事情节简单浅显,情节却波澜起伏,很有戏剧色彩。课堂上各学习小组踊跃登台表演,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道具,表演得惟妙惟肖。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展示学生才能。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自学了课文内容。这样的学习过程让他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而且自学后的效果往往比教师讲给他们的要好许多倍。
四、乐于自学
有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懂得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教师指点有方,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让学生超前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指导自学时,对每一环节的学习都要提出具体要求,列学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的指导要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化。例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可分为三个阶段。
(1)教读阶段,即指导学生怎样运用停顿、重音、语气、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来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同时教学生在课文上勾画圈点,要求他们将知识归纳整理,写读书笔记。总之,这一环节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自学习惯。
(2)引读阶段,即教师由教转化为引。主要设置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上多分析、多思考,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思考题要体现由浅入深的不同层次,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自读阶段。它标志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不仅能独立的阅读课本,而且学会了质疑问难,学会了自己提问题。教师则在教学中实行“有疑则教”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教育是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它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学习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点拨、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愿望,将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变为学生内心的自觉要求。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合新时代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