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质教育” 解析幸福韩城“教育密码”
2018-05-14盛荣康
盛荣康
韩城位于陕西关中东北隅黄河西岸,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也是文史之乡,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世代相袭。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个因能源而兴的城市同样把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实现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全面加强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民生不断彰显。
在全省范围内,韩城最先实现了13年免费教育。在创建全省教育强市、“双高双普”市和全国“两基”先进市、“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县”也走在了前列。创造了14年高考万人上线率位居渭南之首(1996年为第2名)的骄人成绩和“一门四子三清华”的传奇,全市共有37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近两年,在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同时,韩城开始把发展的目光向构建幸福民生聚焦。开始用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完备的保障和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实践中的教育民生蓝图。
用心用情办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新风尚
多年来,一位位主政者在接好实现教育现代化接力棒的过程中推动尊师重教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不断完善了“市委全面领导,政府全面主抓,人大政协监督支持,成员单位主动作为,社会各界争先关注”的工作机制。
每年春节、高考、教师节期间,市级党政主要领导都要深入一线看望慰问教职员工,研究工作。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级分管领导坚持深入校园指导工作,专题调研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坚持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帮扶等活动,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017年7月,韩城隆重举行“启龙杠、拜孔圣、谢师恩”活动,列支100万元重奖教育,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2018年8月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市委书记褚锦锋就提高教师待遇、重点学校提升等工作做出指示,市长杜鹏就加强校园安全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教师节期间,因公在外学习的褚锦锋致信全市教师,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并提出期望和要求,杜鹏深入教育教学一线看望慰问教师,调研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举行庆祝颁奖晚会、列支200万元奖励教育工作。彰显了在韩城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
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实现群众子女上好学
近年来,群众对高品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持续加大。韩城市在充分研判后坚定地认为:只有加大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软硬件品质、做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加法,把每所学校都办成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才能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区学校“大班额”过热等问题,实现群众子女上好学。
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导地位。严格落實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要求,千方百计盘活财源,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仅2017年财政对教育投入资金就达89807万元,比2016年增加6.22%,创历史新高;当年全市11所园校集中开学,累计完成投资8亿余元,新增学位12150个。同时,全力实施校园美化、亮化、特色化、现代化工作,大力推进空调、淋浴设施、城市集中供暖、天然气进校园工程和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目前,全市教育信息化“三通”全面实现,以“五城联创”提升“软实力”,二十余所学校获评各级绿色校园、园林式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成效明显。积极实施阳光厨房和透明化管理,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灶台已全部实现了电气化,操作台面、货架等实现全不锈钢化,视频监控和玻璃幕墙安装到位,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农村寄宿制学校更是出现了“吃在学校舒坦、住在学校舒适、学在学校幸福”的新气象,2018年春秋两学期开学共有700余名学生返回农村学校就读。
聚焦质量提品质,人才培养凸显现代范
围绕“培养什么人”,坚持在落实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和满足群众现实需求中求取最大公约数。
一方面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理想信念培养、思想品德教育、身体健康水平提升和创新实践能力、艺术素养、审美意识培养,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雅艺术、青少年足球进校园。中小学汉字听写大赛、中华经典诵读、球类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科技节等常态开展。以“一校一特色”建设为抓手,引领学校充分结合地域特色、挖掘韩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教育,“龙门镇西原小学少儿行鼓”先后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展示,成为韩城素质教育的一张名片。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和动漫社团、平面设计、机器人等特色活动有声有色。
一方面不断满足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坚持把教育质量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和考评考核的“硬指标”。将三项机制、执纪问责、年终考核、绩效工资等要素全方位融入质量提升,树立了“只有质量好才是真的好”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2018年全市高考再创新高,本科上线人数大幅增加,本土600分以上优秀学生培养实现重大突破、增长率为400%。韩城职专汽修、机电专业成功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汽修专业成功申报陕西省精品专业,45名学生在第十四届全国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省级奖励。
拉大框架抓研学,人文资源成为香饽饽
在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教育中心的具体探索中,韩城始终把创新发展作为工作的具体抓手。结合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实需求,于2016年启动全市研学旅行工作,从此,“韩城研学”一路领跑,逐渐成为全国师生研学实践的最佳目的地和全省研学旅行、全市全域旅游的标杆。
近两年,韩城市建成了能容纳800名师生的研学旅行宿营地,开发了九条线路、三十余种产品。在宣传推介、机制完善和平台建设上持续用力。举办“2018大美韩城研学行”启动仪式,陕西省大学生社会实践韩城行活动。市内35余所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共接待北京市十二中学教育集团、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各地百余所学校二十万人次师生和海外留学生在我市研学实践,全国教师“品读韩城”、高校学生“实践韩城”、中小学生“研学韩城”并驾齐驱的韩城研学新格局已形成。
借势借力促发展,“地市+高校”激发新动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先富起来的韩城人愈加重视子女的教育,去西安上学的现象愈演愈烈。在学生流失的同时,群众对当地教育的不满意和到西安等地投资、置业等问题愈加凸显。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留住学生已成为历任主政者的政治考量。
立足改革创新实际,以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满足黃河金三角区域群众子女对接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新高地为目标。韩城把目光投向基础教育同样领先的西安交大,与该校合作共建“西安交大韩城基础教育园区”。园区规划占地911亩,预计总投资13.7亿,总建筑面积为38.8万平方米,可容纳超过1万余名学生和幼儿就读。园区委托西安交大管理运营,按照“中国水平、国际风范”的办学思路,以素质教育、国学教育、特色教育为主、量身定制设计教学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创新精神的人才。着力打造面向关中城市群、尤其是黄河金三角区域群众子女对接优质教育资源和全国各地教师、教育工作者参观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经验的最佳目的地,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构建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和支撑。
项目开创了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协同发展、实现韩城与西安交大优势叠加、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共赢的新实践。目前,项目二期已全面运营,招生人数突破3000。在优秀学生、教师回流和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方面作用发挥明显。创新基础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成为韩城周边党政领导和教育学习交流的典范。园区周边已经成为恒大、绿地、碧桂园等知名企业投资的新“洼地”,以园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新增长极初见雏形。
着眼公平促民生,解出幸福韩城“教育密码”
全面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累计落实资金4420.9万元,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一补”“义务教育一补”“高中家庭贫困学生资助金”“中职家庭困难学生资金”等资助政策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1469名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惠民政策全面覆盖。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强化农村教育师资建设,大力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共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全力推进,上学变得更加公平。建成覆盖千余个家庭的三个省级留守儿童之家,持续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省级示范高中定向招录农村学校学生和高中学校招生面向薄弱学校下延分数政策,两千名学生享受实惠。
突出“扶智”“扶志”,深入开展“订单式”帮扶,设立爱心基金150万元救济帮扶困难师生。首创党员、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以“三个一”活动为蓝本,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包联学生中累计开展家访、学业辅导、谈心谈话、研学旅行等活动三万余次,开创全省先河。首创“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共发放资金4批次123.1万元。盘活民政、慈善等各方资源,对贫困学生进行多元化帮扶,累计发放价值540余万元的物资,3000余人次学生得到资助。积极实施“订单式”帮扶。充分发挥社团、兴趣小组等作用,按照“参加一个社团,培养一种兴趣;学会一门知识,练就一项技能; 掌握一项技术,就业一个学生”总体思路,丰富和活化教育扶贫的形式,帮助贫困学生立志、明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成才。
今年教师节,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在致全体教师的信中讲到,“韩城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经济站稳了全省第一方阵,有了经济基础,老百姓对良好的教育更加期盼。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教育一定要走在前面,要用一流的教育作支撑,只有教育好孩子,才能成就韩城的未来。”
面向未来,韩城教育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旗帜鲜明地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厚积人才优势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大投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化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探索教育工作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路径,推动重视教育、尊重教师蔚然成风,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和社会的共识。以“品质教育”为标准,涵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对老师的教育之情转化为浓浓的乡愁和爱国之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