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字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思路

2018-05-14林昱

科技风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大众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传统的服务体系已无法有效满足读者快速增长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机会和挑战。本文通过阐述和分析公共图书馆现实短板及创新途径和对策,期待能为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提供思路和启迪。

关键词:数字媒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258.27

Discussion on the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digital media

Lin Yu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JiangxiGanzhou341000

Abstract:The way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has changed as arrivaling of the digital age.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system has been unable to effectively satisfy the readers' rapid growth of information needs. Library development is facing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weakness and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y, and provides the thinking for information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digital media.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信息收集、存儲、传播及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技术不断升级和发展,借助多媒体平台进行数字化、智能化信息交换已渐成主流,作为社会最重要信息集散地之一的图书馆,如何顺应新形势,打造契合时代发展特色的服务流程和工作模式,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1 数字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瓶颈

1.1 对数字媒体技术的推广运用相对滞后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电子、网络”等数字化元素无时无刻充斥着我们生活,各类媒介、载体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具体表现为移动媒体迅速推广和普及,特别是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手机终端用户数量,近几年来成几何倍数迅猛增长,信息获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便捷和全面,不可避免地对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传统“信息服务体”产生冲击。作为城市的主要文化阵地,公共图书馆日益成为读者发展和完善自我,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宜摒弃传统服务模式,认真研究读者需求,提高数字媒体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权重。然而在现阶段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普遍状况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为:数字化运用尚处于起步粗浅状态,信息化服务水平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不匹配。

究其原因,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现实积累的痼疾,首先,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传统管理方式,馆员工作单一而重复,拓展思维相对缺失,相对现代社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其次,数字媒体在图书馆运用尚在探索阶段,成熟有效的体系尚未形成,可供直接采选的“模本”相对较少。再次,受制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领导重视程度等外部因素,导致部分公共图书馆在科研投入应用、多媒体设备采购、人员学习培训等方面出现“短板”,造成“木桶效应”。

1.2 能提供完备信息服务的高素质馆员短缺

数字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要创新服务体系,除了配置充足硬件设备外,更需要一批善于学习、勤于探索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但是当前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进取精神不足等问题,造成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整体不高。而形成这一现象原因,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整体收入在不断增加,而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单位,其“类公益”特点决定了其处于从属、次要地位,熟悉数字媒体技术骨干从图书馆转岗跳槽事例屡见不鲜,专业人才缺乏“瓶颈”已成为制约公共图书馆新媒体全面推广的重要因素。此外,部分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安于现状、因循守旧、自我提升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精神等,同样是造成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水平滞后的重要原因。

1.3 未能构建统一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各类“信息储存体”间实现文字、图像、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互通和共享,是历代“图书馆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对此,公共图书馆在不同时期都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信息资源“互通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在数字媒体大环境下,信息服务面临的状况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复杂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公共图书馆资源存储零散化、模式化与读者信息需求专业化、多元化等方面冲突,能真正契合读者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服务体系未能全面建立和有效运行,能突破图书馆内部空间实现“无障碍互通”信息资源占比很少。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延续传统的“行政条块”管理方式,自我封闭程度较高,缺乏与外界“信息单元”进行信息共享的意识和动力。其次,图书馆由于其经费限制,决定了其在信息资源收集、存储、传递等方面存在“管理系统兼容”障碍。再次,受到平台建设周期长、专业人才短缺、构件前期投入大等因素制约,图书馆信息合作共享水平难以快速提升,统一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尚需社会各界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2 数字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途径

2.1 加大数字媒体运用占比,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科技含量

共享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那些互动性强、兼容性广的社交类信息服务引擎,往往能成为读者信息交流沟通的首选载体,数字媒体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必须清醒认识到,在高科技数字信息不断更新的现在,公共“图书馆人”必须摈弃从前与读者单向、点对点服务模型,建立起复合、多渠道交叉的信息共享机制。

(1)提高数字媒体在实践工作中的运用。特别是要重视读者端口中的关键字搜寻功能,因为其是“信息需求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的重要通道;此外,完善各站点内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建设,通过RSS简易信息聚合功能,将各学科、各领域的相关信息提供给读者,产生快捷舒适“信息获取”体验。

(2)有的放矢,加强信息交流。通过QQ、微信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单一文字信息加工升级为“图文+声像+视频”立体信息,引导广大用户主动参与到图书馆新书推介、主题报告会、专栏信息阅读等日常工作中来,拓宽公共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管廊”。

(3)完善公共图书馆“类别”管理。可采取会员制的方式,通过“过滤式注册”建立不同网络空间,将相同专业研究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读者聚集在同一网站,为其发布、提供和推荐智能化服务,提升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信度”和“依赖度”。

2.2 强化移动数字化在实际工作运用,促进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

当下,通讯和网络早已是现代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媒体,市场占有率极高,因此,加快以手机为主体的移动通讯与图书馆资源“联姻”已然成了升级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

(1)加大移动图书APP研究,完善图书馆公共信息在智能手机中的运用,增加新书推介、无线借阅、到期提醒等“新媒体”推送服务。

(2)创建个人图书馆服务器,为不同需求读者划分相对独立的信息单元,让其能够通过手机移动网络快捷登录和查询课件和视频,增加读者与公共图书馆间的“粘性”。

(3)开创和引导读者兴趣,培养读者需求,加大图书馆智能化建设,通过系统不断完善图书馆与读者间互动效果。

(4)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共享数字化平台,完善在线公共数字软件工具的开发和利用,按照图书馆内部数据库分级管理要求,建立读者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大数据群”。

2.3 建设高素质职业化图书馆专项人才队伍

毋容置疑,相比传统的工作体系,数字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运作流程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新媒体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升级,无线搜询、网上借阅、移动浏览将成为公共图书馆日常服务的重要模式,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不断更新。公共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的体验和感受,其工作质量高低无疑已成为评价数字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优劣的重要元素。对此,公共图书馆宜加强馆员日常学习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同时还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服务考评机制。

(1)建立长效专业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提高图书馆员薪酬待遇和职业地位,将一批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人才充实到公共圖书馆队伍中来。

(2)构建常态化的学习培训制度。按照数字媒体服务“一岗多能”要求,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新知识、新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综合素质,造就一批“敬业、职业、专业”的优秀图书馆员。

(3)优化考核措施,将数字媒体服务中的技能指标进行量化定义并纳入考评,激发图书馆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 树立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数字媒体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为读者供质优高效的服务是现代图书产业必然选择,对此,公共图书馆必须摈弃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行政衙门作风,严格遵循市场化运作标准,建立全新的工作准则和管理流程。具体而言,就是牢固树立“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服务措施,细化考评指标”等措施,全力破解数字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员知识与读者日益增长信息需求矛盾,使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身边的数据库,可信赖的信息源”。

2.5 积极探索“无围墙”图书馆建设,拓宽信息资源合作共享渠道

任何图书馆的馆藏都是有限的,但数字媒体和通讯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共享链接”节点技术不断突破,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无限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无围墙图书馆”概念的出现,将促进传统图书馆进行一次颠覆性的变革。所谓“无围墙”,首先是指图书馆要打破封闭自守的运行模式,以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去接纳和吸收更多的读者群体。其次“无围墙”更深层的蕴意,是指图书馆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本我”与“他项”数据载体无碍相连,最终使其所能提供的信息容量突破自身地域和空间的禁锢,变得无法穷尽和难以衡量。为此,公共“图书馆人”应按照信息服务“契合读者需求,跟上时代发展”要求,认真探索合作共享的现代图书馆建设构架。

(1)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高效融合手段,对馆藏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和备份,对核心读者逐步开放图书资料数据库检索阅读权限,引入虚拟咨询、AR(增强现实)借阅等新技术,提高信息发布和投放的及时性、有效性和专业性。

(2)成立专业的图书信息科技部,高频对Internet中海量信息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地“挖矿”和“分拣”,再通过线上“大数据+信息流”和线下“实体借阅+网络分销”等新型服务渠道,唤醒一批潜在“亚阅读”读者群体。

(3)构筑馆际信息资源共建平台,通过相异图书资源库线上线下共享、局域会员管理、C2B信息要约等拓展深层次合作模式。同时加快计算机视觉及其隐含AI算法在公共图书馆中的运用,推广“无人图书馆”服务,充分满足当今“后现代读者”个性化、数字化、定制化、场景化的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全球已步入电子、网络为主导的新媒体传播时代,信息化服务已成为衡量公共图书馆内在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公共图书馆既要立足传统,不断扩大和丰富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综合素质,更要积极利用数字媒体工具,延伸和扩展读者交流半径,从而有效推动数据资源充分共享和信息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谓秋,任贵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的社会动因与路径选择——基于文化治理的视角[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9):6165.

[2]向宏华.“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4):510.

[3]张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维视角的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7)811.

[4]肖希明,完颜邓邓.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J].图书馆,2015(11)2225,31.

[5]吴一舟.关于公共图书馆主导性职能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0(5)1012.

课题: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赣州市公共图书馆为例”(课题编号:YG2015247)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林昱(1970-),女,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