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青年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体系的研究

2018-05-14

中国共青团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志愿志愿者

社区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的基层单位,承载着政府职能转变,即由行政管理一体化向多元合作治理转变的使命。在当前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志愿服务逐步成为社区服务的有力补充,也成为群众直接参与社会治理的载体之一,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有着比政府和市场更大的灵活性,能更及时发现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题,还能通过自身具有的影响力、感染力,增进居民的睦邻友好,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并在其中建立起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促进社区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

成都市社区志愿服务现状

截至2018年6月,在成都青年志愿服务平台上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有1269支,注册志愿者353150人,年均开展3668项服务。成都青年志愿者在服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联合国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等大型赛会上亮点纷呈,同时在应急救援、抗震救灾等方面表现不俗,充分说明了青年志愿服务逐步成为助力城市发展的有力抓手。但与此同时,社区志愿服务还存在种种问题。

平台功能不够完善,项目供需对接不够精准。团市委曾以O2O模式,创建了包括网站、手机APP、互动电视展示终端的“三屏互动平台”,努力打造便捷、安全、高效的青年志愿服务供需平台。但现有平台尚未完全实现志愿服务的分层分级模块化适配。志愿者不能精准识别就近的志愿项目,部分社区发出的服务需求也很难通过平台招募到适合的志愿者。同时,现有各志愿平台大都存在不符合青年人使用习惯、无就近项目推送功能、无互动交流环节等问题。

项目缺乏顶层设计,用户粘性不强。大多数社区志愿项目以惯性思维替代社区实际需求、与青年群体的专业和兴趣结合较少,且没有形成品牌项目,可持续性弱。

社区发挥作用不足,基层团组织活力不够。按照社会化运行模式,只有立足基层需求才能让志愿服务“找得着、靠得住”。然而,在调查中发现,社区的工作任务重、人员不足、没有经费支持,街镇层级团组织往往就是一名非专职团干部“包打天下”。因此,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更多基于街道的职能或更高层级的政府需求而非社区的需求。

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少,激励机制不健全。建立一套完善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对服务进行正确的评估与诊断,可以对志愿服务进行正向激励,也可以促使志愿服务及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改进与提高。但现行条件下,社区没有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记录,也没有志愿服务的成果性展示,缺乏对志愿服务行为的认同和肯定;也缺乏志愿者激勵机制,志愿者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也一样,减弱了志愿者再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使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大打折扣。

推进青年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化的初定对策

要破解社区志愿服务的难题,重点是构建符合青年实际的社会化动员体系,从优化青年志愿服务平台、深化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库的建设、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潜力入手,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立志愿项目、志愿者、社区的三方互动机制和供需对接机制。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志愿服务平台功能。针对当前青年群体接受信息的具体特点,探索新的网络化动员方式。依托“青聚锦官城”微信公众号为主的团属新媒体矩阵,建立更贴合青年阅读习惯和上网实际的手机端志愿服务平台,让社区和志愿者能通过手机快捷有效地发起志愿项目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志愿者从网上走到网下,实现线上线下有效对接,达到“处处有项目、实时可认领、随时有服务”。

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轻便化,增强惠民精准力。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注的社区需求和问题出发,在青年最热衷、最擅长的专业领域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库。一是充分发动引导全市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运用其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收集街道、社区的需求,准确对接群众,运用“入户调查+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社区个性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以“轻便”“轻松”“年轻”为导向,以更轻巧扁平的组织结构、简单专注的志愿目标、项目化的工作模式,组织有专业能力、理论背景和实务经验的青年,设计和提供市级示范志愿服务项目,降低青年投身志愿服务的门槛。通过“基层社工自下而上”和“市级项目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服务项目的滚动管理,建立社区和专业志愿队伍“双向认领”供需对接机制,形成以“青年志愿者按专业形成项目菜单——社区‘点菜——专业志愿者认领响应需求——社区志愿服务点综合统筹”的项目化运作服务链。

培养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有效凝聚志愿服务力量。对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志愿服务平台操作、需求收集、项目研发、组织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志愿服务项目化培训,让他们在志愿服务中起到“引导动员、供需对接、组织实施”的重要作用,成长为“熟悉情况、有技能有号召力、服务时间稳定”的核心志愿者。社工在社区开展活动,对青年志愿者和团队进行日常管理,发掘有潜力的志愿者,组织他们参加由志愿者导师进行的系统培训,逐步孵化成为社区志愿者核心团队,增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自我造血”功能。

探索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体系,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依托平台“服务时长+服务效果”的青年志愿服务积分评价体系,将志愿服务评价以积分的形式加以量化考核,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取得线上积分。建立“星级评定”制度,把它作为选树先进,打造品牌的重要指标。

另一方面,在青年志愿者中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将志愿服务时数作为入团、推优入党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评优评先、公派出国等遴选中,同等条件对星级志愿者予以优先考虑。在生活服务、娱乐休闲、出行旅游等领域,给予星级青年志愿者减免优惠,更好满足青年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加大对优秀志愿者的宣传报道,邀请成都有影响力的社会知名人士担当成都青年志愿文化宣传大使,在全市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引导更多的青年参与社区治理。

(作者系团成都市委社会联络部干部)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志愿志愿者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项目制与社会组织服务供给困境: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分析
老龄化背景下辽宁省养老地产发展研究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江苏省大丰市2014年前三季度CPI简析
浅析艺术高校图书馆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