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华:凝聚共识 直面难点 推动共青团改革不断深入
2018-05-14杨振宇
杨振宇
编者按:聚焦主责主业、大抓基层建设、全面从严治团——团十八大以来,改革的鼓点愈敲愈紧。正如团中央第一书记贺军科所言:“全团要切实增强与改革窗口期赛跑、与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壮大速度赛跑、与青年主动选择组织分化程度赛跑的責任感和紧迫感, 坚定不移推进共青团改革再出发。”
那么,在这场赛跑中,共青团该如何既要“形”上符合改革要求, 又在“神”上完全体现改革深层目标呢?近期,本刊记者采访到了团湖北省委书记张桂华,请她结合湖北共青团近年的探索和实践,就改革再出发的重点和难点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观点。
观点:聚焦主责主业需要本领担当
记者:当前,团内的确存在着主业不聚焦、主线不突出的问题,有限的工作资源和力量在不同领域来回切换, 看似忙忙碌碌, 实则劳而少功。那么聚焦主责主业该如何得到落实呢?
张桂华:聚焦主责主业需要从两个层面去落实。首先是认识问题,我们需要真正搞清楚共青团是干什么的,该干些什么等关键性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工作谋划,推进改革再出发。这一点,团十八大以来,大家认识很清晰也很一致。其次是本领问题,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需要本领担当,否则聚焦主责主业就会沦为空谈。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要求团干部要有“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团干部是同青年人打交道的,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如果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见识程度跟不上广大青年,说科技说不上,说文艺说不通,说工作说不来,说生活说不对路,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官话、老话、套话,同广大青年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爱好,那当然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
记者:你说的本领包含哪些方面呢?湖北共青团为此做了哪些改变?
张桂华:首先要增强学习本领,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是共青团的看家本领,首先要增强理论素养,只有理论上的成熟,才有信仰上的坚定和政治上的清醒;只有思想认识上的真正提高,才有行动上的高度自觉。二是要提升调查研究的本领,各级团干部要有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感知青年生活冷暖、感受时代脉搏跳动,才能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要增强与青年沟通的本领,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与青年打成一片,通过与青年交流了解青年所需所急。
近年来,湖北共青团通过集体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组织多批次团干部队伍深入井冈山、走进红延安,听理论专家解读新思想,读革命前辈浴血奋斗史,策划推出“学习十九大”小程序,超过20万团员青年踊跃参与;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建立团干部和青年典型向“青年之家学习社”报到制度,组建省级青年宣讲团和4个青年宣讲分团、200支青年宣讲示范分队,分层分类开展学习宣讲,累计开展宣讲活动千余场;开设“团团带你学”等微信专栏,动员更多的团员青年主动学、认真学、深入学。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4年多来,在百万大学生中遴选了5期200余名大学生骨干进行系统培养,前三期学员大部分已响应号召奔赴基层。
第二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推动共青团事业持续科学发展。按照中央群团改革工作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推进湖北共青团改革攻坚,以强“三性”、去“四化”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改革举措,把改革成效转变为工作常态。优化团的机构和职能,完成团省委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三定”工作,精简内设部门1个,精简事业单位2个,整体人员编制精简26%。统筹推进青联、学联、少先队和高校、中学共青团改革,推动市、县团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明显增加,全省县级团委平均编制由4.5个增至5.4个,青少年服务阵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合力,有序实施系列改革举措,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第三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狠抓服务能力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群团组织要“把自己联系的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坚持以青年为本,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认真分析青年需求、了解青年特点,以实际行动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不断提高适应青年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广大青年提供服务的本领。
近年来,湖北共青团始终关注贫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双结双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推动各地将青少年社会事务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范围,为县市区团委配齐配强社工力量,持续推进“希望伴飞”计划;持续推进引导青年创新创业,助力农村青年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引导更多优秀青年选择湖北、留在湖北、扎根湖北、建设湖北;建设覆盖全省的“青年之家”“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希望厨房”“希望书屋”“希望家园”等服务阵地建设;创建省级本禹志愿服务队132支,组织全省青年志愿公益组织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建品牌、筑阵地、强服务,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最后,要坚定正确引导的本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要教育引导广大团干部充分认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面临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腐蚀、社会多维思潮涌动等意识形态风险点,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提高共青团工作的免疫力。
为此,湖北共青团坚持落实网络舆论引导主体责任,成立团省委意识形态工作及“网上共青团”建设领导小组,实现靠前指挥、主动引导。抓好网络舆情研判,与清博指数、荆楚网等专业机构合作,建立青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定期形成青年网络舆情监测专报。建立新媒体内容编发三级审核制度,有效整合新闻舆论阵地,严把思想引领政治关。开展落实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督导,推动基层团组织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
分析:改革举措难以落实到基层源于5个“不到位”
记者:当前,持续推动共青团改革攻坚向基层延伸日益显得紧迫,你认为,改革举措难以落实到基层的原因是什么?
张桂华:这与我们的认识、工作不到位有重要關系。
一是对推进共青团改革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市县对共青团改革的重大意义、重大机遇、改革目标和改革重点把握不准、研究不透。有的只关注解决基层“四缺”,而忽略了破除“四化”,没有从深层次上思考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改革,忽略了共青团管理模式、工作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二是市县两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市县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一味依赖和等待团省委“保姆式”“包揽型”推进,改革创新动力不足,上面不推下面不动,改革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改革方案和措施没有地方特色和创新。
三是党建带团建制度有效落实不到位。虽然改革方案就党建带团建作出了制度性安排,但距离制度的有效落实、切实管用还有较大差距。有的将团建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并在党建目标考核占一定分值,但分值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有的政策停留在文件上,团干部选拔配备、基层团的工作经费和阵地建设等政策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尽管方案中明确县级团委工作力量配备不少于5个,但干部配备率、在岗率不高,“空编缺人、人员抽调”情况突出。同时,共青团承担大量政府青少年事务,与政府沟通协调的长效机制未建立。
四是基层基础太薄弱执行力不到位。当前,团组织面临新兴领域覆盖不到、覆盖不全,传统领域活力不强、对青年吸引力不够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基层团组织软弱涣散现象比较普遍。
去年的改革中,市县“四缺”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乡镇、村级团组织等领域的改革还未真正破题。乡镇(街道)、村(社区)一级改革信号不强,呈现层级“断崖式”递减状态。乡镇(街道)团干部身兼数职,“专职不专干”,事务多、压力大、精力受限,团的工作基本处于“应付状态”,村(社区)团组织空壳化严重,“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机制联系服务青年。团费收缴、团员教育管理、“三会两制一课”等基础团务工作随意性强,缺乏规范管理。
五是基层团干部聚焦主责主业不到位。团内项目过多过杂,缺乏统筹,团干部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难以静下心来谋划工作;各级共青团参与党政领导小组委员会数量过多,需腾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各领导小组会议和报送各种材料,精力难以集中;党政对共青团组织管理考核不够科学,对共青团和青年事务以外(如招商、拆迁、扶贫等)的考核指标过多,在这种考核“指挥棒”下,基层团组织难以聚焦主责主业。同时,基层团干部自身能力欠缺,配备随意性大、流动性大,工作干劲不足,对团的业务不熟悉,对上级精神知之甚少,业务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记者:湖北共青团如何突破这些障碍?
张桂华: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持续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
——深化思想认识,凝聚“改革再出发”共识。一是对标看齐“强三性”“去四化”总目标,切实解决好思想层面的问题,对共青团“改革再出发”为什么、改什么、怎么改等问题组织再学习、再思考,准确把握“改革再出发”的逻辑起点。二是坚持“正本清源、强基固本、做强主业、青年为本”的原则,坚持不懈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委领导共青团工作体系、覆盖全面的服务青年体系、科学高效的自身运转体系。三是尊重青年主体地位,让广大青年参与改革、谋划改革,形成共同推动“改革再出发”的思想共识和整体合力。
——直面改革难点,夯实基层基础。一是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狠抓乡镇(街道)、非公、村(社区)团组织建设,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切实加强团支部建设,加强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传统领域的活力提升。二是树立“全团抓学校”意识,以加强市县两级团教协作,发挥教育团工委作用为切入点,重点推动中学共青团改革。三是加快推进和完善青少年事务社工配备,建立“团干部+社工+志愿者”基层工作队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四是保持和增强团员先进性,加强团员发展管理,控制团青比例,规范入团程序,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建设高质量团员队伍。
——聚焦主责主业,实行“瘦身”工程。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实行共青团“瘦身”工程,对实施效果不好,青年满意率不高的项目和工作果断叫停。二是与党政沟通协调,尽量减少共青团参与各类领导小组(委员会)的数量,把团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腾出来,一心一意聚焦“主责主业”推进工作。三是在实施项目时,把握好主责主业和服务大局的关系,善于围绕中心工作来谋划共青团的主责主业。
——争取党的领导,落实改革保障。一是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支持,结合新形势和改革新要求,出台党建带团建(群建)工作意见,从制度层面构建党委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体系,落实好党委每年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和专题研究青少年工作会议制度。二是加大党建带团建制度在基层的落实力度,将共青团工作列入地方党委党建工作责任制检查和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范围,确保各项制度在基层真正落地并长态化执行。三是积极推动将青少年事务纳入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建立健全政府青少年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好《湖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
——突出从严治团,加强作风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各级团的机关党的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始终把牢政治方向。二是抓好团内“关键少数”,加强团干部协管和成长观教育,强化各级团干部的革命性锻造。三是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团组织整顿、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团员,真正把团的纪律严起来、实起来。四是压实市县两级“改革再出发”主体责任,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督办问责力度。
经验:品牌建设需要久久为功
记者:团十八大报告指出,青年建功的品牌内涵还需不断深化拓展。对此,湖北共青团有哪些实践与思考?
张桂华:品牌的创建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有持之以恒和久久为功的耐心和毅力。在青年建功的品牌化建设上,我省一方面做强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新品牌,另一方面持续深化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传统品牌。
首先,按照“助创新、抓培养、重引领”的思路,把青年创新创优做实做好。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团省委在全省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首批55名培养对象,10余人晋升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称,承担或参与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0余项,取得各类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160余项,发表出版核心论文及专著240余篇。目前,第二批60名培养对象已确定人选,相关培养支持工作正积极开展。同时,示范引领产生裂变效应,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已逐步形成与省级项目相对应、呈梯次的创建机制,越来越多的青年英才加速涌现,为我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发挥生力军作用。
其次,按照“助青工、造氛围、扩影响”的思路,把技能大赛做足做透。举办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拓宽竞赛领域,加大奖励力度,强化舆论宣传。通过参加各级比赛,数千名青工直接获得职业资格晋升和各类荣誉称号,取得了“发掘技能人才、助推青工成长、营造良好氛围”的积极效果。我省组织选手参加全国大赛,获得了动画制作员项目第一名等全国荣誉,在各省(市、区)中位居前列。
再次,按照“抓管理、拓载体、建机制”的思路,把青年文明号做亮做炫。运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推行国家级、省级号网络报备制度,加强创建过程管理,实现了青年文明号网上报备、网上审批、信息报送、动态管理、资料汇集以及各行业各地区间的信息交互共享,推动文明号集体深入持续开展以思想教育、技能提升、服务承诺、信用示范、文化建设、扶贫济困等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创建活动。
最后,按照“推草根、树典型、促建功”的思路,把评先评优做大做强。组织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选树先进青年集体和一线青工典型。同时,注重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岗位成才报告会以及分享会、风采展示等手段,给广大职业青年以触动,努力在职业青年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打下共青团的烙印。
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青年建功的品牌化建設要坚持几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青年为本原则,适应青年成才的内在需求,引导青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岗位上学习,在实践中成才,使品牌活动更好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二是要坚持服务大局原则,只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活动内容和载体,才能保持品牌的旺盛生机。
三是要坚持基层导向原则,品牌活动的主体大多数在基层,与基层单位、群众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要从基层单位、群众的具体需求出发开展活动,使品牌工作落地在基层和群众身边,成为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心语:用“严”和“实”去爱护我们的团干部
记者:和广大青年一样,很多团干部,尤其是基层团干部,也面临着发展的问题,湖北共青团如何助力他们的成长?
张桂华: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指出了团干部成长的正确路径,他说,“团的干部,必须锤炼优良作风。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一要讲‘严字,一个人在年轻时多锤炼、多摔打是好事,对个人成长、事业发展都是宝贵财富。二要讲‘实字,团的工作有自身特点,团干部既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为;既要有推陈出新的勇气,更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既要有谋划长远的意识,更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团干部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从严治团的“关键少数”,团干部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基层团干部的成长发展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促进团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健康成长、建功成才,团湖北省委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工作环境,促进干事创业。我们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重视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各项保障,为团干部干事创业优化环境。比如,我们联合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实施“双带双促”工程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统筹部署团的组织体系、骨干队伍、项目载体、工作制度、活动阵地和保障机制建设。按照“优选配、严管理、重培养”的要求,对团干部选拔配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全省县级团委编制总数从469名增加至557名,平均从4.5名增加到5.4名,并通过志愿者、青少年事务社工、公益性岗位等形式新增在岗人员279人,工作力量得到明显增强。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能力本领。能力本领是团干部成长进步的基础,教育培训是提升能力素质的基础手段。我们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统筹安排全省各级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明确职责任务,严格纪律要求,确保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突出从严从实,狠抓监督管理。坚定不移对标看齐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持续加强团干部监督管理。除了严格执行团章和团内制度规定,狠抓团的纪律建设,加强团干部协管外,我们尤其加强了工作督导考核。建立以团员青年满意度为导向的年度工作绩效考评体系,考核结果定期向同级党委通报,激励和推动广大团干部凝心聚力谋事业、勇于担当展作为。
总之,我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团干部就是党派来做青年工作的,此外没有任何特殊性。培养、爱护我们的团干部,就要他们真正融入青年,而不是高高在上当青年官。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突出严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