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课程游戏化教学

2018-05-14李亚蓉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李亚蓉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课程,与游戏活动密不可分的,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课程游戏化是以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将教育的知识点自然而言地融入到幼儿的各项活动中。在开展以幼儿兴趣为本的主题活动时,落实课程游戏化,使活动更加地贴近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实现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能充分地体现寓教于乐,也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在主题活动中实现课程游戏化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角色转变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在游戏中,教师不应只充当着“管理者”的身份,忽略对幼儿游戏的目标价值定位。如果只关心幼儿游戏时知识、技能的完成,把常规养成、培养目标,当成了教学的重点,那么,幼儿的游就失去了意义。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的教师观,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课程游戏化带来的改变首先应该是思维方式的改变,通过基于问题解决来开展教科研活动,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渐地把关注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动学习。将《指南》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从而促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教师提升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

二、源于生活

幼儿园的主题一般选择季节性、节日性以及幼儿的兴趣点为话题,这样的话题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主题活动基础,也是幼儿课程游戏化的重要资源,把游戏融汇于主题活动中开展,由于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当幼儿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学习的兴趣会更浓。

以我园小班级组的“爱的教育课程”主题活动为例。教师为了缓解幼儿刚入园的分离焦虑,预设了“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温馨的娃娃家,墙面布置了许多幼儿与家人的合照,在各个区角里也设置了“我的小手会说话”“我长大了”等学具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当幼儿情绪稳定后,教师适时在建构区投放多样化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搭建“我的新家”“我的幼儿园”,并邀请了大班的哥哥姐加入游戏,用纸盒为小弟弟妹妹们制作了许多“楼房”“汽车”,让幼儿的游戏更为丰富、有趣。

三、巧用策略

1.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主题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游戏化情境,可以让幼儿更加地投入到自主探索活动中。以我园大班级组开展的主题活动“美味营养餐”为例:根据幼儿的年龄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预设了三个阶段的主题活动,围绕主题的开展,大家一起把班级创设成为“南幼美食坊”,幼儿们铺设好了桌布,制作了菜单,教师在不同的区角里投放了适合各种层次水平幼儿的操作材料,如在“小厨房”里提供了许多蔬果、面粉等不同食材及榨汁机、烤箱等操作工具,幼儿可以自己創设食谱,制作美味营养餐;在科学区投放教具《食物拼图》《健康饮食金字塔》等学具,使幼儿初步了解体生长需要的多种营养可从食物中获得,感知食物的丰富。

每一个阶段的主题活动,教师要学会“留白”,关注幼儿的兴趣点,自然而然地生成小的分支主题,在适当地时候提供支持,满足幼儿需要,为幼儿创设更为丰富的游戏情境。

2.投放低结构操作材料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幼儿的游戏也产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游戏材料的增

和调整,便是让幼儿继续游戏的保障之一。根据不同幼儿的游戏水平,所提供的材料也应该是多元素多层次,其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可以随着不同水平幼儿的操作而有不同的操作结果。低结构的材料是能够满足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及学习活动的需求,也是必要的。

3.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是调动幼儿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通过游戏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方式,把“学”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五大领域的知识点渗透其中,让生活经验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地发展。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

4.适度的介入

由于主题活动仍然存在教师预设的成分,所以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教师过多地关注幼儿的“玩”而体现为对幼儿的“教”上,有的时候幼儿在自主游戏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反而转移兴趣点,不玩这个游戏了。这就说明教师不适宜的参与打扰了幼儿的游戏、以及自主探究的愿望。教师作为游戏的支持者、合作中和引导者,应从幼儿角度出发和游戏情况出发,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参与合作,还是从旁观察。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玩”出新花样。

5.注重观察与记录

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应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运用游戏法、探索、实验记录等方式,以及师幼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关注幼儿自主游戏、习惯养成、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培养,创设多元化的活动环境。通过撰写“学习故事”,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分析幼儿已有的关键经验,从而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只有真正地观察到幼儿的需求,并通过不断地丰富和调整游戏材料,以及适宜的师幼互动方式,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从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采用课程游戏化的模式,可以理解幼儿的童趣、童真,

使教学与游戏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以游戏为手段,实现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及内容,是符合幼儿园的教学特点的,这种方式使幼儿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只有把游戏纳入到幼儿园课程及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才能真正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