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小事巧育人

2018-05-14李仕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小事小男孩教室

李仕芳

“我儿子回家说‘老师总喜欢让高歌、陈佳茜、程子赫他们几个去教室取东西。他们每次回来都兴高采烈、趾高气扬的,好像他们是老师一样。帮老师拿个东西就了不起了。我们这些不爱说话的,就没有机会了吗?我也想拿一次东西,那样,他们就不会瞧不起我了。这孩子多有意思,这么点的小事,他也能说出这么多的道理来。”这是一次我和家长偶遇闲聊时说起的。虽然家长对此没有表示什么不理解,也没有提出要我让他儿子跑腿的要求,可我却听出了其中的玄机,也为此觉得很震惊。在我们眼里原来稀松平常、毫不起眼的小事,在孩子眼中竟是这么重要,在他们心中竟有着这样非凡的意义。看来,我们这些做老师的真的要记住“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句话了。不要因为这是小事不重视,从而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产生负效应。教育的细节往往决定着教育结果的成败。

我灵机一动,能不能把它作为催化剂,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利用此事来促进孩子们的转变呢?怎样做,才能关注到全班个体?怎样做,才能起到激励促进作用。想了许久……第二天到校,我就在班级里问道:“谁愿意去教室替老师把水杯拿来?”“我”“我”“我”……一双双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推荐着自己,那欢欣雀跃的热情劲,又在我心里激起了一片涟漪——原来这件事,这么多人想去做。“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总愿意让他们几个去做这件事吗?”学生们沉默了片刻,开始有人举手说:“他们几个跑的快”,“他们几个眼睛好使”,也有人抱怨“他们总去教室,当然知道老师的东西在哪了”……我做了个手势,他们停止了话声。“老师之所以让他们去,是有原因的。教室是老师办公的地方,安静,严肃,正规,那里面还有其他的老师,去取东西的同学,代表着咱们班的形象,老师必须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去,让有礼貌,懂规矩的学生去,让他们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样才会给其他老师留一个好印象。随随便便找个人就去了,连门都不知道敲,也不懂得问好,这该多影响咱们班级的形象呀。”听了我的这一番话,小家伙们也都赞同的议论起来。我接着说:“今后,如果谁能保证自己连续三天不犯错,作业写完,字迹工整,并且得到任课老师或同学的表扬两次,老师就把这个小勤务兵的任务交给他,怎么样?”“好!”教室里想起了响亮的回答声。

接下来该到了重点帮扶的环节了。课间我找到平时总爱惹是生非,与女生打闹的赵广志,鼓励他说:“你想不想去当勤务兵?”“想去?”“那你该怎么办,知道了吗?你对自己有没有信心。想不想试一试?”“我能行,你看我的吧,老师,我保证这个星期就实现我的愿望。”“真的,能说到做到吗?”“能!”我们俩伸出小指拉了勾。但愿这个方法能奏效,让这个家伙改掉坏习惯。然后,我又找到了跟妈妈说这件事的小男孩,小男孩也一本正经的保证这星期一定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勤务兵。

果不其然,效果出奇的好,好幾个孩子都得到了这份殊荣。短期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该严格监督实施长期目标。我相信自己能公平的给每一个孩子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都成为老师身边的“红人”,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猜你喜欢

小事小男孩教室
扶起小男孩
不要在教室打闹
关于发型这件小事
小男孩
小事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谁救了比丘国里的小男孩
生活那点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