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教师传授知识的转变

2018-05-14莫正凡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传授创造性个性化

莫正凡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现本人仅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进行探讨,教师的行为将发生如下变化。

一、由“传授型”向“发展型”转变

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重在“传授”,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掌握学习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因而,教学的重点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体发展转变。

二、由“统一规格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这种以教定学,是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也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健康。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位学生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只能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而,教学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

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教学的一大弊端。新课程要求,教学重在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再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由此可以看出,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由“单向信息交流型”向“综合信息交流型”转变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存在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其中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及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在这四种交流方式中,后两种教学方法所形成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种多向交流方式最佳。这种方式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它还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的学生起到“互补”作用,达到共同提高。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把二者有机贯穿起来,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和过程。

五、由“高”向“低”转变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则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不平等。

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了情感过程,而现代教学既注重认知过程,同时也注重情感过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现代教学方法忌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現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只有明确这个问题,才能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教师的课是否有个性风格,是否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创造性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其次,教学创造性还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把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再次,教学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

以上谈到的就是新课程下教师传授知识的转变,只有很好地转变教师传授知识的观念、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传授创造性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传授技艺
谈初中生英语授课方法
我的十年教学之路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同桌宝贝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