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课程中的师生交涉
2018-05-14陆善将
陆善将
新课程中的师生交涉,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的一种途径,对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增强交涉意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涉、课堂中,教师不再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学生也不再俯首听命、被动接受。新课堂的教学是“对话”,新课堂的教育是“沟通”。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涉不仅可以训练表达能力,还具有不可忽视的认知功能。当学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对方明白的时候,他必须选择适当的方式,必须对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逻辑整理,必须辩析、澄清某些模糊认识,必须把握住问题的本质。换句话说,进行数学交涉,既包括对数学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又包含着对头脑中的思维成果进一步澄清、组织、巩固等一系列再加工的过程。因此,数学交涉可以认为是主体数学思维活动的延续,是思维活动社会化的重要一环。通过交谈、书写、讲述、倾听和阅读,观点得到论证,发现得以分享,猜测得到肯定,零乱的知识得到组织,模糊的认识得以澄清。可见,交涉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把数学交涉明确纳入教学轨道,增强交涉意识。
二、挖掘课堂潜力增进师生交涉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数学交涉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那种教师“包讲”或者学生仅只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更没有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会讲”,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涉的工具。口语训练的层次:说正确,说完整,符合逻辑地说,说得简练以及尽量说得有风趣。
要重视数学语言的学习。数学交涉是运用数学语言进行知识信息、情绪感受,因此数学语言的掌握是顺利进行数学交涉的基础。所以,要帮助学生掌握符号语言的语法结构与语义内容,还要重视学生口头语言与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训练。
其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在讨论中,学生独立活动的自由度增大,可以进行提问、反驳、论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并与别人的思想、见解进行比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我们鼓励独立思考,更要倡导合作学习。既要学会与同伴交涉,也要敢于与权威讨论,在信息传递中交互影响,在合作中交互启发。
三、主动参与是促进交涉的有效途径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这样,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涉、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
四、从多方面发展数学交涉能力
积极组织并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兴趣,是促使学生数学交涉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内容广泛,没有固定的模式,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讲中外数学家故事解数学趣题名题选讲讨论数学的思想方法调查整理数据编应用题及制作学具等。数学课外活动不受教材内容及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灵活多样,也不考试,其目的是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可采用班级大组、小组等形式活动,使每个参与者成为平等的一员,在活动中进行广泛交涉。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竹子和杜鹃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示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样求?教师采用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对未知的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求,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互相交流、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纷纷运用前面的知识作出不同的猜测:有的组员得出的结论是:面积是长边与短边长度的积。有的组员得出的结论是:长边与它的高的积。有的结论是:短边与它的高的积。还有的结论是:先看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深入每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认真听取各组员的意见,了解信息、发现问题、整理评估,及時表扬善于交涉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涉能力。小组交涉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陈述理由。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课堂交涉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交涉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实现。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涉。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程。相互交涉、启迪灵感、共享智慧,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涉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