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类比法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2018-05-14刘佳佳
刘佳佳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当地采用“类比”教學方法,能够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类比法 物理教学
初中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在学习和运用新知的过程当中,教师合理引导学生使用类比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既有知识,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构建条理性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联系旧知,巧用类比法进行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掌握物理概念,才能把它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对物理概念的相似处进行类比,不仅帮助学生对新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还可起到复习旧知的作用,可谓一箭双雕。
如在学习功率这一概念时,联系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类比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不仅有效地理解了新知识,也回顾与总结了相关的知识。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很多知识可以通过类比法学习:如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时,可学习势能后将势能的概念和动能类比、学习分子动能的时候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内能和机械能进行类比,还有压力与压强的类比、光的折射与反射的类比、声波与弹簧波的类比、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类比等。在学习这些新内容上,在抽象的物理概念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概念的类似之处,内化了新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联系生活,巧用类比法进行概念教学
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熟悉的事物当中选取一些较为具体的形象,来作为电学中抽象事物的类比,这样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分析,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在教学《电流 电压》时,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教师为学生利用一些生活方面的内容进行类比教学,使学生在熟悉中有了积极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产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从而主动思考、分析问题,使抽象问题更加形象化,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三、自制教具,巧用类比法进行规律教学
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能够解决物理问题,发掘出问题之间具有的类似特征。自制教具利用类比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定位回想,形象直观,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如在教学《分子动理论》时,在讲到分子力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系时,教师想到了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问题与之很类似,就采用了类比教学。教师自制教具,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小球,这样就类比两个分子。当弹簧处于原长时,弹簧对两小球没有弹力的作用,就好比两个分子相距平衡距离,这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零。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小球受到的是弹簧的推力,这就好比是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这时相互间的分子力就表现出了斥力。当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时,小球就会受到弹簧的拉力,这就好比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那么相互间的分子力就表现出了引力。这样就把分子力与间距之间关系的问题,通过弹簧问题的类比,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在解决一些物理问题时根据问题的特征,进行深入挖掘,寻找与之有共性的、已有的物理问题,采用类比的方式进行问题解决,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已学的物理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定位联想,还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
四、联系已学实验,巧用类比法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作用是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加深物理事物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该对物理实验教学提高重视,在实验教学中类比之前做过的实验,进行回顾,对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强化。
如电学中三个实验“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电功率”,通过类比,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表格、实验的共性和差异之处等都了然于胸。还有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与“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类比,学生对于电阻和密度的形成过程有更深的印象,加深比值定义法的理解。在学习电压表可与电流表的使用相类比,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相类比进行实验教学,来帮助学生加深物理实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增强他们对课本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类比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类比法并非是万能适用的,它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我们还是能够找到许多应用类比法的机会,深入发掘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抽象的知识类比得更加形象化,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方法,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燃,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认知水平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22-26.
[2]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 中学物理,2014, 32(18):61-52.
[3] 李超,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2009,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