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感恩教育的现状及突破途径

2018-05-14张雪卿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学会意识情感

张雪卿

一个懂得付出,愿意回馈他人和社会的人,定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根据关键期理论,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幼儿时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要抓住关键期,推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帮助幼儿形成健康健全人格,促进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感恩意识淡薄,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这种泛滥又单向的爱使孩子养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其次,家长对孩子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进行感恩教育。再者,社会感恩教育缺失。同时也受经济效益时代的影响,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而缺乏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不利于孩子感恩意识的形成。所以我们通过开展与感恩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唤醒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孩子做个懂感恩,知回报的人。

然而,当前幼儿园感恩教育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感恩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很多年轻的父母总是说我很爱我的孩子,我愿意给他买几百块钱的玩具,我愿意花几万块给孩子选择一流的学校,我愿意用我一辈子的存款给孩子买一套舒服的房子,让他比别人少打拼至少10年……但是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当你的孩子吃得满身都是饭时,你是理解他能力有限,还是嫌他给你添麻烦,一把抢过碗,嘴里还说着 “算了,算了我来,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我喂你”,当你的孩子抗议说“我要自己喂饭时”,你是鼓励他,还是继续坚持喂饭?你剥夺了他动手权利不自知,还说你爱他。当你在择菜时,孩子兴冲冲的跑过来说“妈妈,我来帮你”。你是愉快的说“好呀”还是嫌弃的说“算了,你不帮倒忙就好了”。所以当你的孩子要帮忙做家务时,作为父母应该要感到高兴,并马上安排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做,让孩子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存在感,让他知道父母是需要他的。经常承担家务的孩子会比从不做家务的孩子有责任心、有担当,换而言之一个孩子有责任心、有担当你还担心他的人格品质不健全么?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绝对不缺感恩之心反之当孩子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就无从谈起。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缺乏科学性

一是感恩教育形式化。幼儿园感恩教育多是口头教育,而忽略孩子的行动锻炼,重感恩知识的习得而忽视感恩情感的培养和感恩言行的训练。由于缺乏感恩情感体验,孩子很难理解感恩意义,更不用说将感恩付诸行动。

二是感恩教育方法呆板陈旧。家长在教育时往往采用空洞的说教,如“你必须这样做”“你应该学会感恩”等。这种强势呆板的说教,在情感上无法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甚至让孩子很抵触。

三是感恩教育缺乏时间性。当前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往往是“逢年过节应个卯”,一到“三八节”“父亲节”等节日就让孩子们说一说,做做祝福卡片,节日过了就不再提。既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感恩教育,又缺乏持续性。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以情动情

教育讲求的是“润物细无声”,感恩教育更是如此。教师应抛去灌输式的说教,从幼儿的生活和实际情况出发,以幼儿的真实情感为燃点,以情动情,引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如在母亲节,改变以往的老师讲,孩子听,老师问,孩子答的死板形式,可以邀请孩子们的妈妈们来幼儿园,展示她们孕育孩子,抚育孩子成长的图片,讲述养育孩子的点点滴滴,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妈妈的辛苦,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萌发感恩的情怀,让感恩教育在体验中不断内化。

(二)重视实践

幼儿在体验中积累相关经验,然后升华出爱的情感。但感恩教育不应停留“知”和“情”上,要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应当重视强化感恩实践,从而使幼儿的感恩情感得到内化与加强,使孩子的感恩教育落到实处,回归到生活中。教师可以结合一日生活和各领域的活动,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如我们大人经常让孩子对帮助他(她)的人说“谢谢”,却很少解释为什么要说“谢谢”,教师可以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帮助他人时的付出和辛苦,从而理解接受帮助时说声“谢谢”的意义。又如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其感恩教育奠定基础。

(三)家园共育

孩子感恩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感恩意识的培養受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包办了孩子的衣食住行,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对于孩子往往只注重他智力发展,不注重其他方面的培养,这种泛滥又单向的爱使孩子养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得孩子感恩意识淡薄。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是在幼儿期形成的,如果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在进行干预时将事倍功半,甚至难于弥补。要改变感恩教育的现状,离不开家园的共同配合。首先,教师应该经常跟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合理的育儿观,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促进健康的人格的形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其次,教师和家长要起到榜样的作用,以自己爱父母、爱孩子、尊重他人的行动感染孩子,然孩子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家园达成共识,鼓励幼儿参与帮助他人的活动,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也体会父母和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学会感恩。

最后,笔者希望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能建立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充实感恩教育内容。课程可以以游戏或活动课为主,让幼儿在真实情景中体会到感恩的真谛和意义。

猜你喜欢

学会意识情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感
台上
学会分享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学会分享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