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为什么“安”于贫困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15期
关键词:乡政府养牛打麻将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许多贫困群众、贫困村已达到脱贫标准。但在一些地方,仍有不少贫困户或“安”于贫困,或依赖他人,成为扶贫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导致他们“安”于贫困、意志消沉?

孩子这样成长,他对搬迁仍不置可否

去年底的一轮寒潮,让广西深山坳里气温骤降。寒风不时穿进这间透风的木瓦房里。见到记者来访,43岁的蒙继合热情地招呼,生起一堆火来。

蒙继合有8个孩子。前两年,大儿子去了广东读职校,最大的女儿也去了广东打工。目前有4个孩子正在读书,最小的2个孩子尚年幼。来寨子要走半个小时的羊肠小道,一不留神就可能滚下几十米深山崖。山里人的油盐酱醋都用背篓背进来。蒙继合一家人种玉米,养了几头猪。在石漠化严重的深山里,土地只有巴掌大小,根本谈不上收成,蒙继合一家几乎完全靠低保过活。他看起来并不悲观,他将2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抱在怀中,孩子光着的腿已冻得通红。冬日寒风凛冽,记者担心孩子会冻着,他却摆着手说:不冷、不冷。

去年9月,扶贫干部们开始劝说蒙继合外出打工。一年多了,大家的努力如“泥牛入海”。

蒙继合所在的县,是广西的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众多,所有干部都对口帮扶好几户贫困户。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公路旁为他们建新房,每户两层半的楼房,不用花一分钱。离县城不到半小时,200米外有小学,山里娃不用再爬山路上学,也再不用为吃水、用电、看病发愁。

但这个搬迁计划被许多村民拒绝,蒙继合也一直犹豫不决。“比起搬迁,他们更关心低保,他们很多人没出过大山,不羡慕外面的世界,宁愿留在大山里,习惯了山里的生活,觉得过得也挺好。”村干部说。

坐在家里打麻将,等着政府送钱粮

在西南某深度贫困县,记者见到乡党委书记黄燕(应当事人要求为化名)时,她刚送走一户“难缠”的贫困户。这位贫困户曾在矿山打工,身患尘肺病,小儿子正读初中,所幸另外3名家庭成员都正力壮。

最近两年,为培育贫困户“造血”功能,县里引进一家种牛公司,牵线将贫困户贴息贷款入股种牛公司,每年每户贫困户可以拿到4000元“分红”。

“这户贫困户去年领过4000元现金‘分红,今年他不想养牛,只想要4000元现金,来乡政府拍桌子大吵大闹。”黄燕说。

乡政府工作人员轮流跟他交谈,这名贫困户最初表示他身体不好,家里没有劳动力养牛。工作人员向他解释养牛不需要特殊劳动,干部帮助他在房前屋后种饲料喂牛即可。这名贫困户马上改口称牛生病了。

“技術人员几天前已上门,教他如何给牛打针,药和针现在还放在他家呢。”黄燕说。

这名贫困户抵赖不过,放话称:“反正我就是不养,牛死了你们负责,我把死牛拉到乡政府来。”

乡政府工作人员说,这名贫困户平日爱打麻将,最近两年“等靠要”思想特别严重,就是想要现金分红打麻将,不劳而获。

在农村,有的贫困户陷入“因穷而要,因要而懒,因懒而穷”的恶性循环,扭曲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效果。

产业发展需“真招”,“真金白银”动人心

或“安”于贫困,或依赖他人,都是扶贫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都是当前脱贫攻坚最真实的现状。不少基层扶贫干部认为,“药方”仍在扶贫干部身上。

一些贫困户身体素质差、文化技术水平低、信息来源较少,在市场经济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被商人压价,所得不多,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长此以往,他们对自己的付出能否得到回报没有信心,对“勤劳致富”的朴实理念产生质疑。

在帮扶下现已脱贫的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55岁黎族老汉王成安就是一个例子。荔枝价旺时,王成安种了300多株荔枝树,3年后挂果荔枝价跌到谷底。辛辛苦苦忙3年,啥也没挣着,王成安一气之下将荔枝树砍得只剩3株。4年前橡胶价稳,王成安种了400多棵橡胶。还没等割胶,胶价大跌。“一碗橡胶水买不了一瓶矿泉水,费那个力气干吗?”王成安说。

看着王成安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懒散度日的样子,扶贫干部黄海军劝他养羊。“我帮你贷款1万元,农信社再资助5000元,你自己投5000元,先养几只试试看。”黄海军诱惑道。

王成安不愿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但对白给的5000元动了心,提出政府资助5000元、贷款1万元的想法。“根据经验,农民只有自己下了本,才会珍惜资助款和贷款。”最终,在黄海军的反复劝说下,王成安抱着试试的心态养了20只本地黑山羊。

王成安不久前已经卖了2只羊,纯收入1400块钱。失去信心的王成安初步尝到甜头,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猜你喜欢

乡政府养牛打麻将
两头牛的命运
养牛伯脱贫纪事
妈妈打麻将
加强乡政府计生办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方法分析
记账式的消费构成合同关系吗
最佳位置
最佳位置
打麻将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
“打麻将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