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2018-05-14梁延金
梁延金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及调查的基础之上,把网络安全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相关应用进行深度探索,以此增强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活动的安全与稳定,从而为后面的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在这个被信息包围的世界中,提升网络安全,降低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维护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做好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因此,本文以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为出发点,在对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找出了影响网络安全的各种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让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能够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更好地进行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活动,从而为人们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如今,网络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增强生活的智能化和体系化的同时,也会增加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因此,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人们的网络管理意识,最大程度地挖掘与整理相关网络资源,大大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此外,应该以网络安全为管理基础,对网络里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准确地排除,避免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对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们的财产损失,确保网络能够实现安全稳定地发展。
2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2.1 计算机软件存在安全漏洞
像微软等众多知名的软件运营商,虽然定期对软件进行相应地地维护与升级, 对自己公司的用户提供相应的安全补丁。安全补丁主要用于计算机运行系统的一些应用软件的维护以及安全编码的定时更新。但是这种类型的安全补丁并不能满足众多网络用户的使用需求,一旦系统出现安全漏洞,并且相关维护人员没有对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就会导致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而这种网络安全漏洞的存在正好为一些黑客发动网络攻击和传播网络病毒提供了便利。只要黑客一旦发动网络攻击和传播网络病毒,网络系统就会陷入全面瘫痪的境地,网络系统自身具备的安全防范措施不会起到任何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不完整性是计算机软件系统自带的属性,是任何计算机程序以及相应的运行系统都难以避免的。近年来,即使我国不断对计算机运行软件的安全漏洞进行维护,并根据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麒麟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的能力,但是随着网络安全漏洞的频繁出现,网络安全問题依然是我国在网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
2.2 计算机病毒对网络安全造成破坏
计算机病毒主要是指网络黑客为了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交换和相关功能运作,在计算机运行系统的程序中插入设计好的一段编码,使得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由于大多数的计算机病毒隐蔽性非常好,可以进行广泛传播,强破坏性极强,所以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当今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以计算机病毒中的木马病毒为例,木马病毒经常会存在于计算机的运行系统之中,并通过自身的编码程序把相关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过某种方式传播出去,并且由于木马病毒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计算机进行远程遥控,因此,木马病毒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已经成为近年来具有高危害性的计算机病毒。
3 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相关应用
在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相关应用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因此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了解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之后,利用现在已有的各种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系统的框架下,开展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相关应用工作,打造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3.1 进行访问控制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对访问网络服务器的相关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并对查看的网络资源进行及时追踪,对计算机用户的相关网络行为进行记录,同时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监控,一旦发现用户的异常行为,就会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避免用户非法篡改网络对网络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3.2 进行物理安全管理
在对网络安全相关体系进行构建时,为了大力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物理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具体来说,相关技术人员要充分尊重科学性原则,对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的物理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地梳理,从而更好地明确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之上,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例如,当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安全防护时,可以在信号线和电源上安装滤波器对系统中的传导发射器开展保护工作,从而通过这种保护方式来有效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阻抗,减少外部环境对系统中信息传输的阻碍。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效率,有效弥补当今网络安全体系的缺陷。因此,本人从实际出发,经过多次调研,发现了网络安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且给出了解决措施,着力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从而增加网络安全,更好地保障人们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公安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