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考题看高中地理教学

2018-05-14程红果

知识文库 2018年15期
关键词:事物学生

程红果

每年高考过后,总有一些学生感觉,学的都不考,考的都不会。面对高考学生很迷茫,但老师要明确了解高考思想和新变化。清楚高考到底在考什么?我们的教学要如何应对。

从历年来的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仍然完全在课标(考纲)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考察。只不过,高考的考查重原理、重能力、重素养。并且绝对不会以学习过的课本教材的材料为出题的载体。

为了应对新高考,从整体上老师要认真研究课标,研究考纲,老师做到了精准定位,学生才能明确学习方向。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更要善于抓住地理教育的魂。即在课堂上不遗余力的灌输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人地关系,时刻注意培养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具体到高中地理主干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有所侧重。近几年涉及到八个主题均包括:产业变化、城市建设、垂直分异、地理科考、区域变化、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生态改变等主题。

自然地理,注重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学习与理解。老师要重点抓住两点。首先,注重地理事物的概念及成因,概念要讲透,原理要讲清。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其次,更要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比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须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分析问题。

地理学习中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及知識之间的联系。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比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来的普遍规律。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 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因此,高考考查会更侧重个性问题。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垂直气温的计算;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昼夜长短的计算;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由于地理学科自身特点,考试书写量不大,但思维量大;图中有深意,尽在不言中,只有读懂图,才能做懂题;建议学习中增加读图能力和从文字中获取信息能力的专练。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为了培养查阅、填绘地图习惯,老师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区域地理更加注重区域内各要素的联系(综合思维、人地关系)。也是高考综合题的出题载体。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要多注意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课堂与课下的练习题,练习的设计尽可能要体现出矛盾,学生在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已有的地理功底和素养。才能达到高考要求。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教师备课要侧重以下几点:关注地理科考的前沿信息;加强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喜欢的专题;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及旅游的新动态:穷游、骑行等;案例讲评忌仅以兴趣为主,要引领学生分析区域的来龙去脉,要知地(区域认知)、识象(地理实践力)、析因(综合思维)、究理(和谐人地观)。让学生吃透教材(原理+概念)。

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选取具有普适意义的乡土材料,重视视角转换,引导学生用地理眼光看待地理问题。选材要生活化,生活处处有地理,生活处处有案例。高考明显加强了对生活中的地理考察。重点考查自然地理的知识,这也是学生一直以来的短板,当然对人文地理的考查也不能忽视。

最后,老师授课时,不仅仅要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现在是什么,过去是什么,或者存在即合理的那个原因,更多的还应该去考虑未来可能变成什么样子?让过去—现在—将来形成一条思维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变化不仅仅有时间变化,还有空间变化,所以进行不同区域间,不同尺度的区域间的比较尤为重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应对新高考。

(作者单位:河北南宫中学地理组)

猜你喜欢

事物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聪明的学生等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