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8-05-14莫朝毅汪德佳
莫朝毅 汪德佳
摘 要: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农村危房改造,直接有效的帮助贫穷农村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但在整个政策的落实中出现名额分配不公平、补助款项挪用、房屋改造质量低、工程进度慢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贵州黔南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旨在政府部门调整相关的政策与方针,更加有效的利用扶贫资金,提高脱贫攻坚的效率。
关键词:农村危房改造;问题分析;对策及建议
2008年贵州经历百年难遇的大冰灾,由于恶劣的天气环境农村许多房屋被冰雪压坏、压垮等不同程度的损坏,随即中央政府提出“危房改造”解决当时贵州农村危房居住的问题。贵州区域经济落后于国内大多数省份,交通不便利,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无法完全达到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贵州是中国拥有贫困县最多的省份之一,因此贵州成为全国危房改造的重要地区,在这项工作中较全国而言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有许多新的问题、漏洞出现。本文将通过实地走访群众、观察房屋改造、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建议,解决其中存在的种种矛盾。
1 农村危房改造现状
2008年中央政府根据贵州遭受特大冰灾的状况,将贵州省作为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试点区域,并投入2亿元资金,危房改造3.25万户;至2016年投入29.73亿元,实现危房改造31.11万户。2008年至2016年投入资金增长14.88倍,危改户增长27.86倍,平均每户补助资金增长1.56倍,平均每户受补助资金9558.37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主要采取中央支持,地方政府补助、农户自筹和社会投资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危房改造大部分资金由农户承担,通过向亲戚朋友或者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在农村危房改造中,不仅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就业率,人民的生活环境有所改观。
2 农村危房改造的问题分析
2.1 危改名额发放不均衡
部分危改户实际家庭条件不符合危改条件,却获得危改名额。在名额发放过程未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有的名额直接发到关系户手里,使得正真需要名额的家庭没有获得应有的帮助。名额的分配是由上级直接发放到地方,没有真切考察当地的经济情况,有的地方名额过多,从而使得不符合危改标准的家庭也获得该补助资金,导致国家补助资金和名额的浪费。有的村落名额不够就会导致有些家庭至今没有享受到资助,还处于贫困窘况。
2.2 政策宣传精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百姓对于危房改造的政策只是片面的理解到自己家修缮房屋有补助,但是根本不知道在享受什么样的国家政策,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家庭的危房评定等级,也不知知道获取资金的方式和资金的多少,以及房屋改造的最后的验收期限。政策的理解缺乏使得绝大多数的农民利益受损,从而给一些风气不正的工作人员创造腐败的机会。
2.3 缺乏监督管理
危房改造中,从名额的发放到房屋的修缮或者重建到后面的资金的发放,整个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所以滋生一系列的问题,房屋评定是按照该农户的家庭贫困类别来确定,精准扶贫户得到的资金是最多,然而并未按实际房屋的修缮需求来拨发补助款项。这样大大的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有效率,村委里也就只是起到发放名额、上交材料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向群眾介绍危房改造的利民政策。导致许多群众不知危房改造的政策,或许有些知道的却也是一知半解。对于不符合危房改造的标准的家庭却获得改造名额的,村民不敢,也没能力去向上一级的领导反应,正是缺乏直接与群众接触的监督管理人员存在,使得危房改造呈现出一些不公平、不公开的现象,老百姓群众对于这样的情况表现得无奈。
2.4 群众没有足够能力投入危房改造
在贵州农村里,大多数的年轻人每每过完年都外出打工谋生,只有老人小孩待在家里。家庭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对于房屋的改造更无能为力。危房改造分为修缮和选址重建两种方式,而在农村几乎没有专业的队伍进行房屋的修缮,即便有,大多数师傅也不愿意为这一点零碎的修缮的工作忙活一段时间,因为这样的修缮赚不了什么钱。工匠更愿意为那些重建的家庭打工,这使得危房改造的方案变得单一,而进行房屋重建的家庭却一昧的追求房屋的空间大,没有考虑自身家庭实际的经济情况。有的精准扶贫户因为天灾人祸就已经家徒四壁,却为面子,不惜再欠上十几万元都要把房屋建起来,这无疑使得家庭的负担又加重起来。有的家庭本来就没有钱,即便有补助资金也无法将房屋建起来,最终只能无奈的放弃补助的名额。由于资金、劳动力的匮乏,整个房屋改造的进度慢,差异大,建设标准及质量参差不齐,例如有的家庭刚下好基础没有资金了,就立刻去打工挣着了钱再回来改造危房。交通闭塞的村庄,由于路不好材料难运得进来,运费高,另一角度使得危房改造进度慢了下来。对于后期房屋的验收也带来许多麻烦,验收人员要多次验收浪费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2.5 建设质量不合格
建设过程中存在把关不严,农村危房改造效果不佳等情况。部分改造房屋质量不过关,而监管部门也没有充分发挥监管作用。验收时仅局限在面积、建房地点、是否完工等方面,对建设材料、房屋结构、抗震等级等均没有明确的标准。没有明确可行的建设质量标准,绝大多数施工队为村干部介绍的建设施工队伍,施工采取包工包料的形式,质量得不到保障,也容易使村干部从中渔利,增加监管的难度。[1]
3 农村危房改造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危房改造里出现的问题很复杂,不仅需要政府进行政策调整、工作落实,老百姓也要积极参与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队伍里,只有双方很好地配合利用经济、管理、政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才能使得危房改造的工作更加有效,百姓才能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综合考虑上述五个问题,结合相关知识责成以下几条对策及建议。
第一,对于危改名额发放不均衡,地方政府以镇为单位分发名额,将危房改造的标准及要求下发到各村,由村里为单位统一上交申请材料,再由镇政府派工作人员到基层了解申请补助款农户的经济收入真实情况建立相应的档案,将审核通过的名额公布于村里,村里无异议后再确定其危改户的身份。做到哪里需要资助,资金就到哪里,避免补助资金的浪费。
第二,对于宣传精度不够,农村危房改造主要涉及到农村,只需做到农村人清楚,城里人了解即可。每一个村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或者政府在微信上推出关于危房改造政策文章,群众可以直接就农村危房改造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学习,多鼓励群众学习了解相关的利明政策。
第三,对于缺乏监督管理,政府部门需专派工作人员下到基层了解危房改造的整体工作质量及进程,允许媒体近距离参与和监督,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和实施情况的宣传报告,并接受财政、审计以及社会组织的监督。[1]对于精准扶贫户,该户的扶贫负责人必须参与到危房改造的整体进程中,将该任务归入年终工作考核。建立完备的资金调用与监管体系,制定相应的使用细则。发动社会公益力量,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到危房改造的攻坚克难中,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资助危房改造。同时需对资金管理工作予以全方位的监管,对各个方面资金调用情况加以控制,做到专款专用,严禁将本工程的资金应用到其他项目上。[2]
第四,对于群众没有足够能力投入危房改造,加强技术培训,多渠道聚集劳动力,多个部门联动,对农村危改户进行选址规划修建或修缮。实在没有钱修建的农户,政府实地考查家庭经济情况,向社会公益组织发出资金援助或向上级反应请求追加资金援助。
第五,对于建设质量不合格,相关部门应组成专门的施工质量检查组,以加强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同时建立完备的危房改造安全管理规定及检查验收制度,保障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应不定期对辖区范围危房改造项目进行抽查,将检查工作做到日常化、细化,并定期公布工作进度和相关情况,保证危房改造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农村危房改造是利民、惠民但极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同群众相互积极的配合才能解决居住的问题。作为精准扶贫里一项重要的举措,农村危房为贫困百姓带来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同时政府也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些努力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暴露出、滋生出许多复杂性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实地的走访调查研究,探访群众,了解并发现危房改造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有助于政府部门能够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实在的问题,帮助真正需要解决居住问题的贫困户,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文章以贵州地区为研究,解决一般性和地域性问题,对于全国其他危房改造出现的一般性问题提出解决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1]曹小琳,向小玉.農村危房改造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5):5764.
[2]刘雅静,罗鹏.农村危房改造问题诊断及对策建议[J].科技风,2013,(1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