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利县柑橘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8-05-14莫辉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莫辉

摘 要 随着慈利县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柑橘产业已成为该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县开展精准扶贫,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确保产业发展安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激活产业内发展动力,通过对该县柑橘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深入总结、梳理该县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为该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柑橘;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1 慈利县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慈利县地处“丹江口-宜昌-邵阳宽皮柑橘带”的中部,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是宽皮柑橘的适栽区,湖南省38个柑橘优势基地县之一,农业部认定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近10年来,慈利县年均气温超过了18.3℃,年均降雨量1396mm, 年均日照时数14542时,年有效积温5530℃左右,非常适宜柑橘种植,土壤重金属含量低而硒元素含量高、分布广,具有发展特色富硒柑橘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县柑橘产业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格局。

1.1 种植布局合理,产业初具规模。柑橘在慈利县海拔450米以下的地区皆可种植,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零阳、零溪、岩泊渡、苗市、杨柳铺、东岳观、通津铺、江垭等10多个乡镇,其中零阳镇、苗市镇种植面积各达4.2万亩以上;全县有国家级丘陵山地柑橘标准化果园1个、50亩以上的柑橘种植大户434个,其中规模最大果农刘湘国的基地面积已达2800亩;全县建有柑橘商品化处理线22条,年均商品化处理能力达15万吨。至2017年底,全县柑橘面积已达30.8万亩,总产量达30万吨,产值达4.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5.6%。

1.2 柑橘品种齐全,结构不断优化。慈利县柑橘栽培品種包括温州蜜柑、橙、柚、椪柑、杂柑等,具有品种齐全,特色突出的特点。以温州蜜柑面积最大,近20.54万亩、占66.1%;柚类2.77万亩,占9%;脐橙2.46万亩,占8%;其它如杂柑等占16.3%。总产量中,温州蜜柑占77.3%,椪柑9.5%,柚类7.5%,橙类5.6%,杂柑0.1%。有影响力的品种主要有宫川、国庆1号、尾张、南丰蜜桔、纽荷脐橙、琯溪蜜柚、沙田柚、春见、不知火、爱媛38等。品种早、中、晚熟比例为1:3:6,布局较为合理。

1.3 组织化程度提高,基础建设加强。全县有各类柑橘合作组织53个,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柑橘、合作组织3个,产业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通过经纪人,统一包装,集中销售,果农的收入大大提高;通过企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显,极大地带动了该县群众发展柑橘的积极性。从该县果园条件相对较好的通津铺枫树塝果园、汇源果业基地、零溪柑橘专业合作社、东洋村园艺场来看,目前生产大户对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视,基本上实现了水电路到园。特别是种植大户刘湘国,在二坊坪高溪村建设的丘陵山地柑橘标准化果园,通过了国家级验收。

1.4 产品效益较高,发展前景看好。主要表现为柑橘优势产区的果农生产积极性高,柑橘修剪、防病治虫较为精准、及时,整体管理较好。在交通条件较好的零阳、零溪、苗市、广福桥、二坊坪等乡镇表现出“四高两好”:即果农品改积极性高、栽培管理水平高、种植产量高、销售价格高、果品品质好、果农效益好;营销大户种植积极性高,面积不断扩大;从2017年销售情况看,苗市的销售均价为2.8元/kg,单品种最高价达12.2元/kg。

2 慈利县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全县目前大户管理桔园仅占总面积的35%左右,多数桔园仍是分散经营。分散经营规模狭小、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管理水平低下,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呈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突出矛盾,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产品竞争力弱,导致散户果农积极性弱,投入小,甚至存在弃管抛荒的现象,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了柑橘产业化发展。

2.2 重栽植轻管理,技术力量有待加强。随着慈利县柑橘种植面积的扩大,加强技术管理已成当务之急。该县农业农村工作局虽然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但仍然无法满足柑橘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园区苗木的管理,各乡镇重视程度不一,部分乡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加之农村劳动力短缺,很多分散种植户的幼树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果农对柑橘缺素症与病虫害无法区别,不知道保花保果等基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落后,导致果树树形差、优质果率低,出现油胞粗大、果面瑕疵严重、残次果多、皮层厚、酸度高、不化渣等外观内质的先天不足,商品性下降。2017年仅“一病一虫”(砂皮病、大实蝇)危害,造成的损失就达到15%以上。

2.3 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有待倾斜。慈利县柑橘园区由于先期在建园时设计、选址、标准不统一,农户自我投入能力弱,不少柑橘园区设施不配套,多数果园“靠天吃饭”,没有蓄水、灌溉设施,也无耕作便道。管护和设施配套资金紧缺,出现小树长势差、大树结果少的现象,设施落后直接影响了慈利县柑橘的生产、销售。

2.4 改造任务繁重,社会化支持有待加大。部分桔园、园艺场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树龄老化,部分果园修剪不到位、密度过大、病虫防治不及时、恶性杂草丛生,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改造。但桔农自身难以承受改造资金,盼望财政、信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给予扶持。

2.5 产销严重脱节,市场环境有待改善。2017年全县柑橘市场的收购标准和价格随意性较大。加上专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不畅,产销严重脱节,卖难现象十分突出。组织化程度高低、交通条件不同造成果园管理、区域销价差异大。因受公路建设的影响,通津铺、东岳观、杨柳铺等乡镇销售价格较低、果农积极性有所下降。2017年通津铺镇均价仅为1.6元/kg。柑橘销售问题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稳定,影响“农业稳县”战略的实施。

3 发展慈利县柑橘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品种上巩固特色、优化结构;布局上突出主产乡镇、专业村场、种植大户,桔园向好田好地进军,科学规划,重点扶持,建成“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电进园,果名优”的高标准精品柑橘生产基地,美化乡村环境,致富万千百姓。

3.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重心在于企业化。果业企业上联销售市场,下联生产基地,是产业发展壮大、科技进步的关键环节。以销售促生产,以企业增活力,是慈利县柑橘产业的持久课题。

3.3 稳定壮大柑橘技术推广队伍。县级要有10-15人专抓柑橘产业,乡镇级要有2-3人专抓柑橘产业,专职负责产业规划、品种布局、试验示范、技术指导、流通服务、市场开拓、招商引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

3.4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力争100%的果园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30%以上的果园达到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对获得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的,给予奖励。

3.5 加快低产果园改造。对树势老化衰弱,产量低下的果园,应督促、指导果农有计划地进行低产改造,采取矮化回缩、深耕改土、重施基肥、科学培管等措施,不断提高果园的产量和品质。

3.6 建设精品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高标准精品示范基地,推广柑橘现代生产技术,打造效益显著的精品柑橘,“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柑橘产业快速发展。根据慈利县特殊生态优势和生物特性,科学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实现错季、错峰销售,减少保鲜成本,降低销售压力。

3.7 品牌促进提质升级。以县域公用品牌“硒有慈利”为统缆,打好“富硒”“组合拳”,做到工“三个统一”:统一标识(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提高知名度。继续鼓励支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基地认证,让慈利柑橘融入全国柑橘市场,增强消费者对慈利县柑橘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柑橘家族
自制咸柑橘润喉去火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
印度柑橘产业不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