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老人跌倒“扶与不扶”浅谈中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2018-05-14陈雨萌

知识文库 2018年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法律意识中学生

陈雨萌

近年来,关于“扶老人”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多,然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却是由于“扶老人”产生的法律纠纷,对于这一再普通不过的道德问题,却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影响,的确让人匪夷所思。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中学生道德修养、法律意识的培养进行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老人跌倒的现象,对于一个具备基本道德修养的人来说,第一反应则是将老人扶起。然而,最近在社会上却对老人跌倒“扶与不扶”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讨论,原因是由于施救者在扶起老人之后,却被老人认定为“肇事者”,并因此被告上法庭。假如同样的事件,发生在中学生身边,将如何应对?这对于中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等素质都是一种检验。

一、中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培养内涵

在我国社会治理方面,除了依靠带有强制力的法律制度以外,还借助传统道德文化力量的约束。中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应不断提升自己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多方面的能力

1、中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了优秀的道德文化。道德是指基于人类行为所形成社会现象,其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而维持,并对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文化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由此可见,道德文化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应努力学习道德文化知识,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道德文化修养。

2、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道德文化体系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辅助地位是由于其并不具有强制性,而法律则可以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在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过程中,应以基本的法律制度学习为核心,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法律制度的特点,形成科学的法律意识,学法、守法、用法、在社会生活中用各种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探讨

老人跌倒“扶与不扶”之所以能够从一个道德问题,上升至法律问题,其原因在于我国社会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并且道德与法律的基准存在差异。中学生应分别从道德、法律和专业知识的角度对该问题分析,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从而实现自身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培养。

1、基于道德修养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在生活中,以传统道德文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提高对道德文化的认识。面对老人跌倒这一现象,可以肯定的是,传统道德文化要求每一名具备道德修养的人都应该伸出援手,将老人扶起。在实际生活中,即便出现了许多在扶起老人之后,被老人诬陷,并被告上法庭的案例,但這却不能成为拒绝扶起跌倒老人的理由。中学生在拒绝扶起老人的同时,也丢弃了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也直接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老人跌倒时,选择扶起老人是中学生道德修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2、从法律意识的角度分析

法制国家的建立,是依靠法律制度的强制力实现的,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然而,法律与道德不同,法律有着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任何案件的审理,都有着严格的流程,因此,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帮助中学生有效避免在生活中触犯法律,保护自身安全。对于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问题,从传统道德领域已经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然而,在中学生看来,实际案件的审理结果却是扶起老人的一方要承担部分责任,这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传统道德认识,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却是合理的。法律所要求的是证据,当扶起老人的一方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老人摔倒与其无关,则将被判定与老人摔倒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需要承担一部分赔偿。所以,在扶起跌到老人时,应学会保护自己,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为自己提供无过失证据,避免在之后出现纠纷。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避免类似扶起跌倒老人时所产生的纠纷,还实现了中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既不违法犯罪,也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从具备专业知识的角度分析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在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引发舆论关注的背景下,2011年9月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老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也就是说,老年人跌倒后,不仅要从道德、法律层面去判断扶与不扶,施救的人还应当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置知识。如果遇到老年人跌倒,不能急于扶起,但可以通过基本判断做出相应救治:如果老人是不清醒的,不要急于搬动,首先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发现老人身上有出血的,可以帮助止血;如果发现有呕吐的,可以将老人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老人神志清醒,也要通过询问,再决定是否要将其扶起。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老人自述头很痛,千万不要搬动,很可能已经发生颅内出血。因此,学生应当从学习生活中不断学习积累运动与健康、预防与处置等安全知识,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

三、提升中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途径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其行为不仅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更多的还要受传统道德规范的引导和调整。如果中学生普遍树立正确的道德修养,那么这个学校的法制教育也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法律意识也普遍较高。

1、将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将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由浅入深、形象生动的教授给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和法律意识,与学生的个性修养、内心需求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道德规范渗入到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接受道德和法制教育,实践道德,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2、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互通互联,把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纳入到社会主义精神建设背景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一切社会活动的指南,通过家庭、学校校、社会的互相沟通、交流,共同营造一个德育优化环境。

四、总结

道德与法律在我国社会治理方面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道德的作用范围较广,虽不具有强制力,但是社会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基于法律的强制性特点,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法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提升,不仅能在类似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等问题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中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需求。

(作者单位:衡水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法律意识中学生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