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北省佛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018-05-14范婷
范婷
导言:湖北省“得天独厚”。以长江为轴心,江汉平原为腹地的地理优势不仅促成了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优势,并且成就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荆楚文化,使湖北省成为一个宗教文化和宗教研究的大省。而湖北省佛教研究一直是湖北省宗教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一直不曾中断过,唐朝尤为突出。出现过的高僧大德不胜枚举,代表人物有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以及北宗祖师神秀。此外,湖北省的佛教庙宇众多,代表庙宇有黄梅西山的四祖寺以及东山五祖寺。本文结合湖北省佛教的历史与现状,剖析了湖北省佛教现存的问题并给予了一定的解决方法。
一、湖北佛教的历史发展现状
(一)古已有的历史传统
三国时期,湖北高僧有支谦,为佛经翻译家,本月氏人,汉灵帝时随祖父移居中国,受业于支谶门人支亮,深通梵典,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谓。后为避战祸,迁居吴地。支谦译经规模大,《安录》载为三十部、《佑录》曰三十六部、《高僧传》作四十九部、《开元录》言为八十八部。《合首楞严经记》载:
“(支谦)才学深彻,内外备通。以季世尚文,时好简略,故其出经,颇从文丽。然其属辞析理,文而不越,约而义显,真可谓深入者也。”
隋朝时期,著名的智者大师——智顗(公元538年农历2月16日-公元597年农历8月3日),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俗姓陈,字德安。隋代荆州华容(今湖北公安县)人,祖籍颖川(河南许昌)。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七岁即好往伽蓝,诸僧口授普门品一遍,即诵持之。年十八,投果愿寺法绪出家。未久,随慧旷学律藏,兼通方等,后入太贤山,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诸经,二旬通达其义。
唐朝时期,湖北有高僧道信(580-651年)。俗姓司马,蕲州广济(今武穴梅川镇)人,七岁时便随僧行止,自觉持戒,后至舒州皖公山从二师修行十年。四十余岁时得蕲州道俗相请,定寺双峰山,“入山来三十余载,诸州学道,无远不至”,唐永徽二年圆寂。道信法师开创了“作”、“坐”并举的模式。他的禅修理论和方法,不仅直接为“东山法门”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同一时期,五祖弘忍(601年-675年),為湖北黄梅人。七岁奉事道信,道信圆寂后,弘忍领众修行。其后,参学的人日见增多,他于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为东山寺,故后世将其禅法称为“东山法门”。他的禅修之法一直广为流传。一、农禅并举: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独明其观照,四仪皆是道场,三业咸为佛事;二、静居修行: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三、言传身教:萧然净坐,不出文记。口说玄理,默授与人;此经唯心证了知,非文疏能解。
二、近代湖北佛教的发展
近代以后,佛教界有识之士为扭转明清以来佛教的种种弊端,使佛教适应社会发展,倡导推动了佛教革新运动。在革新运动中,湖北地区因佛教底蕴深厚、受近代思想影响较早,诞生、吸引了一批近代著名高僧,其中代表有:太虚法师、月霞法师、持松法师、来果法师。
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黄梅禅宗文化研究所,黄梅四祖寺般若禅学研究所,当台市天台宗研究学会,武昌佛学院,鄂东佛教人才培训中心。创办的主要刊物有:《湖北佛教》、《正觉》、《黄梅禅》等。
武昌佛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佛学高等学府,在中国佛教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22年7月,太虚大师在湖北地区居士支持下,创办武昌佛学院,先后开设大学部、研究部、预科班。1932年,成立世界佛学苑图书馆,馆藏图书达111000卷。1947年停办。
在二十余年中,武昌佛学院造就了一大批德学兼优的现代佛教人才。近现代一些著名的佛教人物,如法尊、法舫、大醒、印顺等,都曾是武昌佛学院的学员。1994年8月31日,武昌佛学院正式恢复办学,学制3年。分为一院两部,僧众部设在武昌宝通禅寺,尼众部设在莲溪寺。以培养造就继承传统、适应当代、开拓未来,与时俱进的中高级寺庙管理人才和弘法人才为目标,聘任专兼职教师,开设佛学专业课和社会文化课。
目前,武昌佛学院已招收四届学员,毕业189名。其中,有167位在各地寺院和各级佛教协会中担任职务。男众部于2009年因种种原因停办,社会各界热切期待恢复办学。尼众部坚持办学,现有学生33人,专职老师7人,聘请教师3人。分为比丘尼律学班及小众班。小众班以增进学佛信仰为主,比丘尼班以培养道心为主。学制3年,每年两个学期,每学期5个月。
三、存在的问题
(一)寺庙滥建
滥建寺庙、乱塑佛像的现象有所回潮。1996年,各地对乱建庙宇和露天佛像进行了专项治理,有效的遏制了乱建庙宇和露天佛像的现象。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一些部门借旅游开发的名义乱建庙宇,以致形成一批在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之外的寺庙;二是一些迷信职业者在原来的寺庙旧址搭棚塑像,乱建小庙。这些乱建的庙宇,没有政府宗教工作部门的管理,没有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任教,完全为封建迷信活动提供了场所。
(二)盲目迷信与寺庙商业化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民众对于佛教崇拜最为根本而现实的心态。他们多半希望信奉神灵,祈求神灵,以便丰衣足食。为谋求安稳,免受病痛、灾难本无可厚非。但随着这种心态的演化逐渐演变成因为经济问题而信仰佛教。信众接近宗教,信仰宗教的求实心态毫不掩饰:
香烛些些费莫猜,非关祁子乃求财。
鬓边黄纸签条插,如向司徒庙里来。
佛教的信众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一般信众都是依靠土地生存,基本上求不来大富贵的,但是爱财求富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其次,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大部分信众都特别重视子嗣的延续,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对生育的重视自然让民众求子的想法甚嚣尘上。多处“娘娘庙”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求嗣的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香火极盛。此外,趋福避祸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愿,信奉宗教、崇拜神佛也常立意于此。宗教在向社会传播的过程中也利用了民众的这种心理,大肆宣传:“法智白衣时,独行大泽中,忽遇猛火四起,走路已决,便礼诵观世音,俄而火过,一泽之草,无有遗茎,惟智所容身处不烧。”杭州发生火灾时,烈焰满城,也只有“吴山一老翁家独存,翁平日诵经乐施”得到好报。佛教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民众趋福避祸的利器。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有离开喧嚣尘世的要求和决心,就是有也没有条件去实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件事不需要关照呢?所以,不如求福来得更实惠些。
四、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监管
宗教政策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正确地认识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农村基层党政干部和村组干部,要带头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宗教工作,明确党在现阶段的宗教基本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高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切实解决“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合法的就依法登记,规范其行为,不合法的就坚决取缔。同时,要解决市、县两级的旅游、林业、文化等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不能借发展旅游而发展宗教。要坚决刹住滥建寺庙的风气。
(二)去商业化
避免佛教商业化,第一点也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宗教法治法规建设,这不仅仅是针对宗教商业化这一方面,也是我国宗教管理上的重中之重。其次,要提高认识,加强佛教组织内部的道风建设,自觉抵制佛教商业化行为。第一步就是要把好度僧关,提高僧团质量。随着佛教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别有用心的人发觉其中有利可图,便假装虔诚混入僧侣的队伍中,严重败坏了佛教僧团的风气。为此,必须严格审查剃度僧人的经历,并留出足够时间的考察期,对其为人处事、业务水平、佛学水平加以仔細严格的考察,才能够正式认定其身份。同时也许严防在度僧过程中出现的腐败行为,从根本上保障佛教僧团人员的高素质和真信仰。最后,加强佛教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有效制止佛教商业化的行为。法治建设是治理佛教商业化问题的根本,而完善佛教内外监督机制,则是对于法治建设的有效补充。因为法律所起的更多的是一种威慑和惩戒的作用,适用用于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而完备的监督制度则能够起到预警的作用,能够防范与未然。
(三)强化基层管理,优化班子结构
为加强对基层佛协的指导,近年来,在孝感、荆门等地级市成立佛协。指导襄阳、咸宁、黄石、潜江、天门、恩施、荆州、武汉、宜昌佛协完成换届。截至2015年底,有市(州)级佛协组织15个,县(市)级佛协组织48个。此外,加强县级宗教部门的建设,强化依法行政的力度。县级政府宗教工作部门是宗教问题执法的机构,近些年都改成了党委部门的内部科室,不能行驶行政执法职能。在机构改革中,应该在县级政府设置宗教工作部门,或采取一块牌子两个班子的方式,解决县级政府宗教行政执法机构。以便解决宗教工作无人问的状况。
优化班子结构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八次湖北省佛协代表大会后,新增的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都是年富力强、教化一方、热心于协会工作的中青年法师和居士骨干,大部分还是基层协会的主要负责人。此次换届后,协会领导层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明显优化。2015年4月19日 ,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开幕,经中佛协代表会议选举,省佛协正慈、隆醒、妙乐(女)、洪利民、心继、坚光、圣君、彻慧(女)、明基、演觉、印宗(女)等11人当选为理事;正慈、隆醒、妙乐(女)、洪利民等4人当选为常务理事;正慈法师连任中佛协副会长;圣钦法师推举为咨议委员会委员。由此可见湖北省佛教在中国佛教的地位不容忽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湖北佛教历史源远流长,从战国时期一直到至今佛教发展都未曾间断,期间才人辈出,成为国内佛教结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湖北佛教发展到先进,能够继续荷担如来家业与湖北佛教协会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当前,我们需要看到当前取得的成绩,但是也要关注佛教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共同推动湖北佛教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