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教学基础下的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探索

2018-05-14盛晓军

知识文库 2018年2期
关键词:双语理解能力商务

盛晓军

现阶段,对于国际商务本科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其应用能力成为了许多学者探索的问题。外语的应用能力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为了系统地培养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中的三种能力,教学模式有了部分改变,其构成为:三个层次的课程设置,三种双语授课方式以及三种教学过程。在实施该模式时应注意:实施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有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也就是针对不同形式的外语应用能力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国际商务专业对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尤其是跨文化交流能力,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能交流各国文化、掌握外语以及拥有个人国外经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国际商务从业人员外语应用能力水平并不低,但是却与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严重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培养出既能熟练运用外语,又掌握国际商务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这是目前高校新开设的国际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商务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如何为外语运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答案无疑是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这不仅提供了特定的语境,也使其学习具有关联性。 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实现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中熟练把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双重目标,我们将双语授课方式分为三种形式:外文教材+外文板书+中文讲授、外文教材+外文板书+中外文讲授、外文教材 +外文板书+全外文讲授。基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 的CLIL理念(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内容与语言相融学习)也认为,将一门或多门外语作为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和语言应用的贯通,从而得到两项能力的共同提高。学界对双语教学的研究较为丰富。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他们的双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民族的融合,提出了过渡式、维持式、沉浸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问题—对策式研究是国内的双语教学研究的基本模式,如师资力量不足、教材选择、教法的采用等。对于双语教学中外语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主要针对某一课程,如以《遗传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变革等来提高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国内高职院校开设国际商务专业比较早,所以现有的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主要针对高职高专层次,不能满足现阶段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培养要求,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与高职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将双语教学作为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系统地探讨高素质国际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解决方案,这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内涵

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内涵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答案。在美国教育部及多个外语教学协会于1996年发表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21st Century)中,外语学习目标就突出了外语的应用性,主要包括交际、文化、联系、比较、社区,在国内,郝素岩认为所谓外语应用能力应该是具备以听、说为主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识别能力,林孝成则认为,对国际商务本科专业人才来说,外语能力不仅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还应包括商务英语能力,商务英语能力包括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商务交际技能。这种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定义难免有些以偏概全。主要是基于一般加特殊的视角, 没有完全以该专业的实际要求为中心。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实用性为原则,把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细分为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三种形式。其中,理解能力是接收外语的国际商务信息 并对信息加以内化的能力;而交流能力是运用输出 型语言技能(说、写)来完成国际商务互动的能力; 思维能力是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以 形成国际商务的概念并扩大认识的能力。从信息 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外语应用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属于陈述性知识,而其思维能力属于程序性知 识。可见,在国际商务外语应用能力中,理解能力 和交流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而随着国际商务外语应用层次提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就更高。

三、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探索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三个维度的有机整体性是实施的关键

为完成提升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目标,策略实施的关键是把课程设置、授课模式、教学过程三个维度整合为一个有机系统。杜绝三个维度分裂的现象发生。即以培养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中心。课程设置是指确定输入可理解性材料的内容和顺序,教学方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外语水平的高低确定材料输人中外语应用的程度。教学过程是指针对不同外语应用能力培养而采用不同的输入方法。由此可见,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共同构成一个双语教学的可输人性材料的选择、输入方式的三个维度有机整体。因此,要求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促使高校转变管理方式,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和管理不只是老師的责任,也是学生的责任,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以便根据学生和社会实际需要更好地设计和整合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学过程。

(二)以学生为中心是实施的重要前提

国际商务专业双语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学中均围绕学生展开。实施的重要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国际商务专业双语课程设置,授课方式,都在教学中得以开展。原来在课程设计中以现有的师资状况设置双语课程,现在则是以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来设置双语课程。人才能力培养的基石是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必须从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开始。在授课方式的选择上,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根本依据。因此对授课老师有了更多、更全面、更细致、更严格的要求。要求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转变角色,从原来课堂中的主导着人转变为组织者、聆听者和服务者。教师角色的改变,面临的要完成任务将更加艰巨。因为课堂上学生的格局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必须备课更加充分,从而备课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突破。

(三)实施的切入点针对不同形式的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中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三个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能力,选择相应的课程、授课方式、教学过程。如针对外语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实践性课程中、采用外文板书+外文教材+中外文讲授的授课模式、情景教学法。为此,教师就需要就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形成合理的分工,实现高效教学。

四、结语

培养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深究的问题。这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投入到外语应用能力培养探索的过程中,共同建设出新的道路。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双语理解能力商务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基于大商务专业群建设的商务通用能力素质结构内容体系探讨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