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时代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困境及问题研究

2018-05-14李思寰

知识文库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分慕课应用型

李思寰

“慕课”的整个方式使通过对教学资源价值取向进行学习,并且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调动,并逐渐培养其积极性,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其主动性,能够通过其资源教学进行更多的资源细分化,并使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过程变得不断的提高,将教学活动的高度进行提升,提高学生的“可参与程度”。本文分析了慕课的在线教育特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及作用,并通过教学问卷调查评估了教学效果,提出了资金短缺、政策缺失、质量低下、设施不全以及学分问题五个“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慕课”的概念、特点及国内外发展历程

“慕课”,其音译是有MOOC转化来的,作为一种大型的网络开放课程,是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成为社会公众模型的免费开放模型。McAuley 和 Cormier等对MOOC进行社会网络化的资源派生与其他领域的资源进行结合,针对多种模型和网络化媒体的社交参与,将资源进行结合与分享,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讨论和交流。

相较于实体课堂经济与其他资源教育进行比较,所缺乏的优势主要有:

第一,大规模。慕课的主要特点就是规模较大,而且主要针对于课程资源的研发和对学校资源的开发,根据学生的规模,学校的数量,课程种类的多少,进行慕课课程参加的平台高效,如果超过110个,课程领域多达25个以上,一门课程就能够有上万人进行参加,越多的人进行听课,就能够更多的彰显出慕课的优点,而且,针对传统模式来说,大规模的资源使用不是负担,而是资源的整合。

第二,在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慕课课程的开发、学习、参与、并且能够完成对成绩的检测,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第三,慕课主要具有开放性。能够在当前教育的理念和基础上,完成对学习对象的开放和学习方式的开放。在对知识共享的基础上,木可能够将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通过上网完成自己的优质课程。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不管是学生、工人、家庭主妇或者是老人,都可以进行学习。不需要学籍的束缚,学习者能够通过对课程进行自由选择来学习,而大部分的慕课也是免费的,只有特殊要求的人,需要得到证书或者学分时,才需要缴纳费用。

第四,具有较强的教学互动开放性。慕课通常情况会采取“小视频与小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课程通过几个小视频进行组合,并且一般情况下是6-15分钟左右。每进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都会有课后的随堂检验,学习的人,需要先进性课堂测验,才能够进入下一环节进行学习。学习者能够通过对自己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和学习来进行,充分满足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并且根据学生学习的主体环节的设置,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学习,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并且能够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在该平台内,完成对学习相关问题的解答。

第五,对该种课程能够及时进行评价,而且方式较为新颖。通过使用游戏过关的方式,展开学习以及对考试进行排名,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对学习者的积极性,采取随机考试,随机点评,来保证分数的正确性。

MOOC课程主要兴起于网络,并且主要是以高校为中心,或者是自行建立课程为主。

第一,在2012年首次推出MOOC课程,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有190多个国家的16万万名学生进行注册。

第二,根据用户自行建立的平台,实现第二次“变身”。通过实现在线课程的完整性以及开放性,吸引着全世界各国的学者进行学习和关注。

“慕课”正式于2013年进入中国,并且与中国多所大学进行联合共建。“慕课”的快速发展,提高了高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加大了教育改革。

2、“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遇到的问题

2.1 “慕课”改变学习理念

“慕课”主要强调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而且全程不受资源的限制,并且以人本化的过程进行推送。对原有教学方式的打破,并且将学生成绩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上,需要将学习空间进行拓展,并对偏远地区的学习者进行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并便于其他的相互接受。

對于全方位的智慧平台的分享,主要包括对学科以及大学的共享,进行终端的交互,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教育得到了改善和公平,并增加了受众面,扩大了机会,并弥补了教育过程,提供了想象空间。

2.2 “慕课”影响高校教学模式

慕课主要依附在传统课堂中,并通过全球的优质资源,来开放网络环境,并且有效扩大了范围,对资源和系统进行融合,有效帮助其完成改革。慕课的授课方式与传统不一样,它的主要目标是能够让学习者掌握知识,并对过程进行关注,迎合了广大学习者的要求。慕课主要针对组织进行教学,研究和巩固课程,并且根据目标和课程的需求,提交作业进行讨论,并且使其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慕课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评价,主要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使学生把我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其思维和纠错能力。

2.3 “慕课”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观点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动机不明确、方法不得当,造成对他们学习质量的影响。针对学习观念的改变。慕课能够让学生的观念和动机变得更为明确,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变为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乐趣。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兴趣。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慕课教学中的运用

3.1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修订“任务导向、项目驱动”课程标准

在对“构建主义”的学习和认知中,将学习的过程与构建的意义进行了解,并及时反映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性质,以及事情所发生的规律性,以及各个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形成较强深刻的意义和理解,并能够通过对教学环境和内容进行设置,帮助其来构建更好的知识内容和意义。

针对传统老师所讲述的教学方式,只是强调教学的阶段性,并未突出进行培养创新精神。针对应用型的本科院校,结合高职院校的建设,设立深化改革的目标,修订课程标准,围绕职业岗位和能力进行科学的设定,来完成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方案,用于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打破,让学习者带着任务学习。

3.2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慕课教学内容

“构建主义”的主要学习目标和理论认为,教师应该负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导,帮助学生自我学习。慕课主要通过将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贯穿,连接学生的记忆曲线,有效对学习经验的过程来让学习者增强学习目标,而且平台还帮助学习者提供教案、PPT、学习资料库等,学习者能够通过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安排,自主进行学习,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设置了时间节点,学生必须通过进阶,才能完成对下一章节的学习,有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便于学习者的学习和掌握。

3.3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慕课教学组织形式

“构建主义”的主要思路是在学习者已经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处理,并得到获取的意义。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理解,帮助学习者进行引导,从而获得知识。慕课的主要平台优势在于能够线上线下进行答疑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包括教师的免收,以及对线上学习者的参与和讨论,使每个人都能够积极沟通,畅所欲言。

4、慕课的在线教育特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作用

4.1 优质资源的共享,弥补师资能力和教学资源的短缺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设置,在师资力量方面仍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有些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程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逃课等现象。慕课的出现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主要通过对课程进行提供,采取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方式进行。该种方式通过提供免费、优质的课程,来满足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学习者的成本。

4.2 慕课的互动性激发了课堂活力,打破教师满堂灌的僵化教学模式

高校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任务式的进行,教学过程中也是老师满堂灌,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时间久了,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同时也浪费了大量优秀的资源。慕课能够实现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能够通过平台互动的方式,对课内的设计进行评论,教师会通过学生的反应,对问题和场景进行思考和改进,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线下学生也可以积极进行提问,老师随时回复。

4.3 慕课的便捷性满足了学生选择性学习的需求,颠覆了传统“教”与“学”的角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未得到较好的改观,教师还是通过对知识的传递和控制来对课堂进行引导,一般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慕课的出现会将时间碎片化,切割成几个小问题,满足学生选择性的学习,并且能够对难点的知识进行重点掌握。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进行接收,而是主动进行探寻。

5、“慕课” 教学质量分析

5.1 “慕课” 教学问卷调查

为了解学生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和学习效果,学校特别在问卷星网站上设置关于“慕课”教学的9个代表性问题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针对《管理信息系统》共有523名選修“慕课”的学生参与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1 “慕课” 教学问卷调查问题及选择比例

调查问题 选择比例

了解“慕课”课程 63. 86%

“慕课”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兴趣 87. 38%

选修“慕课”课程的原因是不受时空限制 69. 98%

对学校开设“慕课”课程的评价是很好,应该开设更多课程 83. 37%

“慕课”课程学习应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集中授课为辅 59. 46%

学校要积极宣传引导,以便学生更多地接受“慕课”课程在线学习 73. 61%

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慕课教学的效果持有肯定的态度。

5.2 “慕课” 教学效果

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中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在2017年上学期的课程中,共有诸如“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与管理”、“数据处理及组织”、“数据库操作”、“MIS开发方法”、“管理业务调查”、“运用电子报表改进策略”等八个章节,29个小节,选修学生有332人,通过“慕课”网站访问共计15032人次,课程运行过程中与老师的互动达到1368人次,学生讨论区的发帖5275条,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效果都达到了预期。该课程从知识量、趣味性、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评价均处于较高的水平(9.8分,满分10分),有效互动达到92%,教师与学生对该课程的“慕课”效果均比较满意。

5.3 教学质量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分析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表明目前应用型本科生利用“慕课”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技术性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此类“慕课”的认知度。同时,“慕课”中的互动环节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可以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理论水平。在管理“慕课”学习环境方面,学校也提供了网络环境、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6、“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问题

6.1 资金短缺

“慕课”的运维需要资金的支持,主要应用在软硬件平台维护、技术支持等方面,目前最为著名的三个“慕课”平台(Couesera、Edx、Udacity)每年的运维投入都达到了几千万美元。国外的“慕课”项目融资渠道比较多,主要以跨国公司捐助与风险资金投资。我国的“慕课”发展受到资金短缺的影响比较明显,财政拨快是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但是资金投入规模远远达不到“慕课”发展的速度。同时,社会资金来源较少,基金会、捐助等渠道还没有形成规模。高校成为“慕课”发展的主要平台,因此资金也主要来源于高校科研经费,这些都是杯水车薪。

6.2 政策缺失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慕课”还没有得到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持。“慕课”作为一项普及性教育手段,在国家政策调控下还没有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随着社会经济增长,“慕课”的发展与巨大的教育资源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在相关法律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如何进一步合理利用“慕课”教育资源,解决“慕课”管理、融资以及组织等方面还需要政府更加深入介入。高校作为“慕课”的主要责任人,在考评机制、版权保护方面也需要完善。

6.3 质量低下

“慕课”的教学质量是其发展的根本,在“慕课”进入中国的这几年间,虽然出现了大量的课程,但是课程的质量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导致很多学习者在初次接触“慕课”课程后就选择放弃。我国的“慕课”发展依赖于教师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在没有得到充足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也很难制作出高质量的“慕课”课程。而引进国外的“慕课”课程时,由于国外的优秀“慕课”课程多以英语授课,对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也不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渠道。同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慕课”教师是在兼职状态下完成的课程录制,缺乏授课激情。并且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进行自我导向学习,参与度不高。

6.4 设施不全

“慕课”的传播依靠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的支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必须通过一定要求的设备才能完成课程,因此“慕课”的制作和学习过程都离不开软硬件设施。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也不是很健全,尤其是相关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造成了“慕课”平台的稀缺。“慕课”这种互联网教育形式的发展还是比较依赖通过国外引进技术的方式,高校作为“慕课”的主要责任人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

6.5 学分问题

由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是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育方式,而“慕课”的发展要融入到主流教育体系中,就离不开学分的制约。因此,学分认证机制的完善性就制约了“慕课”在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发展。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高校支持学生跨校“慕课”学分互认,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没有形成学分互认的机制。一般情况下,每个高校开发的“慕课”课程仅能供本校的全日制或在职学生选课学习。

7、促进“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对策

7.1 资金支持

政府作为教育的主要投入方,应当重视“慕课”的发展,发挥主体作用,增加教育财政支持的同时,也应当提高专题性“慕课”课程的投入。同时,政府还应当完善公共资金使用中对“慕课”的重视程度,提高“慕课”建设在教育资源利用方面的考核权重,刺激“慕课”在高校以及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这方面应当有所区分,对地方政府负责的经费要重点监督,提高各级政府对“慕课”发展的支持力度。对于高校来说,应当积极拓宽“慕课”发展的融资模式,通过商业化运作提升“慕课”项目的生命力,构建包括广告嵌入、课程衍生商品开发等方面的一系列盈利渠道。还要丰富“慕课”课程的种类,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要以实用性为主,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的方式提高“慕课”的利用率,在学生培训、校企合作方面探寻一条新路径。从企业角度,参与“慕课”的制作过程,可以提高企业在学生中的知名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技术型学生,对企业积累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7.2 政策辅助

“慕课”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这包括课程定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设计、考核指标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通过政策辅助,使得“慕课”课程在高校间形成紧密的联系,打破傳统教育资源集中的弊端,提高“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间的贯穿程度。另一方面,在“慕课”管理方面,通过完善有针性的政策帮助“慕课”在高校战略性发展中的不足,例如完善“慕课”的管理者是高校高层领导还是基层教师等问题。在“慕课”的考核评价方面,也要通过政策的支持,提高绩效考核向“慕课”方面的倾斜,通过组织专家对“慕课”课程进行定期评估,纳入对教师的综合考评。最后,还要通过政策解决“慕课”课程版权的保护问题,提高高校与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淘汰质量较低的课程,从而提高“慕课”的整体水平。

7.3 质量提升

首先是“慕课”课程本身的质量提升,目前,比较成功的“慕课”有“网易公开课”和“精品课程”等课程,通过树立“慕课”品牌,提升“慕课”的知名度,组织专家级教师参与“慕课”的课程规划和建设。并及时跟进课程评估,通过对学习者的访谈跟进改善课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校也要紧抓出口,通过严格的评估机制提高“慕课”的质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还要为学习者提供补考的机会,以“学会”为主,简化补考程序、降低补考费用,提高再学习的灵活性。其次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针对“慕课”教学的特殊性,要提高教师在多媒体应用、网络资源获取等方面的技能,从传统单一授课的方式向课程互动方向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讲授者,还要参与课程设计、课程传播等方面的工作,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最后,对于学习者,要建立以学习者为“慕课”课程主体的标准,充分了解学习者对什么样的知识有强烈的需求,对什么形式的授课方式有兴趣。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根据不同的专业,结合本校参与的校企联合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慕课”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

7.4 设施建设

“慕课”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例如计算机系统、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师资等资源。一方面,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无线网络覆盖率与网络质量,另一方面,提高“慕课”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对多媒体、网络、云计算等技术要熟悉,能够适应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需求。

7.5 学分认证

建设与完善“慕课”教育学分认证体系是推广“慕课”的重要方法,因此要针对“慕课”课程的具体情况,通过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通过“慕课”掌握更多的技能。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分认证机制给扩大学习者自我价值提升方面带来了新的动力,即保留了传统教育的权威性,又可以显现新颖教育手段的创新性。

8、结论

“慕课”的发展是在线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慕课”为应用型本科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的新的挑战。“慕课”的发展离不开此类高校打破束缚,努力创新的积极性。“慕课”的建设要结合资金、政策、课程质量、基础设施以及学分制度等方面,为“慕课”的快速发展铺平道路。

项目基金:怀化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慕课”时代0707002.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商学院)

猜你喜欢

学分慕课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学分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